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惠州明代三尚书踪迹
叶梦熊墓所在的犹龙山航拍图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吴大海实习生郭妍欣
晚明以来,惠州有“三尚书、四御史、湖上五先生”之说,其中声名最著者莫过于三尚书——韩日缵、叶梦熊、杨起元,他们代表着惠州古代士人成就的巅峰。斯人已逝,今天的惠州是否还留存着他们的遗迹?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先后走访了先人当年所处故居、宗亲所修宗祠、故者所眠之墓,在惠州大地上寻访三位先人留下的痕迹。
现状:韩氏大宗祠香火传承
如果不是特意拜访,过路者其实很难注意到韩氏大宗祠门口那块“博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示牌。这座位于博罗县罗阳铁炉巷的大宗祠,占地面积不过153平方米,却因其人才辈出的韩氏家族而名声显赫。
博罗县宗祠文化悠久深厚,至今仍存有不少宗祠,但能冠以“大宗祠”的只有韩氏。据《博罗县文物志》记载,韩氏大宗祠建于元朝,重修于清代,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46年得以复修,于1988年正式列入博罗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惠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王宏宇告诉记者,他早年考察过的宗祠数不胜数,“韩氏大宗祠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保护较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遗址。”
七拐八拐,记者穿过几条小巷落,终于看见高悬于宗祠正门上的“韩氏大宗祠”牌匾,牌匾下大门两侧贴着“吏部文章扶八代,荆州声价颂千秋”的对联。走进祠堂,随处可见的是诸如“宫保尚书”、“兵部主事”、“按察副使”等功名匾。
据悉,“兵部尚书”“郎中”指的正是韩日瓒的堂兄弟之子、为抗清保明而英勇就义的韩如璜、韩如琰两兄弟,由于其“灭族沉家志不歧”的许国精神,乾隆帝追授二人“忠贞兢爽”之牌匾。
韩氏大宗祠的香火很旺。据介绍,自1978年以来,韩氏宗族后人一直保持着每年在这里举办迎新敬老活动的传统,以起到团结宗亲、传承韩氏遗风的作用。祠内正堂——世泽堂仍供奉着祖先牌位,以供后人祭拜。
盛夏的正午,祠堂门前没什么行人。然而,数百年来,从这里走出的韩氏后代人才济济,不可胜数。据统计,仅明清时期,这里就走出两位进士和21位举人。其中进士韩日瓒官至礼部尚书,成为博罗古代官阶最高者之一。
探寻:两尚书遗迹几近隐匿
同样位列“三尚书”的叶梦熊与杨起元,就没有韩日瓒那么幸运。
惠州与叶梦熊相关的遗址共有三个,一是“五贤祠”,二是“宫保”牌坊,三是位于太保山的叶梦熊墓。其中,只有叶梦熊墓遗留至今,但保存现状也不容乐观。
“我们赶到现场时,1/3的墓室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提起当年对叶梦熊墓的紧急保护处理,王宏宇至今仍无法忘怀。
时任礼部侍郎、为叶梦熊撰写墓表的杨起元,其故居早已辟作他用。杨起元是明代名儒,以理学著,在惠州建敦仁书院,讲学于永福寺,还参与纂修《惠州府志》,逝世后葬于官田山,后此山改名为杨爷山。
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惠州文史专家何志成介绍,杨起元故居在今桥东水门桥头,原称“敦仁精舍”,他曾在此读书讲学。杨起元病逝后将此居屋捐送佛家,称“六度庵”。清代铁笔御史邓承修在主讲丰湖书院时将此地改为祭祀杨起元的杨文懿祠,还亲自为其题写匾额。清末,祠堂废弃,“敦仁精舍”旧址上建起了惠州市第六小学。
数百年前,尚书在此读书讲学;数百年后,此地依然流传着琅琅读书声,也算是一种循环。
建议:“活态保护”三尚书遗存
叶梦熊和杨起元都是惠州历史名人,其陵墓、故居遗址如今却少人问津,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文化辐射力,与他们在世时“廉能第一”、“盛世文宗”的尊称也不相符。不少专家认为,叶梦熊墓、杨起元故居等保存完好的“无名”遗址,应该澄清正名,做好相关史料证明和宣传工作。
“原本守护在叶梦熊墓前的石像生,还保存在惠州市博物馆内,其实应该借此机会恢复叶梦熊墓建筑,结合景点建设促进开发利用。”王宏宇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复建墓园,让叶梦熊墓的文化底蕴在惠州重新焕发生机。
王宏宇实地考察韩氏大宗祠后,不仅惊叹于至今保留完整的韩氏家族风貌,还对宗祠本身的古建筑特色,及韩氏后人之一函可留下的《意中幻肖图》画册印象颇深。
记者了解到,这《意中幻肖图》画册已秘藏近400年,近年来才得以公开,不仅是了解博罗韩氏宗族文化的重要文物,也为其他文物、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借鉴经验。
王宏宇建议,从建筑特色和知名历史人物入手,“利用功名匾和《意中幻肖图》等文物的展示,讲述好韩氏宗族的故事,才能做到真正的活化利用,让宗祠变得更有分量。”
惠州民俗专家林慧文也表示赞同。他一直提倡“活态保护”概念,认为韩氏大宗祠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立体、丰富,其宗祠、族谱、相关文物、先人著作等保存状态较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新闻推荐
苗理洁在苗屋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海婵陈骁鹏苗家重视文教,百年来人才辈出。从教者用粉笔为惠州培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