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疫事迹给学生上人生大课 惠州推出“云上”思政课,1名老师3名援鄂医护和百万师生分享经历
1名老师、3名援鄂医护与百万师生“面对面”。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扫码看思政课视频
4月22日晚8时,由惠州市教育局、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联合推出的2020年惠州春季学期思政课,在南方+客户端惠州频道播出。截至记者发稿时,思政课在南方+客户端的观看人次已经突破400万,点赞量超过了100万。
这节“云上”思政课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及家长,以“战疫英雄青春榜样”为主题,由惠州市华罗庚中学老师林丽红主讲,并邀请惠州支援湖北医疗队的3名医护人员王科、石喆和刘家怡,分享他们的援鄂故事和经历。
●南方日报记者谢志清
思政课“独唱”变“合唱”
“云上”思政课特别在哪?和传统课堂老师“独唱”不同,这节思政课重“合唱”。“1+3”演讲搭档,每位分享者都带着经历而来。
林丽红的丈夫是惠州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王科。石喆是惠州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17年前曾在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工作,今年再次出征支援湖北。惠州支援湖北医疗队“00后”护士刘家怡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被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点赞。
战“疫”英雄讲故事,引人入胜的内容使得思政课还未开播,点击量就超过了百万人次。
思政课上,王科、石喆和刘家怡分别围绕“先锋模范”“医者仁心”“青春之花”三个主题分享了党员在抗疫一线、医生职业选择和个人学习成长等方面的经历。为了拉近与师生的距离,他们还特别提到了自己的母校、惠州中医药文化、返校防护等。
其中,石喆提到了自己多年前的“追星经历”。非典结束后,他考研考上了偶像钟南山院士所在的研究所,成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在他看来,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孩子们更了解医生这个职业。
紧追热点、真人真事,思政课开播后收获超高的关注度。截至4月23日凌晨,南方+客户端的观看人次达400多万,点赞量达100多万。
惠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邱国耀认为,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身边人讲身边事,通过亲历者讲述,鼓励和影响青少年学生,内容和形式创新,值得点赞。课堂引人入胜,加上时效性和针对性很强,所以受到欢迎。
去年,教育部提出,各地各中小学校要把思政课建设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惠州市教育局思政法规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建设,这次特别的思政课用战“疫”事迹,为全市青少年学生上了一节“人生大课”。
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团队
“这节思政课接地气、令人心潮澎湃。”看完思政课后,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老师张小金第一时间分享了观看体会。她说,三名援鄂医疗队队员是战疫英雄,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榜样,战疫无小事,谁都是战士,她将守住育人阵地,陪同孩子们一起抗疫。
谈到嘉宾演讲时,惠州市华罗庚中学高二(5)班黄嘉嘉表示,自己被“00后”护士刘家怡的选择和演讲打动,从中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勇敢和奉献。她说:“我要认真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后为国家献出力量。”
30多分钟的思政课不仅有现场演讲,还融入了一个微纪录片,向师生讲述全国和惠州战“疫”行动。援鄂医疗队与家人团聚的画面让惠州市中洲实验小学老师冯玉梅为之动容。她说,这段抗疫经历将在学生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培育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新一代的栋梁之材。
上完思政课,惠州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五(2)班学生徐沁芯加深了对英雄的理解。“真正向英雄学习,先做自己内心的真英雄,再努力去当大家心中的大英雄。”她说,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后用自己所学来报效祖国。
作为思政课的幕后参与者,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校长陈绍安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思考战“疫”给予教育的启发。“育人以德比育人以学识更为重要。”他说。
在陈绍安看来,通过思政课,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家国情怀。他介绍,林丽红虽然对丈夫援鄂表示担心,却依旧支持他前往武汉方舱医院。这是舍小家顾大家,更是一种家国情怀。“00后”护士刘家怡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英雄气概。石喆医生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向偶像致敬。他们的行为值得教育人学习和研究,并以此挖掘德育的深度,拓展德育的广度。
如何挖掘思政课堂的潜力?去年印发的《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要深挖“课程思政”潜力,提高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用好社会大课堂。
邱国耀认为,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在课堂上,更在生活中。这对育人者尤其是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惠州可以借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课育人水平和能力。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当内容、合理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
■声音
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清明:
思政课教育教学要讲好“小故事”
林清明认为,惠州市教育局、南方日报联合打造的这堂抗疫专题思政课,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关注,是一堂很好的共情意识教育活动。这次活动形式活泼生动,过程感染力大,冲击力强,产生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这节思政课主题突出,通过典型事例的再现和榜样人物的示范,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和深厚的生命情怀,对创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是一种很成功的尝试。
惠州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如何在师生中擦出更多“火花”?林清明认为,要坚持“三个贴近”和“两个保持”,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并且要保持教育的热度和情感的温度。
“任何大道德,如果没有小故事作烘托,都难以在青少年心灵中产生共情。”林清明认为,没有形成共识、产生共振的教育教学,最后会变成自说自话,思政课教育教学也要讲究“大事化小”。
新闻推荐
客栈客房。客栈外景。本组图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摄每个生活在繁华大城市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诗意的远方。龙门县南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