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下成长,浏览量超23.6万人次,解答问诊咨询逾18090人次 惠州互联网医疗的春天来了吗?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今年2月上线运行。图为该院的小程序页面。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惠州市中医医院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患者视频问诊。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摄
在惠州看病可以有多方便?
拿起手机,打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平台的“互联网医院”板块,选择视频问诊或图文问诊,再输入简单的信息,静待医生回复或连线问诊,医生开具处方后,药品直接寄到家。
疫情之下,足不出户、步骤简单的线上诊疗为患者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和感染的风险。然而,诊疗费定价过低、平台上有限的药品种类和至今未能打通的医保待遇等问题,仍在时刻提醒着:在惠州,处于初始阶段的互联网医疗依然存在不少待解的难题。
南方日报记者廖钰娴
线上发热门诊
诞生于抗疫的“战火”中
如果你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8—9时走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将会看到疫情期间罕见的排队“盛况”——近百名患者在门诊大楼外排队候诊,排队人员保持着1米左右的前后距离,为了控制门诊内的人流量,只有在看诊时间临近时,他们才被允许进入诊区。
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平均候诊的时间延长了。“我粗略算了,现在看一次病比以前至少多花半个小时。”一位排队等候进入诊区的患者告诉记者。他身旁的患者确认了这一等待时长,“我今天是过来复诊的,上一次等了25分钟,今天等了30分钟,还没进得去。”
对于不愿等待的人们来说,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线上问诊。惠州市卫生健康局统计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发生前后,惠州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院分别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等,此外,还有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市第六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惠阳区中医院、惠阳三和医院5家医疗机构提供线上医疗咨询服务。
惠州的互联网医疗在疫情的“战火”中成长,经历了参与机构由少到多、服务形式由简单到多元的发展过程。时间倒回1月28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相继推出线上发热门诊,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开通新冠肺炎在线诊疗窗口,让惠州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有效的诊疗服务。
起初,线上发热门诊是惠州各医院主要推行的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发热患者可通过手机图文问诊方式接受专业医生的咨询解答,医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在线查看患者检验检查报告,并进行发热分诊处理。
疫情发生初期,开展线上发热门诊服务的医院主要是为防疫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医院的发热门诊是阻止疫情蔓延的第一道防线,然而,来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很多市民都只是普通感冒而已。”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梁志聪说,该院开通线上发热门诊的初衷是尽量减少发热人群流动以及满足发热病人、疑似病人的相关咨询及隔离指导需求,达到减少医患接触、分流患者、筛查轻症,避免接触交叉感染。
在众多医疗机构中,惠州市中医医院率先在线上诊疗服务上作出突破。除了增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咨询专科在线免费义诊咨询”窗口,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组成专家团队分诊应答以外,该院还开通了“互联网医院”线上中药处方开具和中药快递寄达服务功能。惠州市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在该互联网医院线上问诊后,可由医生开具处方,通过快递寄出,患者无需再到医院取药。
事实上,惠州市中医医院也是全市最早上线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机构。2019年10月21日,该院举行互联网医院上线仪式,惠州首家互联网医院正式诞生。自此,经过医院明确诊断的疾病,可以在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开出药品、送药到家。这就意味着,通过该互联网医院,惠州患者可在线获得专业医生的建议,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线复诊,并且足不出户获得医疗处方,经过医院药师审核后,享受药品直接配送到家的便捷服务,尤其是对于用药量大的患者,取药用药将更加方便快捷。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惠州全市有11家医疗机构开通线上专科服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医疗”优势,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
统计显示,截至4月19日,全市互联网医院累计浏览量超过23.6万人次,解答群众问诊咨询18090人次以上。“线上发热门诊的开通有效为发热患者和普通市民释疑解惑,缓解了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压力,减少了路途和院内接触交叉感染。”上述负责人说。
互联网医院
释放群众就医需求压力的“排气阀”
以线上诊疗为代表,互联网医疗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8年10月印发的《惠州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9年,市直一家三甲医院率先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0年,市三甲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早在上述方案印发以前,商业机构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已经遍地开花。数年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老年病区医生罗经宏就曾“试水”某商业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平台上医生可以对诊疗费自主定价,每位医生对应一个二维码,一切都按照市场规则来,提成也比较高。”罗经宏介绍,该互联网医疗平台还经常组织医学科普讲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吸引到更多病人,进而给医生个体发放奖励。尽管病人量不多,罗经宏却初尝到了互联网医疗的“甜头”。
如今,疫情期间积压的大量就医需要几乎要“挤爆”各医院的实体门诊,进而加剧了部分患者对线下就医增加感染风险的担忧。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随后,国家卫健委多次发布通知要求就应对疫情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成为抗疫的“第二大战场”,也成为集中释放的就医需求压力的又一“排气阀”。
与民间的商业互联网医疗平台相较,“官方版”的互联网医院采取了统一定价的方式,目前惠州各医疗机构开展的线上诊疗单次定价统一为8元,“不论是什么职称,诊查费都按照普通门诊的标准收取,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打击高年资医生的积极性。”梁志聪说。
梁志聪告诉记者,目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仍实行免费,不论是视频问诊还是图文问诊,都不对咨询者收费,如果需要开具处方并寄送药品,就只收药和快递的费用。医生参与线上诊疗的工作量,由医院按照普通门诊的标准为值班医生计算绩效,“短期内我们没有收费的打算,相当于医院承担起了患者原本要支付的费用。”梁志聪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目前正在开展线上诊疗业务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均采用每次8元的诊疗费标准。
尽管诊疗费的定价问题有待商榷,在罗经宏看来,医疗机构自主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仍然有着商业互联网医疗平台无法替代的优势——那就是长期固定的病人源和官方机构的权威和信誉背书。“互联网医院就相当于可以查找到实体店的网店,病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更加放心,更能建立信赖关系。”罗经宏说。
在各医疗机构抢滩互联网医院的热潮中,如何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梁志聪告诉记者,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生在互联网医院开展诊疗业务,相应的资质要求与线下诊疗是一致的,必须是副高级以上职称或是高年资的主治医生。此外,该院还通过系统监督在线问诊过程中医生回复的内容,以评判回复的质量。针对医生通过线上诊疗开具的处方,医务部门同样实行处方点评,并且考核药占比,“所有的要求和实体门诊基本保持一致,为的就是尽可能实现线上线下诊疗医疗质量的同质化。”梁志聪说。
在惠州市中医医院院医务科负责人徐慧平看来,互联网医院和以往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实体医疗机构的权威性,“在线提供诊疗服务的医生都是市民身边的专家,这是从线下到线上的延伸,提供的是趋于同质化的诊疗服务。”徐慧平说。
线上诊疗“路障”
安全、费用和技术的困扰
今年3月初,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疫情期间暂停的专家门诊逐步恢复,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该院内分泌科医生黄晓敏的线上门诊开诊了。“有很多便捷的地方,尤其是复诊的病人,可以直接开药快递到家,减少病人在医院逗留的时间。”专注于内分泌疾病治疗的黄晓敏负责不少慢性病患者的诊治,对于这些病人来说,规律服药、按时复诊是尤为重要,这也使得内分泌科成为最热门的线上专科门诊之一。
尽管体会到线上诊疗的便捷,黄晓敏依然时刻对医疗安全保持警惕。4月中旬的一天,一位30多岁的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向她问诊,自诉头晕胸闷心跳,尿糖也出现了异常,全身都不舒服。“当时,我没有犹豫,让患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来看,做进一步检查。”在黄晓敏看来,相较于便捷,医疗安全仍然是更重要的问题。
从医疗安全保障的角度出发,黄晓敏认为,官方医疗机构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有着商业平台无法替代的风险管理能力,“面对潜在的医疗风险,正规的医疗机构更有能力评判和处理,对于患者个人,这种保障是特别重要的。”黄晓敏说。
对于医生个体,互联网医疗是多点执业的依托;对于患者个体,互联网医疗则是突破区域医疗资源区域紧缺瓶颈的“平行通道”——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大医院大专家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技术、设备、服务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则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变得触手。
在惠州,催生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凭借不受时空限制、无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等特点,成为人们就医的新选择。
“在国家5G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的情况下,互联网医院平台可以整合以往的远程医疗资源,实施视频问诊、AI问诊、远程影像学会诊、远程手术指导等,有助于国家分级诊疗的推进,有助于基层医疗服务的开展。”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大背景下,惠州医疗领域正在探索更便民惠民的诊疗措施,切实改进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互联网医院就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目前惠州各医疗机构开设的互联网医院,诊疗费和药费只能自费,既无法使用医保,也不能享受特定门诊的待遇,“患者需要自己掏钱结账,不能用社保里面的钱,不能用特定门诊的钱,大大打击了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表示,惠州的互联网医疗目前依旧面临技术、物价、医保、政策等方面的障碍。
上述负责人坦言,定价每次8元的互联网门诊服务费,远远低于当前门诊医生出诊费,可能会打击了医院医生使用互联网医院出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与其他“互联网+”技术领域一样,互联网医院的应用同样面临技术可用性的难题。黄晓敏告诉记者,在她加入线上诊疗团队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常常碰见患者使用互联网医院操作不熟悉的情况,这往往需要医生指导,导致每次看诊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慢慢适应和学习,才能提高效率,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升,是医患良性互动,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过后,惠州将逐步增加互联网医院的专科,让更多类型的患者得以足不出户就满足复诊、检查、开药的需求。在互联网医院体系内,也要进一步探索实现预约住院、预约检查、预约手术,进一步改善就医秩序,提高就医效率。据悉,由市卫生健康局牵头,互联网医院正在探索“在线续方”的服务功能,与药店合作,医师在线开具处方后,派单到药店,患者在家附近的药店即可自取药品,减少药品配送的延时。
■观察眼
打破医保支付瓶颈
是互联网医疗推广的关键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线上问诊服务为缓解医疗资源的紧缺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其中特别提到,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支付标准、药品网售、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等改革试点、实践探索和应用推广。
医保支付一直以来是制约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因素,由于医保部门难以核算远程医疗成本等原因,“不能报销”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痛点之一。
互联网医疗收费标准怎么定?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医保支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先后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对于解决互联网医疗的费用痛点释放了积极信号。
这些先后下发的文件,均指向一个关键问题——推动线上线下诊疗服务公平化,提高互联网医疗的可用性。毕竟,不论线上诊疗还是线下诊疗,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才是医疗的目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要深入基层推广,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医保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坎。打通医保支付门槛,也就成了互联网医疗推广的关键所在。
新闻推荐
全市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视频会召开 景区室内场所暂不开放
惠州日报讯(记者龚妍谭琳特约通讯员黄静)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日前召开全市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