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现代化产业化,打造全国中医药强市 惠州开出中医药振兴“药方”
博罗县龙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的护士给病人配药。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
■开篇语
在惠州罗浮山,超过1200种中草药正在生长,独特的自然禀赋加之“葛洪”“鲍姑”等中医药特色品牌,让罗浮山在1700年前就成为传统中医药胜地。千年过后,在现代产业领域,惠州中医药产业更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起步,在那一时期,罗浮山所在的博罗县是全国唯一拥有5家药厂的县,“一县五药厂”的名声响遍全国。
然而,历经数十年的沉浮,惠州至今未能形成具有绝对竞争力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产业仍处于规模较小、相对分散的状态。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惠州中医人奔赴战疫最前线,带去中西医结合的救治理念和方案,在全省率先探索中医药介入治疗新路。疗效是最好的证明:在惠州,创新开展中西医临床双管床制度、市级中医药专家巡诊制度等举措,在珠三角率先实现“清零”;在湖北,“江陵1号”“江陵2号”中药汤剂开创了隔离病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五禽戏、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走进方舱医院,患者总体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防治新冠肺炎见证了中医实力。探索防治疾病的现代化之路,中医药不仅要作出应有贡献,还应该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传承创新发展。而今,肩负着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使命,锚定现代化、产业化的目标,惠州已经起步。
聚焦惠州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一主题,我们走访惠州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产业机构和相关人才,以期寻找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密码。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寻找惠州中医药振兴密码”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千百年来,惠州凭借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孕育了一批岭南中药制作技艺。在这里,道教理论家、医学家葛洪用青蒿治疗疟疾,千年后启发了屠呦呦提取发现青蒿素,最终为世界抗疟事业带来曙光。
在惠州,2019年有超过1300万人次寻求中医诊疗服务,看中医已经逐渐成为惠州人的一种就医习惯。
今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秉承“传承发展、开放共享”“立足基层、造福人民”和“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2022年、2025年和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力争用10年的时间跻身全国中医药强市行列,推动惠州中医药转入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轨道。
把准体制机制之命脉,惠州开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药方”,中医药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从基层着手?高标准建设中医医疗机构
走进博罗县长宁镇卫生院中医馆,透过镂空的木质门板,浓郁的药香飘散而出。2019年11月1日,该院成为博罗县基层卫生院首家开设中医康复科的医疗机构,这就意味着,周边群众在当地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并享受一级医疗机构的医保待遇。
中医馆100%覆盖乡镇一级医疗卫生机构,是惠州早已提出的目标。事实上,自2014年开始,惠州就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环境一流、服务周到、中医传统氛围浓郁的基层中医馆。2016年9月惠州市政府发布的《惠州市促进中医药发展实施方案》更是明确要求,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和中药房的规范化建设,并初步提出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的建设日程——2016年,各县、区完成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2017年建成80%,2018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从数量上看,惠州基层中医馆的建设已经达标——目前,惠州69家卫生院和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面落成中医馆,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
中医诊室、中医理疗康复室、煎药室、中药房……这些功能间的设置,如今已经成了惠州基层中医馆的标配。那么,这些基层中医馆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能力如何?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每间基层中医馆均能开展1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村卫生站均能提供4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小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良好的中医诊治效果。
正在加快建设的博罗县中医院新院,有望于今年12月底前完工。占地约4万平方米的这家老牌县级中医院新院,将有力改善县城原有的医疗卫生规划布局。
中医医院和基层中医馆,加之数量颇大、四散分布的中医诊所,数以千计的中医医疗机构共同构成惠州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升级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的建设,不仅使得中医药服务成为基层医疗机构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也凭借其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把以往习惯于接受输液、吃药等典型现代医学疗法的病人,部分引导转移到了中医药领域。
官方统计显示,2019年惠州中医医疗机构门诊就医1300万人次,同比增加40.2万人次。
面对日益增长的中医诊疗服务需求,对于市一级中医医院而言,更高标准的发展显得迫在眉睫。2019年8月,在惠州市中医医院的基础上,惠州市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惠州医院。这一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不仅新增了感染科,扩建了康复科,还成为惠州首家上线的互联网医院,通过在线问诊和免费送药等服务功能,对调节疫情期间的诊疗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改革引领?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
今年6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全省领先,在粤港澳大湾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医疗、医保、医药、医养等方面实现中西医全面融合发展,全面建成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全国中医药强市。”这一目标的提出,透露出惠州振兴中医药的决心和雄心。
瞄准建成全国中医药强市这一目标,《方案》把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和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作为未来10年惠州中医药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
作为全市统筹的引领性规划方案,《方案》将上述六大重点任务分解为20项主要任务,分别由市卫生健康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和各县区等部门单位牵头负责。可以说,传承创新发展惠州中医药的责任,已经落到各级各部门的肩上。
今年7月召开的全省中医药大会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体制机制,有力有效推动中医药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快健全中医药管理机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形成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同样是《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的第一项任务,即是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
尽管相较于现代医学,中医诊疗在药品、耗材、设备等方面成本较低,但是却需要消耗更高的人才和时间成本。为了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规律的医保支付政策,在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的同时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价值,惠州已经对部分中医服务价格作出调整。截至目前,惠州已调整38项中医类项目和47项综合医疗服务价格,同时提高0—6岁儿童中医诊疗项目收费标准。
《方案》进一步提出,惠州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中医病证分类等编码体系,适时调整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动态调整病种分值和诊治方式,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遴选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与此同时,将中医医疗服务适宜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促进中医诊疗项目价格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鼓励开展中医新型诊疗项目,中医类别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按三级医院执行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执行一级医院的标准执行,引导群众到中医类别医院就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价格引导消费行为。这就意味着,依照市场化的思维,惠州正在尝试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规律的疾病分类和诊疗规范,通过调整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引导使用中医药服务,同时规范中医药服务供应行为。
为加强中医药组织管理,《方案》提出,要强化惠州市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管理力量,健全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其中特别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研究部署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
新闻推荐
中堂潢涌上“擂台”比拼乡村振兴成果 与全省42个村庄“一起亮相”,比发展、赛“最美”
摄制组穿行潢涌村,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文、图信息时报记者叶虹通讯员中堂宣7月12日,广东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大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