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小洱海”:空心村蝶变记博罗横河上良村民小组如今民富村美
上良新貌。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摄
“我2006年嫁到这里,现在村里好了10倍,当时没有想过会发展成这样。”黄爱群一家在博罗县横河镇郭前村上良村民小组经营着农家乐,近日乡村游回暖,她忙得不亦乐乎。
从泥砖小房到三层半小洋楼、从贫穷落后的小乡村到新型乡村旅游景点、从近乎“空心村”到独具特色的移民新农村……黄爱群说这样的变化是她曾经不敢想象的。据悉,作为水库移民村,上良村民小组近年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美丽家园建设,着力打造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景色如画、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乡村旅游景点,取得了明显效果。
◆基础薄弱 大量村民外出务工
上良村民小组地处博罗县最大的水库显岗水库边,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1959年水库建库时安置现址至今。近日,记者走进上良村民小组看到,村里一栋栋小别院装修精致,屋外色彩缤纷的花草赏心悦目。
“泥砖房没有改造的时候,村民基本上都出去了,整个村140多人留下来只有三四十人。”上良村民小组小组长赖月金说,村民以前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几乎没有经济收入,几乎成为了“空心村”。
位于村民小组游客中心的文化礼堂,一面墙上挂着以前的村容村貌图,可见房屋都是比较破旧的泥砖房。博罗县移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前,大部分移民仍居住在搬迁时兴建的泥砖瓦房,人均居住面积仅9平方米。而且,入村主道为山间小泥路,村内道路、排水设施和村容村貌都较差。
2012年,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结合横河镇名镇名村建设,经全村家长商议同意,该村在原村旧址将原有泥砖房拆除,规划出一块近2万平方米的宅基地,以较高标准建设移民住房28套。按“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资金管理)要求,每套占地面积127平方米,建房规格为四层桩基础框架结构楼房,统一外墙、统一规格门窗。
◆筑巢引凤
统一规划建房打造民宿
如今,走进上良村民小组,不仅有漂亮的小洋楼,还有美丽的田园景观,完善的公共设施也一应俱全。
“上良村民小组的安居工程建设得到各级移民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村民热情高涨,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很高。”市移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统一修建住房的同时,该村投入1495万元大搞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道、村内巷道、饮水、排水排污、绿化、小广场、文化室等公共设施基本得到完善,栈路、荷花池、路灯全部完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移民新农村展现眼前。到了2014年底,大部分移民搬进了新居。
记者了解到,随着移民住房的建成和公共设施的逐步完善,该村民小组以博罗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契机,依托毗邻国家级5A景区罗浮山和坐落于显岗水库边上的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在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村民集中拆旧建新的基础上,上良村民小组实行村企合作。“感兴趣的村民出资将自家房子加建成三层半的毛坯房,再由企业统一规划、装修,并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博罗县移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合同,房子的一楼为村民自己居住,往上的楼层租给企业经营民宿项目,作为企业统一管理的民宿对外开放。
◆花开蝶来
村民投身旅游服务业增收
除了固定租金以外,企业还根据每户村民的实际情况,指导他们开设农家乐、出售农家特产等。
“每一栋房子每年租金28000元,每5年递增10%,而且他们能开展经营的项目都尽量让他们做。”民宿项目合作方——惠州市上良乡村旅游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黎芳菲介绍,随着全国知名民宿企业进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吸引了很多来自珠三角地区的游客。当地村民还会开展一些体验活动,如制作竹筒饭、窑鸡、艾粄等,配合民宿的运营。
正在农家乐整理餐桌、打扫卫生的村民黄爱群说,她家去年的农家乐收入大约10万元左右,加上房租就达到13万元了。村民朱丽群和家人原来并不在村里生活,随着村里民宿旅游业的发展,他们搬回村里来住,同时做做生意,开农家乐、小卖部,增加收入。
民宿项目的运营,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解决就业问题,村民的生活水平有巨大提高,大部分村民都回来了。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良人均收入9487元,随后逐年增长,去年人均收入达到32800元。
值得关注的是,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惠州有4个村入列,上良村民小组榜上有名。这个有着惠州“小洱海”美誉的小乡村,正朝具有乡村游特色的新农村迈进。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杨长志 王俊
新闻推荐
东江流域物产丰富,加上文化和习俗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文化6特产新评“国优”,“东江菜”一味千年
丰富的东江物产催生了独具特色的东江饮食文化传承千年的手工制盐工艺惠东县新闻中心供图统筹策划/马勇陈骁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