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孤读”

惠州日报 2020-07-12 08:25

退休快两年了。老伴时常“听从”女儿的召唤,去帮助照顾外孙女。我便经常是一人在家,“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闷在家里,确实感到孤独寂寞,日子难熬,难免有些焦躁。

想到读书能让人心静,很快,我便调整好状态。“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让孤独变为“青灯黄卷”的“孤读”。每天,完成一个多小时的室外有氧锻炼,买好够一天吃的菜,再把家里收拾整齐后,洗把脸,擦把手,把房门关严实,再随便放点什么音乐,便把自己“哄”到书里去了。

书籍,尤其经典图书是承载知识和记忆的宝库,探索这座宝库里的珍藏,需要耐心、沉静,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恰恰是这种“孤读”叫人心动。读《瓦尔登湖》时,想起译者徐迟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心情并没有安静下来,这本书你是读不下去的,因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果真如此。这是作者梭罗独居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记录,在那里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去散步,其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

“孤读”是一种静美,沉静下来去读一本经典,才能体会作者的心。《围城》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部成功的作品。钱钟书在《围城》里,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书中的精言妙语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借助“高尚的人”的阅历与智慧,帮我们辨识美丑善恶,抵抗焦虑与不安,这正是读书的魅力所在。读路遥的百万余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深切感到世界并不平凡,充满忧伤与困苦,但也同样充满快乐和爱。困苦的孙家人艰难向前,正如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永远积极向上。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只有不平凡的心,才能做到不平凡的事。

阅读是一次精神的洗涤,会让人心旷神怡。读苏东坡,便知他先后被谪贬到黄州、惠州和儋州,却一直能够自得其乐,在属于他的狭小空间里,感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究其源,和他有着超然的内心相关。苏东坡在密州时,曾写下名篇《超然亭记》,认为“凡物皆有可观”。既然天下万物都有可观,那么就“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于是,苏东坡进而认为,“此心安处即吾家”。这既是一种与人为善,更是一种豁达乐观。

面对海量的信息,只有沉潜往复、含英咀华,才能让知识沉淀为精神养分;面对碎片化的阅读,只有化零为整、静心沉思,才能得到思维的训练、收获广博的视野。“孤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有人说,“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枯萎”。的确,在孤独中寻找方向,在寂寥中寻找支撑,还有什么比书籍更能抚慰心灵、鼓舞斗志呢?很多人在“孤读”中获得精神的慰藉与知识的提升,也涵养了更多的沉静与耐心,让一本本好书陪伴我们度过每一天。

退休后,我有了长远规划,也有短期计划。每个月争取读完两三本长篇。上午,头脑清醒,读些大部头经典著作,拿起曾经想读而没有时间读、读过还想重读的书;过午小憩后,读一读当天的报纸杂刊和一些“闲书”。学一学古人,“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怀着一颗平常心,抛却世俗功利的需求,将享受读书当作唯一的目的,真正体会“孤读”的趣味盎然。(扬凡)

新闻推荐

城市扩张下的惠州:东部崛起下一个“南山科技园”

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实景图。惠州日报记者周楠摄佳兆业力高·云峰项目效果图。佳兆业力高供图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