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机遇担当作为打造城市新引擎
市区东江两岸。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惠东巽寮湾。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昨日,惠州市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完成签约,一座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惠州湾产业新城正浮出水面,在大湾区中掀起新浪潮。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依托“丰”字交通主框架,惠州湾产业新城将如何发挥交通区位优势,释放土地发展空间,打造大湾区东岸数智产业聚集新高地,做大做强做优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城人的有机融合,实现世界级水准战略发展平台?惠州日报记者昨日专访市交通运输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等部门,他们结合各自职能谈惠州湾产业新城的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及产业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
加快产业导入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依托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实现"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模式。”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推动惠州湾产业新城加快落地,加快产业导入,达到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推动构建万亿级产业发展平台
为充分发挥惠州市临深临海、两港依托、轴线贯通的区位优势和“丰”字交通主框架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释放惠州的土地发展空间,惠州市拟在两港腹地和“丰”字型轴线沿线规划建设惠州湾产业新城,打造世界级水准的战略发展平台,作为承载粤港澳大湾区新增功能和未来争取申报国家级、省级平台的空间载体。
当前,惠州市聚焦南北与东西交通轴线交会处,重点谋划约19平方公里惠州湾产业新城起步区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州湾产业新城建设依托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实现“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模式,将推动惠州市构建万亿级产业发展平台。
该负责人表示,惠州市在推进新城建设和产业落户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与有合作意向和实力的央企接触洽谈,引进国机集团参与产业新城开发建设,初步计划分期导入总部基地、现代高端产业等项目,包括国机集团华南总部基地、中医药重大装备制造、中医药产业园、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智能制造生产运行系统项目、石化装备制造项目、人工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及符合规划的其他类产业。
完善产业新城和主要枢纽的快速路支撑体系
惠州湾产业新城的发展离不开大交通体系的打造。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惠州市将加快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进一步完善惠州湾产业新城和主要枢纽的快速路支撑体系,通过与枢纽联动发展,进一步激发惠州湾产业新城的经济活力。
同时,惠州湾产业新城规划将秉持“三生融合、生态隔离、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理念,制定“以路兴产、理水营城、节点带动”的发展策略,将惠州湾产业新城打造为集聚“一城两港两平台的山水田园组团城市”,成为惠州新担当新作为的核心载体和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的新引擎。
市工信局
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主攻方向
“坚持将智能制造作为产业主攻方向。”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惠州将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等战略机遇,全力支持国机集团在惠州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业为核心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助力惠州湾产业新城加快建设步伐,加速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万亿级集群。
整合资源实施智能制造创新行动
“国机集团项目落户惠州,为惠州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机遇,激活新动能,加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该负责人指出,为更好地提升惠州产业技术水平,与国机集团项目高端产业实现对接,共同将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市工信局将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等战略机遇,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争取利用约3~5年时间,实现“十百千万”目标,即培育10个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树立100个智能制造示范标杆企业,推动1000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取得明显成效,推动10000台(套)智能装备(机器人)应用。
惠州是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集聚了移动通信、平板显示、汽车电子、LED、新能源电池等五大主导领域产业,拥有TCL、德赛、伯恩、比亚迪、亿纬锂能、华阳、龙旗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目前,正在聚焦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核心基础电子、新一代移动通信、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发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新型化发展。国机集团的落户,将为新一轮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将整合资源,实施智能制造创新行动。”该负责人介绍,市工信局将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推动传统制造业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价值链重构及价值环节再造。同时,借鉴国内先进经验,开展全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评估服务和诊断,深化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深入分析企业转型升级现状和需求,提高扶持和引导的精准度。
构建具有内生增长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需要构建具有内生增长力的产业生态体系。惠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67.1%、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该负责人介绍,市工信局将围绕解决制造业发展长期以来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之间脱节的问题,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新优势。同时,大力加强企业智能制造培训,尤其注重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帮助企业把技术推向市场,鼓励推广应用,发挥产业化引导作用。
市工信局还将编制惠州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明确各县区和市直部门任务,并更新电子信息产业链招商图谱,面向一批高端电子信息领军企业实施精准招商,围绕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接,引入优质项目落户。
市自然资源局
释放土地发展空间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
“产业新城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惠州新担当新作为的核心载体,引领惠州强心向湾、中心扩容。”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贵平接受采访时表示,惠州湾产业新城将充分释放惠州的土地发展空间和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以城市建设为依托,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高度完善、优化美化生态环境的城市新区。
六大产业组团支持中心区发展
“惠州湾产业新城以大交通体系为依托,在城市建设中打造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高度完善、优化美化生态环境的城市新区。”袁贵平介绍,惠州湾产业新城聚集了中韩(惠州)产业园、空港经济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国家、省、市重点园区,根据远景规划,产业新城将构建“北城-中园-南港”的空间格局。其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惠州新担当新作为的核心载体,引领惠州强心向湾、中心扩容。
袁贵平表示,惠州湾产业新城的规划不仅综合了惠州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及交通设施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等因素,更是站在全国、全省的角度,借鉴雄安新区起步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正在发展的新功能区的经验。
“紧握交通轴线带动的契机,目前优先聚焦在惠州湾产业新城北城(中心区)。”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区位于淡水河谷腹地,规划用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在空间结构上,该片区将规划塑造大疏大密的新城空间形象,构建“一核、一心、三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建设以综合服务、产业文旅等主导功能、三生融合的山水田园组团城市,其生态、生产、生活比例将控制为3.5:4:2.5。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袁贵平表示,接下来,在产业功能打造上,中心区将围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生活服务、休闲康体五大主体功能进行产业布局,重点打造空港组团、马安商贸物流组团、平潭产业组团、马安先进制造组团、鸿海产业组团、良井银山产业组团等六大产业组团。
起步区保障产业用地比例大于45%
袁贵平介绍,位于产业新城中心区中的起步区位于马安南地区,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建设目标定位为“国家风景河谷、湾区数智高地”,将以产、城、人融合为规划理念,打造成为大湾区生态立园的标杆引领区、大湾区东岸数智产业聚集新高地、惠州智能制造产业先行示范区。
袁贵平告诉记者,接下来,在空间结构上,起步区将构建“一心五廊多组团”的生态空间结构。其中,“一心”为高端商务核心,“五廊”为西枝江、马安河、淡水河、西沥河形成的生态山水廊道,“多组团”为新城中心组团、综合服务组团及产业组团。
为了支持产业发展,在用地布局方面,起步区将严格控制产业用地与其他用地的比例。据介绍,起步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7.28平方公里,将保障产业用地比例大于45%。
本版文字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戴建 李向英 邱若蓉 通讯员巫惠金 何立 陈于立
新闻推荐
全市早造水稻优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推介32个优新品种 上半年水稻良种覆盖率逾99%
观摩会现场。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摄惠州日报讯(记者刘建威通讯员王瑞红蒋晶)2020年全市早造水稻优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日前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