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发展机遇 集聚创新动能 县域发展观察系列述评之仲恺篇

惠州日报 2020-05-25 07:49

站在新起点的仲恺再迈历史性大步。

“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加快国家一流高新区建设。”在刚刚闭幕的惠城区两会上,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工作报告发出新时代进军令。这也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国全省和惠州发展大局赋予仲恺的新使命。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战略全面实施,惠州奋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给身处深莞惠三市几何中心的仲恺高新区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大机遇往往蕴含着大爆发。

一个多月前,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全国国家级高新区评价,仲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至36位,创历史新高。近三年,仲恺从第53位进到第36位,排名上升了17位。这是一个高新区整体竞争实力快速提升的国家标注,也预示着仲恺设区以来一个新爆发期的到来。

大爆发的背后是硬支撑。

——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45%,高新技术企业上400家,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超31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七成。国家级孵化器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孵化高企比率12.85%;通过海外孵化网络,引进一批先进项目和人才团队,仲恺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重大产业平台、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占惠州工业总产值约三分之一,在摘取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一揽子“国字号”的基础上,又新获批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和潼湖生态智慧区5G智慧杆示范区……仲恺成为全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引擎。

大爆发,就是大发展。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正是顺应新一轮发展趋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必然抉择,符合仲恺实际,吻合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发展大局,契合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国家“双区驱动”战略实施需要。

目标确立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突破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要寻求集中发力点。必须看到,现在仲恺已经冲到国家级高新区第36位,这是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越往前自然困难越大,在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的征途上还有许多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

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为创新而生的仲恺高新区,未来的突破口无疑仍在创新,创新亦是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终身使命。必须清楚,当前仲恺最大的短板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增长力量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也是原动力。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要矢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路,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着力培育创新的内生动能。要抢抓机遇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集聚创新动能。

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人类的智力劳动成果,而无论引才留人还是培养人才,都必须有好的政策设计。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真正拿出实招新招有用之招,既积极引进人才也注重培养人才,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政策条件,大幅降低创新创业制度成本,让大众创业的市场活力尽情奔涌、让万众创新的智慧火花竞相迸发。

好环境吸引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离不开宜居宜业的环境。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一方面要敢于对标一流,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营造一流政务环境和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规建,加快产业园区升级提质,加大城市空间更新,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国际化视野补强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民生供给,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之城。

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仲恺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全区上下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勠力同心加油干,为加快国家一流高新区建设而不懈奋斗,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白璐

新闻推荐

春夏的花朵遇见岁月的乐音□罗惠鹏

四月末五月初,春天的尾巴被花朵紧紧地揪住,在没有多少雨水、没有多余的风中飘飘荡荡地摇曳着,没有疼痛却知觉分明清清晰晰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