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钦入选省级非遗项目小金口龙形拳代表性传承人 倾心习武四十载 唯愿传承永不断

惠州日报 2020-05-06 09:01

林文钦。

惠州民风刚正,有“岭东雄郡”雄武气魄,产生了蜚声中外的东江龙形拳、李家拳、惠州白眉拳等武术拳。其中,起源于惠州的龙形拳不仅在惠州多个县(区)传承,而且还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是惠州民间对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

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刻苦钻研龙形拳40年的林文钦上榜。在林文钦看来,习武不但修身而且养心。他不断创新、积极推广,以武德育人,将这一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刻苦习武

马步一扎就是几小时

累得腰酸背痛不言弃

5月,初夏的夜晚仍有些凉风。小金口街道金鸡村英头村民小组的一片空地上,一众村民正在习拳,领头者身材健硕、个子中等,正是54岁的林文钦。

龙形拳是岭南拳术的一大流派,相传源自南少林五枚师太所传之南拳,罗浮山华首台寺住持大玉禅师是五枚师太的传人,外号“东江老虎”的惠州人林耀桂是大玉禅师的徒弟,龙形拳最终由林耀桂在英头村始创。林文钦出身武术世家,打小就看着父亲练习龙形拳。14岁时,他开始跟随同村的林树财师傅学习龙形拳,成为小金口龙形拳第四代弟子。

龙形拳是以意导形,攻守合一,既有拳出生风、刚劲暴烈的凶猛,又有松沉缠黐、抖弹冷脆的内劲。“训练很苦,经常累得腰酸背痛。”林文钦还记得刚学习龙形拳,马步一扎就是几个小时。也正是这些一般人难以承受的训练,让林文钦性格变得格外坚毅。他咬着牙关日复一日地练习,一坚持就是40年。

这些年来,林文钦潜心钻研龙形拳的功法技法和历史沿袭,成为悉数掌握龙形拳拳术要领的龙形拳传人之一。2012年他被评为农村高级技师,2013年被惠州市体育局授予武术套路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裁判员,2017年担任惠城区龙形拳协会会长。今年,他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

推动公益学拳进校园

常参加各种交流活动

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除了要求技艺精湛外,更考验的是其将非遗项目发扬光大的力度。

2007年,包括林文钦在内的几名创会人成立了惠城区龙形拳协会。本着资源整合、传承发扬的理念,协会鼓励把本领技艺拿出来共享,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系统地将龙形拳组合完善起来。

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人接触龙形拳,林文钦带领几位师傅积极推进龙形拳进校园活动,开展学拳公益教学,到各地进行拳术交流。“我们在小金口文化站每年至少开展2次公益课,每次一开课就爆满了。”他还常常和其他师傅参加武术表演公益活动,为了让龙形拳更具有表演性,他带领区龙形拳协会与小金口文化站联合精心设计和编排了拳术节目“龙形盛世”。

女儿痴迷习武有成绩

与父齐圆传承发扬梦

林文钦认为,只有具备“克己让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强”的武德,才能在习武道路上走正途。这也正是他对每个弟子习武最严格的要求。

在林文钦众多弟子里面,有一位女弟子将这句教导铭记于心,她就是林文钦的女儿林莹。“女儿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总喜欢在一旁看我练拳,考虑到练武能健体防身,我就让她正式拜师习武。”让林文钦欣喜的是,女儿不仅跟他一样痴迷拳术,还遗传了吃苦的精神,练起拳来从不喊累喊苦。

几年苦练后,林莹已颇有成果,先后斩获多项武术比赛一等奖,被评为惠州市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今一有时间,林莹就陪着父亲到处教龙形拳,继续追寻“成为龙形拳女师傅,在拳术上有所作为,让非遗传承下去”的梦想。

父亲影响了他,他影响了女儿。林文钦看到龙形拳在他的家庭里一代代地传承,更加坚定了他发扬龙形拳的想法。经过40年岁月历练,林文钦渐渐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就是把龙形拳的拳术、武德保护传承“走下去”,发扬传播“走出去”。

知多D

龙形拳

龙形拳经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努力,目前在世界上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和传播,多地建有龙形拳分会,习拳的海内外弟子达数万人。2009年,小金口龙形拳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2010年,小金口被确定为“广东省龙形拳传承基地”。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黄燕彪

新闻推荐

忙碌在矮陂片区的应急小分队

“惠城战疫·先锋事迹”之五南都讯记者杨振华在近期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惠城区医护人员、基层党员、社区工作者等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