名企IT男辞职回老家卖荔枝为家乡孵化“东坡荔”品牌的他,希望成为年轻人可依靠的肩膀

南方都市报 2020-07-22 05:51

[摘要]为家乡孵化“东坡荔”品牌的他,希望成为年轻人可依靠的肩膀

吴添乐团队在晒荔枝干。

吴添乐和团队成员一起品尝荔枝,聊最新的嫁接、驱虫技术。

他是农三代,荔枝是他的童年记忆,也是支撑他看世界的起点。

他曾在世界500强日企当IT男,摸爬滚打10年,后来为反哺家乡辞职,大胆引进欧美理念,修建CSA农场(社区支持农业),也曾在创业路上踩到“大坑”3年亏损几十万。

1980年出生的吴添乐,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人,2010年,他辞工返乡卖荔枝。10年里,他为家乡孵化“东坡荔”品牌,建立工业化生产线。

他说,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他希望成为年轻人可依靠的肩膀,让有“荔枝魂”的人看到返乡的信心。在他的带动下,有在外工作的乡民返乡开厂,做起了荔枝周边产品。

童年起点站是“荔枝”

吴添乐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果农。小时候的日记里,吴添乐写到:“我看着爸爸骑着单车,每天奔波在荔枝林里,我也每天混在荔枝林里爬来滚去,衣服都破破烂烂。”

初中毕业后,吴添乐到市区念中学。《平凡的世界》对他影响最深。在寄宿学校的夜里,他无数次细读这本反映城乡社会变革的史诗之作,不禁回想起自己家乡的荔枝地,激发出他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在吴添乐童年记忆里,荔枝一直陪伴在他的左右,就像是他的兄弟姐妹。春花夏果,荔枝是吴添乐一家的经济来源,他也笑说,“说荔枝是我的衣食父母一点都不夸张”。

农家娃从世界500强辞职回乡

1999年,吴添乐中专毕业,在日本企业三洋找到一份产品质检员的工作。吴添乐介绍,因为很多日本的技术不会透露给中国员工,“那我就自己琢磨”。很多时候,他跟同事们只能看着日语的片假文字,一起琢磨最新的IT技术,“那个时候年轻,有时候很难,但人不就是在压力中成长的吗?”对于吴添乐来说,他很享受一帮同龄人在一起研究、学习技术的工作氛围。

后来,了解到家乡的荔枝销路受阻后,吴添乐觉得很心痛,“荔枝不能卖出它应有的价格,就展现不出它的价值”,他深知,荔枝作为惠州镇隆镇的支柱产业,关系到整个镇的建设发展。

吴添乐把尝试的第一步迈向了深圳的江南市场,他走访了各个荔枝商贩,逐步摸清市场销售价格,再跟家里的荔枝价格对比发现,即便提升了原本的销售价格,中间也是存在利润空间的。所以他开始从自家开始尝试,把荔枝卖到深圳江南市场和广州的海吉星农贸批发市场,赚到了做农业销售的第一桶金。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家乡的荔枝还是有盈利空间的,这也让家乡的果农们有了很大的积极性。

2010年,在外企工作的他决定辞职回家乡镇隆,他说,“这是个反哺的过程,我想去回报它”。

创业踩坑3年亏几十万

一开始,虽然通过荔枝差价可以赚钱,但吴添乐发现,“钱能赚,名声却不可控”。虽然收购荔枝的商贩不难找,但荔枝好坏的评价全都取决于市场买家。荔枝一旦离了树,送到商贩手里,怎么处理、怎么售卖、被如何评价,果农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话语权。吴添乐当然希望自己家的荔枝能有“好的归宿”。

他了解到,在欧美国家有一种叫CSA(社区支持农业)的农业经营模式,即农场可以和消费者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长期提供绿色健康的农作物。

吴添乐似乎找到了办法,他大胆引进这种模式,建立了CSA农场,期待一个创新、直接、健康的新型农业管理模式,并为此投资了几十万的积蓄。

不料,CSA模式引进后水土不服。“农户自己去对接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稳定的因素太多了”,吴添乐觉得,“中国人虽然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但往往只是一时新奇,难以维持”。加上吴添乐本身对农业也了解不深,这个农业管理模式也十分重投资,CSA农场维持了3年时间就倒下了,吴添乐也亏了几十万。

“做农业哪有没亏过的?这再正常不过了”,就像当初在日企公司研究片假文字一般,在压力之下,吴添乐反而被激发出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

搭建IP帮果农卖出十几倍价格

上世纪80年代,吴添乐的父母挑着荔枝在国道边卖,而后,在政府便民措施的引导下,更多中间商被吸引到镇隆采购荔枝。吴添乐返乡后,他把网络思维和技术带回家乡,应用于荔枝的销售。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果农承担的任务是开荒;上世纪90年代,果农的任务是销售,那么现在,吴添乐说他要做的是展现品牌价值,“树立镇隆荔枝的IP,甚至整个广东地区的IP”。

2016年开始,吴添乐为镇隆打造了“东坡荔”IP。“东坡荔”的名字源于苏东坡的诗《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吴添乐笑着说,“惠州的荔枝都被苏东坡点赞了,吃货们当然感兴趣”。因为哪怕没听说过惠州和惠州荔枝的人,也听过对美食深有研究的苏东坡。

在2019年,吴添乐为“东坡荔”注册了品牌,开始做宣传。成效也有目共睹,2020年相比较于2018年而言,虽然都是丰产年,2018年东坡荔枝只能卖到1.2元一斤的价格,而今年则可达到15.6元一斤。

工业化种植不断修bug

身为前产品质检员,吴添乐对“规范”深有体会,“自己好像在用工业化的思维在做农业。”

他把不同大小和品质的荔枝分开售卖,同时也规范了镇隆地区的种植标准、采摘标准、运输标准,使荔枝种植变成了工业流水线般的规范产业。品质更好的荔枝被冠以“东坡荔”的品牌,市场接受度较之以往获得了极大认可,而对于卖相不好的荔枝,吴添乐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做出各类像荔枝干、荔枝酒、荔枝茶、荔枝糕点的深加工产品。每一颗荔枝物尽其用的同时,也延续了荔枝的售卖周期,使得以往只能卖一个月的荔枝,现在全年皆可销售。

吴添乐说,未雨绸缪是他觉得最重要的能力。东坡荔只是个品牌,并非品种上的代表,为了让这个牌子打得更响亮,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一直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所以,在把控原有品种荔枝质量的同时,吴添乐的团队也在不断地尝试研发新品,像是在不断修复bug的过程。

比如对嫁接的研究。嫁接,通俗讲,就是把其他地区生长良好的荔枝树干嫁接到现有的惠州荔枝树上,待荔枝结果,看成品好坏。这个过程需要一整年的等待和投入,不确定性也很大。即使嫁接了其他长势良好的品种,也有可能出现质量变差、口感变糟的情况,甚至一整年颗粒无收。

对于吴添乐团队来说,这个开发过程尝试的风险也不低。团队的张大哥主要负责嫁接实验,以团队的力量去培育新品种。去年,张大哥尝试把海南的荔枝引入惠州,经过实验,今年意外地种出了比往常大两倍的荔枝。他兴冲冲地把成果拿给团队的成员,大家坐在一起品鉴,吴添乐逗他,“你这荔枝这么大,别叫东坡荔,叫将军荔吧。”

“乡村振兴不可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

作为镇隆荔枝协会会长,吴添乐觉得自己是鲶鱼效应里的鲶鱼。他的返乡,激起了镇隆人把荔枝种下去的信心。该地荔枝烘干厂厂长,就是去年从一家大型烘干工厂辞职回来开厂的。厂长说,“都是看了吴添乐做出的成果,看到了希望,就跑回家,想跟他一起干。”

吴添乐觉得,就像自己一样,很多在外工作的镇隆人都是有着荔枝魂的,只是不敢踏出返乡那一步。他的存在,就像一剂兴奋剂,打入了大家的心头。

“乡村的振兴不可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但是我愿做那个肩膀,让更多青年人,有返乡建设的勇气”。他愿做那个开路人,引领更多拓路者,一起奔小康。

时至今日,他依然能回忆起长满杂草的老房子的各个角落。遇到困难时,吴添乐也常会回到小时候出生的地方,想想自己的初心,就觉得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他指着老房子一堵矮墙说,“我会站在这里,看着爸爸牵着牛回家”,在一个只剩下地基的一角,他说“这是我爷爷做饭的地方,我很怀念那个味道”。

抬头,房顶已被一片蓝天白云所取代,他说,“我并不想成为放羊的人,我想做放云的人”。

策划/文字:南都记者 李琳 赵泽霖

视频/摄影:南都记者 李琳 董梓浩 伊凯文 赵泽霖

新闻推荐

农潮突起海陆丰 南粤飘扬犁头旗

彭湃烈士故居六人农会雕塑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供图羊城晚报记者丰西西早在创建之初,中国共产党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