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按下春季返校重启键 防疫巨细无遗 师生安心返校
春暖花开,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已做好准备迎接返校学子。
微雨如酥,四月春光正好,市东江高级中学按下了春季返校重启键。根据省市开学工作部署,该校高三年级4月27日返校复学,正式进入新学期的学习中。
疫情仍未结束,家长和学生心中不免有一些顾虑:返校后,同学们食宿怎么保障安全?上课都要戴口罩吗?怎样把病毒挡在校门外?……事实上,对于返校可能面临的问题,有人想得更多、更深、更细致,他就是市东江高级中学的“大家长”——校长谢振中。返校启动之前,他和惠州日报记者详聊了学生返校后的种种安排,从校园防疫大局到细微之处,巨细无遗,只为让师生返校更添一份安心。
细节
加装十字板 餐桌变“单间”
师生返校前的这段时间,谢振中每天都要来学校,查看各种细节是否已经到位。在学校疫情防控体系搭建好之后,他考虑最多的是同学们的食宿、口罩、通风、体温检测等现实问题。
“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才能让同学们安心。”他了解比较了不同学校、企业、单位等食堂的做法,要找出一个最适合学校的进餐安排。“我们一个年级大约1000人,食堂能容纳1000人,等全校复课,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返校,就必须要错峰用餐。但目前只有高三年级复课的情况下,如果错峰用餐,会占用他们宝贵的备考时间。”在他看来,做好防疫工作和抓好高考备考之间,是一个辩证关系,必须做好这道“哲学命题”,既不因为抓备考放松了防疫工作,也不因为过度防疫影响备考学习。
在观看了一个企业的食堂后,谢振中萌发了一个想法:在食堂餐桌上加装十字板,隔开用餐的学生。同时,准备好一次性可降解餐盒,每餐饭点时先按照统一标准打包好,学生们排队刷卡领餐。通过这样的办法,减少接触、缩短用餐时间,保障用餐安全。
他还打算在十字板上贴一些具有趣味性、体现校园文化的文图、漫画,或者防疫知识之类,让同学们在用餐时放松一下。
对于家长、学生们都很关心的套餐标准,他也多次思考过,“疫情当前,如果制定多种套餐标准供学生选择的话,难度就比较大,而且也会拉长用餐时间。我们和学生沟通过,最终选择了12元/餐的标准,保证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饱、营养均衡。”他说,学校还将每天给每个高三学生送一个鸡蛋,增加营养。
全校复学后错峰进餐
记者了解到,高三返校后,该校食堂配餐由后勤服务部统一合理安排,全校师生按统一标准,菜式、价格、餐盘每天统一由饭堂工作人员按标准统一配餐。师生在规定时间用餐,用餐完毕将餐具和残留物放置指定区域,按规定时间离开餐厅,就餐期间不得交流、交头接耳等。就餐按军训要求管理,早餐由班主任管理,中餐、晚餐由最后一节课的科任老师检测体温后到饭堂就餐,年级将每天安排值日教师管理。
那么,当高一、高二也返校复学后,该校如何调整用餐时间呢?谢振中对此早有规划。“早上6:10~6:40,高三学生用餐;6:40~7:10,高二学生用餐;7:10~7:40,高一学生用餐。午餐、晚餐也采取类似错峰方式,每个年级30分钟,整体来看,全部学生用完餐,也就比以前多用半个小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会有明显影响。”
除了十字板之外,该校还会固定每个学生的用餐位置。在谢振中的设想中,这块隔板将成为同学们之间传递友情的桥梁,“高一、高二的学生可以把对高三学长学姐的祝福写在上面,营造温馨的气氛。”
黑科技可同时检测多人体温
勤洗手、戴口罩、检测体温……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将改变我们的习惯。
在校园防控工作中,“体温检查”是高频词,进校门、进教室、进宿舍要测体温,每天三次体温监测,如有不适首先要测量体温是否异常……每人每次测量需几秒或十几秒,看似不起眼,但如果加上了隔开距离排队等候的时间,再乘以1000多人的基数,那就是令高考生心疼的时间耗损了。
擅长在细节里“抠”时间的谢振中,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瑕疵。“我们的学生宿舍比较分散,进出口较多,因此,除了校门口外,我们还在教学楼门口安装了两部测温仪器,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每天三次体温监测。”谢振中说的仪器,不是普通的测温仪,而是智能人体测温双光筒机设备。这个设备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学生保持距离经过的情况下,一次可以同时检测十多个人的体温,大大节约了测温时间。“学生不需要特意停下来等待,只要在经过的时候,抬眼看一下即可。只要是正常的步速,都能准确测量体温,并且准确识别体温异常者。”他介绍说,每个设备都有老师值班,一旦发现有人体温异常,就立即启动相关处置预案。
师生按一天3个标准备足口罩
同时,家长和学生都十分关心返校后的口罩问题。为了保障师生健康,市东江高级中学要求师生按一天3个的量备足口罩。其中,老师的口罩由学校提供。
“此前,我们针对学生的口罩问题做过调研,全校有60%的家长表示,可以为孩子提供14天的量。”谢振中告诉记者,对于剩下的缺口,该校通过联系厂家购买、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满足学生们14天的用量需求。“但从长远来看,口罩还是要以家庭购置为主,学校只能帮助解决困难家庭学生的需求。毕竟全校3000多人,一天就需要近万个口罩。”也有不少家长提出,没有购买渠道,希望出资由学校帮忙购买口罩,谢振中认为这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上课都要戴口罩吗?”“夏天到了很热怎么办?”自从返校时间确定以后,就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提出这些疑问。在谢振中看来,作为防疫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上课戴口罩是毋庸置疑的,师生都必须戴,而且老师们要监督学生戴好口罩,不能因为难受就摘掉。“天气热我们就开空调、开窗,降温的同时也要保持通风。”除了戴口罩,同学们还要注意不串位、保持距离、勤洗手等要点。
严把入校第一关 家长不可进校园
◆返校
“入校第一关非常关键。把好了这一关,之后的防疫工作会比较轻松;没把好,就后患无穷。”4月27日,该校高三年级就要返校,如何把好“入校”这一关,是谢振中和该校领导班子心中的头等大事。
该校制定了返校复学工作方案和返校指引,4月27日当天上午,高三17个班按班级分批分时段错峰入校。按照指引,返校前同学们要与家长一起填写好《惠州市学生健康卡》,按每天3个的标准,准备好14天所需佩戴的口罩;还要整理好仪容仪表,带好校卡,返校当天穿校服入校。家长送孩子返校,不能进入校园。
到校后,学生按照指定路线、前后间隔1米的距离到校门入口处,排队依序接受体温检测。如果学生体温异常,则到校门校医检测点,再次测量体温,由校医依照要求处置,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带回。同学们事先准备好生活费和饭卡,在食堂的充卡点直接充值,然后就到宿舍整理内务,再按班主任规定时间到班上报到,学习新的管理规定和新学期各项注意事项。
谢振中认为,事关防疫大局,要把工作做细、做到位。比如有的同学提出,家长不能入校,自己的行李太多搬不动怎么办?谢振中建议他们,首先尽量只带必需品,不过,学校两周放一次假,生活用品要带足;其次,可以使用拉杆箱替代行李袋,方便搬运。“另外为了方便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在各班成立互助小组,到校门口帮助同学搬运行李到宿舍。”
接下来高一、高二年级的返校复学时间确定后,该校将把两个年级的学生返校时间错开,避免出现校门口聚集的情况。
全封闭管理 两周放一次假
◆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确实会有比较大的变化,要尽快适应。”谢振中提醒同学们,返校后,学校会加强值守巡查,严格进出人员管理。错时上课、下课,确保师生有序流动,避免人员聚集。同时,根据上级通知,为保证学生总课时不减少,避免增加学生周末返校途中交叉感染的风险,“五一”假期,高三年级不放假,由学校组织教学辅导活动;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两周放一次假。
疫情防控期间,该校将实行全封闭管理,原则上不允许家长进入校园,也不允许学生订购外卖或家长送餐。如学生漏带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特殊情况,可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通知家长进行妥善处理。入校后,无特殊情况,学生一律不得离校;如有特殊情况,履行请假手续,再次入校需接受体温测量。禁止学生在校园携带、使用手机,以确保学生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学生入校后,要按有关要求严格管理,按学校相关工作要求统一上课、作息、就餐、活动等。”谢振中说,在教室上课时必须戴口罩,保持同向就坐,在教室内必须保持安静,避免面对面交流。课间不聚集,不串班,不与同学密切接触,防止交叉传染。就寝时,同一寝室学生保持头朝同一个方向。下晚自习接受体温检测后直接回寝室洗漱就寝,不喧闹,不串寝。另外,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有肢体接触的运动,体育课和课间操过程中自觉保持间隔不低于1米,运动量要适中,课后要及时洗手。
谢振中和老师们说,现在要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但从教育的角度说,危中有机,严格防疫的同时也是一个强化习惯养成和德育行为的时机。比如,为了让学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该校在食堂门口装了一排洗手台,配足洗手液,同学们进食堂前必须先洗手。“养成时刻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加强自我防护的好习惯,可以受益一生。”
组织重点岗位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防疫
4月24日上午,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务人员到市东江高级中学,为该校重点岗位人员开展返岗前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采样现场,员工有序排队,相互间隔至少一米,佩戴口罩。采样区每次仅允许一名员工进入,做到一对一采样、采完一个消毒一次。此次共对77名员工进行了采样,为该校如期复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广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校医、食堂从业人员、宿管等重点岗位人员应在返岗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且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方可返校返岗。我们邀请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核酸检测采样机动队来到学校,对校医、食堂员工、宿管员、保安、清洁工、水电工等与学生接触密切的员工进行了核酸检测采样。”谢振中说,这样就减少了相关人员因来回奔波、扎堆医院排队采样而带来的感染风险。
当天下午,谢振中又带领班子成员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商讨卫生应急协作问题。该校与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对建立了医校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并且,聘请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惠州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石喆为该校卫健副校长。此次前往市第一人民医院,谢振中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邀请该院相关专家以及卫健副校长石喆参加该校高三学生防控培训大会,希望在疫情防控方面得到院方的支持和帮助。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谢振中告诉记者,有了专业人士担任卫健副校长,学校师生对于返校复学也就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接下来,该校将在卫健副校长的指导下,加强校园防疫工作,更好地为师生筑牢安全防线。
网络特色化教学 让学生“宅”而不“荒”
◆教学
返校意味着长达两个多月的线上教学正式结束,对于师生来说,这注定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寒假。
每天清晨6点40分,宅家的东高学子们就按学校作息时间开始了打卡学习,起早的学生还有班主任的红包奖励;每天点开“班级广播”,收到的是老师们经过集体商讨、设计、针对各班学情分层布置的学习任务,让整个复习备考有序向前推进;作业不会写?学习有疑问?老师们为你在线答疑,发消息、手绘图、做PPT,有问必答;疑问特多,三言两语说不完?老师给你录个微课解答;新型冠状病毒是啥?高考会考吗?淡定!老师们已为你汇总了相关考点……
寒假里,师生们“停课不停学”,学习的脚步一直未停。2月7日,市东江高级中学制定了网络教学方案,开展特色化网络教学活动。在学校各部门的齐心组织与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下,该校网上授课于2月10日开始全面展开。
“开学延期,但我们的学习一刻也没有放松。”谢振中介绍说,面对网课这一全新上课形式,该校先组织老师们集体备课,让一两位老师先“吃螃蟹”,面向全年级学生讲课。其他老师观摩学习、不断掌握直播技术、完善教案,逐步开始给各班学生上课。
该校精心组织线上教学培训、点评和巡查,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指导教师们精心备课,确保在线教学的高质量;各备课组老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让疫情期间的教育教学呈现出形式上丰富多样,内容上特色鲜明的特点。
高一语文直播课,老师们结合当前抗疫形势,在诗文赏析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高二英语直播课,把钟南山院士的实例融入英语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高三全体班主任与学生在网上开展“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特色班会课,在疫情期间保持乐观的心态认真备考……
“老师们善于结合当前形势,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家国情怀等教育元素,充分展现了我校网络特色化教学的思想。”他说,老师们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班级小管家、升学e网通、微信群等方式,有效开展网络学习、自主学习和在线辅导答疑等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学生学业的影响,让学生“宅”而不“荒”。
评估网课效果 做好教学衔接
高三复课以后,师生就将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谢振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做好线上教育与线下教学有序衔接,评估这两个多月来同学们线上学习的效果,科学制定高三教学计划和备考安排。
“线上教学,效果上和面对面教学还是有差距,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学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他说,接下来将在摸清同学们线上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精讲精练。“返校后首先进行摸底考试,我们老师围绕线上教学的内容来出题,通过考试,分析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然后用10天左右的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点。”在他的计划中,高三师生将用一两周的时间完成衔接过程,尽快进入面对面教学状态。
高考延期一个月,不仅意味着师生的备考时间增加,也意味着备考方案需要调整。“其实我们对于高考延期是有预料的,在备考方案的制定上,也有做了相关的准备。”谢振中说,在疫情初期,高三年级管理团队就已经开始备“战”,并且根据疫情变化和相关政策及时制定和调整“备战”策略,以保证2020年的高考质量。针对该校学生的特点,该校今年的备考目标是踏实前进,争取本科线上人数超过650人,优投线上人数超过50人。
对于这个目标,东高人都满怀信心。疫情挡不住前进的脚步,压不跨奋发的精神。东高校园里,草色正青;校门口,木棉红硕。它们正翘首以待,迎接同学们重返美丽校园。归来,你已成长!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张青山 张斌 吴志芬
新闻推荐
网络时代,阅读已经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呈现出更多的个人体验。墨香阅读和指尖浏览,不仅关乎阅读方式的选择,更标志着阅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