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企业发展潜能,提高城市吸引力竞争力 惠企暖企组合拳 服务高效真给力

惠州日报 2020-07-15 08:10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战略历史机遇中,惠州建设一流城市步伐不断加快。

“丰”字交通主框架、“惠州湾”概念、金山新城规划将重塑惠州城市格局,两大科学装置、新材料产业园、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等大项目、大平台相继动工建设,“2+1”现代产业集群吸附力日益加强,惠州具备了吸引全球优质企业,承接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外溢的巨大优势。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惠州迈向国内一流城市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惠州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改善年”活动,打出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高服务效率支持企业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潜能。

市场用脚投票,哪里的营商环境好,项目就往哪里建,产业就在哪里兴。今年1~5月,惠州固定资产投资达770.7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9.8%、先进制造业增长5.8%。截至5月底,惠州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6万户,其中企业20.49万户、个体工商户45.63万户,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47%、3.12%。

项目审批提速助力企业落地加速

7月10日,位于惠城区三栋镇与江南街道的工地上,信利康5G智慧园和哈工大机器人智谷项目先后动工了。“当天摘牌,当天就动工,效率真高。”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都丹现场点赞道。

这是“惠州速度”在招商引资上的体现。

为加快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惠州在保障项目方面推行一系列举措,建成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信息系统,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清单制、供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新增用地指标继续保持60%以上用于工业,开展投资项目“一对一”主题式专项服务。

依托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不断推进,惠州市开发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压缩至10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控制在6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及小型投资项目控制在45个工作日内。同时,推出无人干预智能化自动审批——“智惠批”服务,目前共实现43个“智惠批”事项上线。

为破解建设工程项目等待时间过于漫长的审批瓶颈,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惠州市探索零条件预审制度、免审制度、信用快审方面的工作。各县区因地制宜精细化服务,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指导办事流程,协助企业准备申报材料,代办企业有关事项。

服务效率的提升带来了一系列投资的成效。在全市率先推行容缺受理的信用快审制度,惠城区实现“每隔半小时发出一个证件”速度;惠州市精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成为全市首例零条件预审项目,规划审批整体提前1个半月;新湖工业区铨力实业有限公司工业项目,直接出具免审方案批复,诞生了全市第一例免审项目;银山科技LED光学膜片工业设计项目成功摘牌并进场施工,成为惠州市首宗“当日摘牌当日动工”工业项目。

惠州,正不断刷新项目落地“惠州速度”。

打好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强起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诸多企业上半年的日子甚为艰难。2月,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节约了104万元开支;2~4月,该公司减免社保费总额达276.7万元。

这得益于企业受到了惠州《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措施》中对企业的一系列减免和扶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惠州市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帮助原有市场主体渡难关,扶持新增市场主体活起来、强起来。据市人社局统计,截至4月底,仅稳岗补贴一项,惠州市就补贴1.22亿元,涉及企业69738户、惠及职工113.64万人。

暖心优惠政策的帮扶,给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也为惠州市场经济带来十足韧劲和蓬勃生命力。据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惠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稳步攀升,今年5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139户,同比增长19.5%。其中,企业4347户、个体工商户7792户,同比分别增长36.23%、11.84%。

一直以来,惠州对企业“厚爱三分”。为“放水养活鱼”,让企业安心发展壮大,惠州市陆续出台《惠州市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修订版)、《惠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等多项暖企惠企政策,多举措支持实体经济与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去年,惠州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新增减负超100亿元;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民间投资增长11%,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

“惠州主动关心企业发展、扶持企业做强,对产业与企业而言是一剂强有力的"稳定剂"与"催化剂"。”惠州市科创产业金融促进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刘伟国说。

“直通车”办结企业诉求近700宗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问题多不多,折射出地方营商环境是否优越。倒逼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才能更加快速解决企业发展遭遇的困难,助力惠州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1月,惠州在全省率先推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机制——将企业“单枪匹马找出路”变成政府部门“集体决策找出路”,市领导携服务团队现场“坐诊开方”,面对面为惠州企业纾困解难。

这是市委市政府为打破妨碍企业发展的“隐形门槛”,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为惠州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潜力的关键一招,在惠州企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据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计,截至今年7月3日,每月一场的“直通车”共举办17期(今年2、3月因疫情影响暂停),全市通过“直通车”活动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808宗(涉及问题817宗),活动日现场共接待企业422家。

“直通车”为惠州中小企业“撑了腰”。据了解,“上车”企业7成是惠州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他们诉求主要集中在环保、审批、土地等问题上,其中用地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不少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更需要企业所在县区与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共同协商解决。

“直通车”还为港企、台企、学校开设专场,有针对性解决同一类型企业共性问题。目前,“直通车”企业诉求整体办结686宗,未办结131宗,整体办结率84%。

对此,香港旭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如此评价:“直通车”活动提振了企业的信心,惠州在政府办事效率上“先走一步”,相信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惠州投资。

惠州日报记者李向英

实习生吕映葶

新闻推荐

惠州澳宝物业投资有限公司位于现代农业 观光乐园A-03地块酒店总平面图调整方案公示

近日,本局收到惠州澳宝物业投资有限公司对位于惠州市现代农业观光乐园A-03地块酒店总平面图设计方案调整的申请及有关材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