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 综合施策 积极探索集约高效用地之路
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基地。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刘永让 摄
今年4月以来,惠州大亚湾畔捷报频传,先有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云开工”,后有总投资约56亿美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不到1个月,世界500强企业接连落地落户大亚湾这片土地,这与有力的土地保障、优质的高效服务密不可分。
经济要发展,土地作保障。大亚湾辖陆地面积293平方公里,占惠州市土地面积的2.58%,土地总量非常有限。面对大亚湾大项目、大发展用地需求旺盛和用地结构不合理、增量空间不足、遗留问题较多的局面,近年来,区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把“集约节约”和“存量挖潜”作为解决招商易、落地难等重要举措来抓,积极探索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之路,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努力争当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
土地增效
集约节约+存量挖潜解决土地总量有限难题
如何有效破解大亚湾区土地管理存在的难题,记者从大亚湾国土部门了解到,近年来,主动作为,综合施策,重点打好严把用地准入关、严控投资指标关、存量土地“去库存”、积极优化供地方式等“组合拳”,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利用土地之路,各项集约用地评价数据在全国工业主导型开发区评价中排名靠前。该区涌现了中海壳牌、中海油、比亚迪、敏华控股、光弘科技、科达利精密等一批集约水平较高的企业。
具体到如何实施上,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严格实行招商项目准入机制,在项目准入前从土地政策、利用效率、投资强度、单位产值、单位税贡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为实行产业链精准招商提供用地保障。
与此同时,还通过提高供地门槛,严控投资指标关,根据不同产业分类制定标准,在原国土资源部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项目用地投资强度,防止少用多占、浪费土地资源;实行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相挂钩,规定投资强度和集约条件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供应土地。投资强度方面,明确准入项目投资强度不得低于年度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平均投资强度标准,根据2019年集约评价数据,开发区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3728.34万元/公顷,石化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0178.3万元/公顷。
截至目前,石化区己落户项目89宗,总投资1807亿元。此外,在比亚迪、东风本田等一批电子、汽车企业带动下,大亚湾区已基本形成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滨海旅游“1+4”现代产业体系。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粤国土资规字[2017]3号)文件精神,大亚湾把批而未供去库存和低效闲置用地处置作为盘活存量土地、提升集约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抓。经统计,2014年至2018年全区获批准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73.7公顷,按照“应供尽供”的原则做好供地工作,2019年底已完成供地73.7%,超额完成上级下达60%的刚性考核任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完成了全区71宗疑似闲置产业用地的清查,认定2019年通过督促企业开工建设,消除了8宗产业用地闲置状态,有偿收回6宗面积39.33公顷的闲置产业用地;加强土地批后监管,对已供土地开展实地巡查,并督促企业加快动工建设,2017-2018年已供13宗工业用地已有12宗顺利开工,1宗正在按程序盘整收回。
强化监管
严格政策+刚性执法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在全力做好用地保障同时,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刚性的土地监察执法,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全力实现守红线促发展“双赢”目标,切实维护土地管理秩序。
将卫片执法检查和违法违规用地专项整治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落实卫片执法“严起来”的工作要求,保持高压态势,实行刚性执法,全面落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切实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全面整治,通过“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专项治”等有效举措,形成多维管理模式,较好维护了全区土地管理的良好秩序。近3年违法图斑总面积及违法图斑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全区未发生大面积违法用地及大面积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全区土地管理秩序趋稳向好。同时着眼于“打早打小”,从2019年9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正式启动“无人机”动态联合执法,全区的新增村民“两违”行为大幅度下降,呈“零增长”趋势。
“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加强用地监管力度,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力保障。”大亚湾区国土资源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市政府给大亚湾下达任务目标为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虽然数量少,但大亚湾后备耕地资源不足,要实现目标,压力一样不小。为此,严格实行“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和“占优补优”政策的落实对于确需占用耕地,在区内又无法落实开垦补充耕地任务的建设项目,通过利用购买的耕地储备指标解决耕地占补平衡,超额完成实际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任务指标。
解放思想
“争取增量、用好储量、盘活存量”全面保障用地需求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一流湾区的建设需要一流的土地管理水平相匹配,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离不开强有力的土地资源作保障。
在2020年全区工作会议上,大亚湾区管委会对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目前,大亚湾正在结合辖区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规划用地,科学编制好《大亚湾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切实解决好全区用地结构不合理、建设用地规模不足等制约性问题,科学布局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增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未雨绸缪做好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力争当年指标当年上报当年审批,增加用地空间。
此外,还通过严控指标,全力用好储量。按照新落地工业项目一律入园发展和千亿级新兴产业园的建设部署,加大政府储备土地的前期开发力度,妥善解决好拟出让储备土地涉及的征地遗留问题、地上物清表清障和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配套问题,为招商选资和“净地”出让打好基础;重点是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范围政府储备用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加强政府储备土地围闭管理,为重点产业项目落地腾出建设用地空间。
“我们将依法依规,盘活用好存量,为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争当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重要支撑区提供有力的土地保障。”大亚湾区国土分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区已严格执行项目退出机制,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相挂钩,重点通过现金补偿、折算容积率、置换物业、转型升级、更新改造等方式推进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工作,确保顺利完成2020年度268.8公顷土地的收储整合任务。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刘永让
新闻推荐
惠州将迎来智慧停车时代通过智慧停车APP或公众号将可预定车位
智慧停车智慧在哪里?科技将会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惠州市智慧共享停车系统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昨日,智慧停车管理专家任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