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把破除山区思想藩篱作为提振干部精气神关键之举抓实抓好抓出新成效 打开思想“山门” 扛起龙门担当

惠州日报 2020-05-18 08:35

▼龙门把破除山区思想藩篱作为提振干部精气神的关键之举抓实抓好,推动党员干部和群众打开思想“山门”。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下好“山水”这盘大棋,做活“山水”这篇文章,奋力开创“大山经济”发展新局面。南昆山下的龙门,正在唱响“大山经济”新山歌。

惠州市差异化考核新政出台背景下,龙门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大力发展“大山经济”,积极探索新路径,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藩篱,从粗放式开发的“靠山吃山”向高质量发展的“优山厚山富山”转变,以“大山经济”为支点撬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近一年来,龙门对照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标准,紧紧围绕今年市委“修路抓项目、提效抓队伍”重点工作,结合《惠州日报》“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龙门”“七问七策”专题报道,把破解山区思想藩篱作为提振干部精气神的关键之举抓实抓好,推动党员干部打开思想“山门”,广泛凝聚发展“大山经济”的思想和行动共识,营造实干担当、竞逐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扛起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龙门担当。

思想藩篱如何打破?

“打开山门、对标一流” 发力“大山经济”

龙门身处“群山环绕之地”,大山的阻隔带来了交通不便、眼界不宽等诸多局限,山色虽好但山门难开,山珍味美但名声不扬。同时,受农耕文化影响,一些干部群众缺乏进取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思想。特别是龙门划入生态发展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又让很多人错误地觉得发展受到掣肘。

在去年《惠州日报》“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龙门”“七问七策”专题报道中,龙门思想封闭更是被提至问题之首,亟需破除。

调研采访组“把脉问诊”之后,龙门县委、县政府迅速召开相关会议部署整改措施,打开思想“山门”、解放思想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问策龙门”系列报道,龙门县委在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把破解山区思想藩篱作为提振干部精气神的关键之举抓实抓好,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七问七策”内容,找准症结、精准整顿,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实现了从“自我封闭、自我满足”向“打开山门、对标一流”的积极转变。

5月13日召开的龙门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必须摒弃自我设限的狭隘思维,打开山门、敞开心门,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完善绿色发展的政策机制,大力发展“大山经济”,闯出山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同时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狭促格局,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把自身资源禀赋和“双区”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交通、产业、服务、环境上深度对接,瞄准大湾区庞大高端的消费市场,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旅游产品、农特产品和乡土文化产品,在融入“双区”发展中实现生态价值。

随着龙门大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逐渐融入“双区”,龙门的地理“山门”早已打开,如今,思想“山门”逐步打开。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提出的破除根深蒂固的“落后宿命论”、因循守旧的“工业决胜论”和盲目乐观的“发展速胜论”,也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龙门发展“大山经济”,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和浓郁的良好氛围。

斗志不足如何激发?

强化正向激励增强斗争本领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叠加,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使得龙门坐享珠三角核心区和生态发展区的双重红利。“在好的发展形势面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可能会沾沾自喜,认为龙门发展可以一蹴而就,就算躺着睡大觉,也会被发展的洪流推着前进。”陈伟良在龙门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表示,发展好“大山经济”绝非易事,非一朝一夕能成,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龙门县委提出,要抓好理论武装,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大山经济”发展始终,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激发内生动力,提振工作精气神,同时要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坚持在思想上淬炼、在政治上历练、在实践中锻炼干部,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紧扣“大山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高标准严要求建班子管班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强化正向激励,形成建功新时代、争创新业绩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在于人才。龙门“大山经济”蓝图正在徐徐展开,而干部是发展“大山经济”的中坚力量。

过去一年,龙门坚持刀刃向内强化自身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干部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更加浓厚,特别是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环境卫生整治一线,锻造了一支为民谋福的干部队伍,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龙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委坚持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一线考察干部,累计发现、提拔敢担当、业绩突出的干部65人,制订了乡镇差异化考核体系,严格落实同级乡镇干部工资待遇比县直机关高15%以上的要求,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龙门县委还坚持“年轻专业”,着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组织部门挑选储备一批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优秀年轻专业型干部,通过“举办中青班+选派干部双向挂职”两种培养方式,提高储备干部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条件成熟的优先安排到乡镇、县直部门任职锻炼,逐步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使其整体符合年轻专业、高素质化要求。2018年派出的29名年轻专业型干部开展为期一年的双向挂职锻炼,并提拔8名表现优异的干部。2019年以来,全县共提拔35岁以下副科级干部38人,其中提拔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27岁,全县11个镇(街)均配置一名以上30岁左右年轻专业型领导干部。

龙门县委还坚持交流轮岗,全面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重点对各单位在同一单位、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超过10年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交流轮岗,采取“横向+纵向”交流机制,打破行业、类别、部门局限,加强县直、乡镇两者间的横向交流以及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县管企业单位之间的纵向交流。2019年以来,共交流使用干部179人,进一步激活了干部队伍活力。

记者获悉,龙门将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实施好乡镇差异化考核体系,探索建立流转项目的利益共享机制,针对跨镇(街)的项目建设和企业迁移,实行生产总值、税收等利益共享,调动各地积极性,让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进一步激活乡镇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

人才紧缺如何补足?

加大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发展“大山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龙门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开创龙门工作新局面的“纲”。

以“大山经济”为支点,撬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各方面的保障,而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是龙门必须继续破解的困局。

龙门2017年实施“龙腾人才新政”以来,吸引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非龙门户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投身龙门经济社会事业建设。

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留住高层次人才,龙门县还在不断强化人才保障,完善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制定实施十大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加大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明亮舒适的房间、独立的卫生间、配备齐全的家电家具、宽敞的食堂,还配有免费开放的健身房、图书馆和休闲吧等设施,走进龙门县人才公寓,给人感觉十分舒适,温馨感十足。龙门去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戴琼娴表示,人才公寓不但解决了她个人住房的后顾之忧,还让她在龙门有了家的感觉、有归属感。

人才公寓的建设是龙门招贤引才“福利”的其中一部分。今年,龙门计划招77名硕博士,未来3年建成2个博士流动站,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100名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落实人才关心关怀工作,启动新建200套人才公寓,通过“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等多种暖心举措,让来龙门发展的人才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感、归属感。

“龙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但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对高端人才很有吸引力。”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纪海石表示,他将把所学的理论与当地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为乡村振兴、国家富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龙门还将继续深化落实“龙门名师”“龙门名医”“人才兴旅”等“人才培养十大工程”,着力培养一批“龙门本土人才”;积极营造好“用”的环境,注重在基层一线、项目一线、中心一线工作中发现、培养、考察、使用干部,坚持为干部、为人才发展提供成长的平台、搭建发挥专业才能的舞台,聚人才而用之。同时,致力于“店小二”式服务,海纳百川、拴心留人,既筑好温暖的“巢穴”,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解决好后顾之忧,又提供干事的平台,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努力打造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优选之地。

记者手记

走出误区凝聚力量 大山经济行稳致远

“龙门古昔称名邑,士竞诗书俗敦质。”粤中古邑、生态名城龙门由于地处偏隅,其社会发展进程和文明培育进度一直保持相对独立和缓慢状态,境内为“万山之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培育一方人民自给自足,也孕育了保守思想、小富即乐、冲劲不足等问题。

龙门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底色在生态,最大潜力也在生态。有着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在“大山经济”方面可以大展拳脚,但长期以来,不少干部没有跳出“以GDP论英雄”的惯性思维,走传统发展的老路,既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又损害优越的生态环境。这归根结底,也是思想“山门”没有完全打开。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看似“两难”之中,实则孕育着一条新路,龙门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积极探索新路径,从粗放式开发的“靠山吃山”向高质量发展的“优山厚山富山”转变,以“大山经济”为支点撬动差异化高质量发展。思想一变,境界就开了。

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因为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龙门要发力发展“大山经济”,必须有一个良好生态,以及担当作为的精气神。面对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新要求,龙门上下正在奋力冲破思想藩篱、消除认识误区,凝聚共识、增进自觉,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推动“大山经济”行稳致远,为龙门走在全省山区县域发展前列、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作出新贡献。

龙门全县上下还须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增强干大事的气魄、创大业的胆识、谋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对照争当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引领者的要求,把“吃透想透做透”精神贯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让绿水青山带来更多的金山银山。

龙门分得昆仑之秀,乃遐陬之胜地,如今,“大山经济”蓝图绘就,只待勤劳妙耕人。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黄宇翔

新闻推荐

面向全国发放千万元消费券龙门创新举措带动旅游业复苏,市民可扫码领取消费券,实惠享受康养游

扫码领券惠州日报讯(记者黄宇翔通讯员龙门宣)4月14日下午,“愉悦龙门——广东·龙门千万康养消费券发放活动”线上新闻发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