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 惠东范和村 古围屋烟火盛 古戏台余韵长
范和村罗冈围,让人惊叹于古人的建筑工艺。本版图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到范和村,一定品尝当地小吃。
有“中国古村落”和“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称的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相传地理形貌酷似“饭箩”而得名。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范和这个富甲一方的村落。偌大的村子,持续几百年烟火味十足,徜徉于范和村中,可逛古围屋,也可品范和小吃。
四大围屋:见证多姓氏融合发展
元末明初开基建村的范和村,村中的姓氏大多数从福建一带辗转迁徙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融合,范和形成了兼具客家、广府、福佬文化特色的古村落,罗冈围、吉塘围、尚德围、长兴围四大围屋坐落其间。
罗冈围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范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围屋。整个围屋呈正方形,长、宽均为99米,围内建筑以祠堂为中心整齐排列,有“四十八座屋,十条巷,一百四十八间房”的格局。房屋鳞次栉比,面积大小、设计风格和建筑构造基本相同。房屋排与排之间,以花岗岩石板或河卵石铺砌路面。围屋在东、西、南、北方向各设一拱门,上砌门楼。南、北门楼特地仿效所城和县城,建有酷似箩耳的小瓮城,站在高处鸟瞰,整座围屋如同一只装满米饭的箩筐。
据《范和陈氏二房族谱》记载,在元代末期,诸路义军揭竿抗元,局势动荡不稳,原为博罗官员的罗冈围始祖陈氏从仕公弃官归田,回闽途中经过“饭箩冈”,见此处“山环水聚,平原突起,峻岭苍翠”,便在此地定居下来。围屋内的陈氏祖祠“诒远堂”牌匾,一直被族人津津乐道。此牌匾,右观是“金玉满堂”、左看是“兰桂腾芳”。围屋内,至今还居住有很多居民,这是一座有历史穿越感的“活”围屋。
清顺治年间,林氏迁入范和,后人修建了塘围。吉围塘的林氏始祖林赐公,是福建漳州人。当年清朝政府为对付明朝遗臣郑成功在台湾的郑氏王朝,以断绝中国大陆沿海居民对其之接济,实行了大规模强制迁徙滨海居民的法令。因为迁海令,林赐公背井离乡来到了范和谋生,其后人修建了吉塘围。吉塘围整不大,体呈正方形,围内正中央并排着16座双层潮式下山虎(爬狮)格局民居,四横四纵,坐北朝南,四周各有12间房屋环绕,合拢成“口”字形密实外围,吉塘围只开一个南门,大门上盖门楼。
清朝康熙初年,钟氏从海丰县迁入范和,后人修建了长兴围。长兴围呈长方形,长约50米,宽约30米,面积是四大围中最小的一个。围内有两排建筑,每排建有房屋六至七间不等,与罗冈围、吉塘围不同的是,长兴围不是单姓围屋,而是钟、吴、曾三姓同居一屋檐下。
尚德围约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后。东、西两侧均设一座拱形门楼出入,房屋多为三开间三进深的民居。尚德围与村中的其他围屋有所不同,其本身并非通过屋舍相连而拼接成围,而是犹如修建城墙,在已有的民居四周建起约2米多高的防卫性土墙。
古戏台唱戏看戏,促邻里乡亲感情
徜徉于范和村中,随处可见古巷、古庙、古桥……,令人赞叹的是范和村的古戏台。惠东现存有五座明清时期古戏台,范和就占了三座——城隍庙戏台、水仙爷戏台、妈前戏台。
惠州的古戏台,基本上都与寺庙建在一起。城隍庙戏台是范和三座古戏台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始建于明代泰昌元年(1620年),坐东南向西北,与城隍庙相距不足百米。整座建筑面阔三间,歇山顶,四周带回廊,潮式与广府风格兼具。台基用青麻石砌筑,故称“石戏台”。前后台用木板隔开,戏台两侧走廊供演员出入使用。
妈前古戏台,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坐西南向东北,立面近似正方形,为砖木结构,布瓦歇山顶,正脊中部置一宝瓶,绿琉璃剪边。戏台作敞开式,高1.6米,台边用青麻石镶嵌,内铺木板。戏台中墙开一圆形窗,两侧各有一个通往后台的拱形门,拱门上方分别横书“吟风”“弄月”。戏台正面遥对烈圣宫。
水仙宫古戏台建于清朝道光十一年(1831年),与水仙爷宫正对。戏台为砖木结构,布瓦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正脊中部置宝葫芦。戏台作敞开式,台边用青麻石砌筑,内铺木地板,前为戏台,后为更衣室,中间用木板隔开,两侧有拱形门通往后台。
每逢重大习俗、节庆等特定日子,戏台都有戏剧演出。对于范和人而言,古戏台唱戏不仅是一次重大的庆典和难得的文化盛宴,也是邻里乡间一次感情的接洽与融合。
小吃品种多,想吃要趁早
来到范和村,一定要品尝小吃。范和村小吃的品种之多,难以说出准确的数字。
水糍、烧米、扭佐、糯米糍、猪肠粄、钵仔粄、菜包仔、印粄、甜糍粄、九层糕……林林总总,几元能把肚子填满,实为吃货的天堂。
范和人有句常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扭佐糯米糍,不怕身无钱”。扭佐,是以红薯粉为主料,面粉和糯米粉为辅料,和成面团后,取小块捏成一个圆饼,放进油锅去炸,炸熟后在饼上铺一层红糖,卷一下再吃。红糖的冰凉滋润着香酥的扭佐,别有风味。
烧米在范和村家喻户晓。烧米的皮是用米粉做的,用特制的擀面杖擀成薄薄的一片,包裹虾仁与瘦肉做的佐料,捏制成玲珑小巧的外形,然后蒸熟。烧米晶莹剔透的白色粉皮,筋道有力肉馅,一口一个满嘴留香。烧米是全手工制作,非常抢手,去迟了就只能等第二天。
钵仔糕名气极大,钵仔糕的口味一般有咸甜两种。咸的钵仔糕是用米浆做的,白糕下面包裹着新嫩多汁的梅菜肉馅。甜的钵仔糕,有些类似大笼粄,只不过个头比较小,吃起来有韧性但不黏牙。人们吃钵仔糕,都要吃上十个八个。
范和村不少小吃是在早上卖,售卖时间特别短。卖完后只能等第二天早上才有。想多吃几种范和小吃,就要早点到范和村寻觅。
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新闻推荐
惠东启动生活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活动 宣传推广硬件保障两手抓
惠州日报讯(记者洪鹊儿赖金朗蔡伟健)惠东县生活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碧爱惠东·致敬城市守卫者”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