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的困惑,老师们都帮你想好咋做了
每天网课作业做不完?迷恋手机,手机瘾戒不掉?……上网课过程中,不少同学都遇到了各种“状况”,给学习带来了阻碍。别慌,班主任们自有办法!近日,市一中组织班主任们,针对学生们居家学习遇到的困惑开展个性化辅导。这些困惑,你也遇到了吗?快随记者一起听听老师们的锦囊妙计。
困惑1
网课作业做不完咋办
交流中,一些同学反映,自己每天的网课和作业无法保证按时进行,有时要做到深夜,完不成要被老师批评,可又不想抄作业,怎么办?
惠州市首席教师、市优秀班主任赵岩建议这部分同学,首先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规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作业越拖越多,忙着补前几天的作业,不如马上完成当天的作业,尽力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实在做不出来的,先研读答案,再去完成;第三,把完成作业作为收获成功的实践,每完成一科作业,就自我激励一次:“我太棒了!”
困惑2
手机成瘾戒不掉好愧疚
一些同学表示,自己自控力差,在上网课期间特别迷恋手机,感觉手机瘾太难戒掉,又因为浪费学习时间而觉得十分愧疚。
“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市一中德育处副主任、市优秀班主任郭煜辉建议同学们,要努力养成好习惯。对于手机成瘾,可以制定计划一点点改变,“比如你之前沉迷游戏,不要指望明天就能戒掉它,而是逐渐减少次数。可以多一些时间,但一定要每天作出一点改变。同时还要给自己制定阶段性目标,达到就奖励自己。最重要的,从现就开始行动起来!”
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备课组长张政忠则建议,要戒除手机,首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危害;其次是让自己“忙”而无暇玩手机;再次是非必要时让自己“隔离”手机;此外还可以使用有功能限制的手机。
困惑3
被师长“逼”着才能学习
“我学习自主性差,老师、家长要求网上打卡、拍照上传作业,我才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有时还打折扣。”有这样问题的学生也不少。
市一中德育处副主任、市德育工作标兵刘秋红建议,首先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恰当关爱和积极指导,有效引领学生积极学习;学生自己要树立理想目标,跳一跳够得着的最好,依目标做好学习计划,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学会自律,几乎所有学霸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市优秀班主任刘忠海认为,“网速卡”、“自控能力差”、“操作不熟悉”,这些都不该成为积极主动学习的阻碍。这个“超长假期”就像一块试金石,经过这段时间,学生能够拉开很大差距。无效率的学习只是自欺欺人,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高质量学习方式。
困惑4
在家学习容易分心
网课期间,同学们在家上课,不少人感觉自己注意力不能集中,边做作业边听歌,写会儿作业喝点水、吃点零食,容易受家庭环境影响。
市一中德育处副主任、市首席教师邬艳莉建议同学们,首先要优化环境,学习环境尽量寻求清静之地,避免周围有太多的干扰因素;其次要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每天的课程表,有步骤、有条理地实施;第三要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证有充沛精力去应付繁重的复习;第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课前预习、堂中记笔记、课后整理复习,独立解决问题、及时改错、认真书写、认真观察思索。同学们还可以试试“自我暗示法”,学会自我减压。
“自律性差的同学,需要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这是方向性的问题。”惠州市高考卓越贡献奖获得者胡振华建议,居家学习首先时间上必须要有保障,可以制定一张清晰的作息时间表,以闹钟代替学校的铃声,准时上、下课,准时早读、晚修;同时,制定好一周、一天的学习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科作业。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干扰,如网络游戏、沉迷手机等,胡振华建议启动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活动来代替,比如学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多读一本好书等,有益的课外活动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困惑5
厌倦单调的学习氛围
在居家学习刚开始时,不少同学还感觉新鲜有劲,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开始厌倦单调的学习氛围,“对班主任强调记笔记和错题本莫名反感,对年级强调的东西不以为然,”盼望早日到校学习。
“建议同学们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市一中高二(13)班班主任张晶晶告诉同学们,年级的安排、老师的嘱咐、课堂的讲解,都是对学习长远规划的细化与分解,即使不能一时间完全理解认同,但也要积极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思考其意义,才能让自己收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体系的知识结构。
惠州市优秀教师李俊建议,可以用仪式感营造学习氛围。“居家学习也要增加带入感和自觉性。比如早上定一个起床闹钟,白天上课尽量穿校服,书桌简洁,书籍资料放书包。”同时可以设立学习积分奖励方案增强成就感,把平时的网课考勤、课堂笔记、作业、讨论、发言、测试等表现以积分的形式奖励,每周一小结、两周一表彰,收获成就感。同学们还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和活动舒缓压力。
困惑6
我是不是比别人差?
一些高考生表示,随着高考时间越来越近,自己付出的收获未达到期望值,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总担心在家学习效果差,导致吃不好、睡不好、听课走神、作业质量差。
“距离高考越近,学生的考前压力越大,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市一中优秀备课组长、校优秀班主任徐靖慧说,尤其居家学习没有学校的氛围,缺乏老师和同学的陪伴,难以了解别人的学习进度,容易产生心理焦虑,对自己不自信。面对这种情况,同学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学习的本质并不是与他人的比较,而是自我的成长。
徐靖慧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计划制定不能太难、太满。也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用来焦虑的时间”,比如晚饭后的15-30分钟,专心担心和焦虑,回顾自己的烦恼,最后提醒自己:“我现在的情绪只是暂时的”。必要时还可以结合深呼吸等来疏解焦虑。
困惑7
为什么开始嫉妒同学?
线上教学相对线下教学,师生互动性减少了。有的同学坦言,当看到老师对个别同学给予表扬时,就会认为老师偏心,自己受到了“薄待”,对得到老师关注的同学产生嫉妒之情。
省优秀历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刘灵琳认为,学生对得到老师关注的同学产生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博爱,无论学生的智商高低、个性差异,你们都是老师的学生,老师都会关心和爱护。所以不必自我怀疑是否遭受薄待,甚至对同学产生嫉妒,而要把这一点点好胜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努力学习,让老师能看到你也在发光发亮。”
困惑8
不想和父母说话
居家时间长了,不少同学出现亲子沟通问题。感觉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想再跟父母讲心里话了;父母对自己管教太多,很反感……有同学甚至除了吃饭上卫生间,整天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拒绝与父母交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辅导员袁建群认为,在亲子关系中,家长应充分同理孩子,“先跟后带”达成教育目标。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认可,是教育引导的前提。同理心不含评判,没有比较,只有好奇、感动、接纳、内心的连接……当孩子有不同的情绪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安慰,不需要训诫和指明,孩子需要的,只是能父母在他身边静静地陪伴,无条件地接纳。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朱新发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林奶花)惠州中考生看过来,中考报名时间定啦!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惠州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