缚娄古国拨开历史迷雾 探寻岭南文明之源
青铜鼎图/《博罗横岭山》
青铜斧和青铜锛出土时的情景图/《博罗横岭山》
青铜甬钟 图/《博罗横岭山》
横岭山出土陶罐图/省文物考古所
编者按
根据考古发现,至迟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惠州地区活动。本版今起推出文脉溯源系列报道,节录徐志达、吴定球、何志成所著《惠州文化教育源流》相关内容,并配以记者深度调查,一起追溯东江河畔的人类文明历程,破解惠州历史文化密码。本期从“缚娄古国”说起……
缚娄古国
特约撰稿/徐志达吴定球何志成
近年来,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惠州人文、历史的神秘面貌逐渐被揭开,丰富多样的地下文物证明:惠州远古时期的先民们也和中原人一样,创造和发展着属于自己的社会文明——东江文明。在文化形态上,它具有明显的流域性特点,是珠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支。
传说中先秦时期建立在东江流域的缚娄国,其历史真容和文化面貌已为越来越多的考古成果所揭示……
壹
缚娄古国已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2000年6月,广惠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意外在博罗城区以北约3公里处的横岭山发现古墓群,共300余座先秦古墓,占地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是广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先秦古墓群,被列入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挖掘出的古墓群的布局十分有趣:墓葬一律朝东,整齐排列,属于贵族使用的大件青铜器主要在山腰以上或山脊的墓中出土,说明了贵族墓区都高高在上;而平民墓葬基本在山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墓主人生前是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中。
该墓葬群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原始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铁兵器外,还出土了罕见的水晶,以及象征权力地位的铜甬钟和青铜鼎,斑驳陆离的青铜锈迹隐隐透出一股“钟鸣鼎食”的贵族气象。
2003年10月,在史称“博罗东乡”的龙川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登云镇,考古队又发现一个西周至春秋的大面积古墓群。东江流域中上游的这两个重大考古发现,使人们不禁又想起了史籍中记载过的神秘古国——缚娄。
“缚娄”之名,始见于《吕氏春秋》:“扬汉之南,百越之际……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著名考古学家、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麦英豪认为,横岭山墓葬的规格各不相同,表明缚娄国已有阶级分化;而墓葬群如此巨大,随葬品有水晶、青铜器、古矛等的,可能是贵族墓。此外,墓葬群周围一般都会有大规模的居住区。由此推测,缚娄国的核心所在地可能就在附近。著名考古学家、原故宫博物馆馆长张忠培亦持有类似看法。
贰
陶器刻纹或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
缚娄古国灭亡了,缚娄人谱写的史诗嘣然弦断而成绝响,但他们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已在东江文明史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从出土文物看,缚娄古国有着颇为发达的制陶业。在博罗梅花墩、银岗,惠城区官桥瓦窑岭,以及与博罗相邻的增城西瓜岭、龙川登云镇等地,都发现了先秦窑址和陶片,在东江流域呈现出一个分布宽广、颇具规模的龙窑群,以至于有不少学者认为,惠州是南方陶器的发源地之一。
1996年在博罗县龙溪镇银岗挖掘的先秦制陶工场,时间跨度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除挖掘出600多件罐、鼎等完整的陶制品及大量夔纹陶和米字纹陶的碎片外,尚有四座龙窑窑床,以及取土区、陶器加工场、码头等遗迹,码头沿小河可直通东江。这是迄今为止岭南地区所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规模最为巨大的先秦陶器制作工场。
在博罗横岭山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绝大多数刻划有符号,并且同一符号较多,符号相同的器物形制相同。考古专家认为,这些有符号的古陶,是制陶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那时的产品已成为用来交换的商品,生产规模随之扩大,劳动成果需要区分,刻划符号可能就是区分劳动成果的标识。
在位于银岗松毛岭西坡的四座战国时期龙窑,还发现了岭南最早的建筑材料板瓦、筒瓦、瓦当等,说明当时人已掌握了建房技术。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为先民逐步脱离洞穴生活提供了可能。
叁
岭南文明史可溯至3000年前
制陶的工艺水平也日臻成熟。博罗县园洲镇塘角村梅花墩春秋窑址,出土陶瓷器上万件,可分为陶制工具、陶制动物、生活陶瓷三大系列。其中陶锤、陶模、陶牛、陶鹿、瓷豆、瓷碗等文物,在广东尚属首次发现。
出土于博罗横岭山先秦古墓群中的随葬品近千件,其中以古陶器最多,有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其中的硬陶质地坚硬、细腻,烧造温度在1100℃左右。
此外尚有原始青瓷制成的瓷罐、瓷豆,胎质为高岭土,并施有碱釉,呈青黄色。由于烧成温度偏低,胎呈灰白色,釉与胎结合不紧密,出土时已脱落殆尽。
横岭山先秦古墓群出土青铜器的制造水平也很高,体现了古越文化的独特风貌。该遗址是广东迄今所发现和挖掘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尤其是出土了随葬编钟和铜甬钟。编钟形制与中原出土的同期编钟大致类似,表明先秦时期广东与中原之间的密切关系;但编钟上的花纹又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广东文化有自己的特色。铜甬钟是首次在广东两周时期墓葬中发现。
墓葬品中还有一个青铜锛,北大考古系教授李伯谦认为:这是南方独有的青铜器,它证实了岭南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青铜时代,使经过考古认证的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以前。
肆
“缚娄”时期已与中原文化有交流
从出土文物可见,早在缚娄古国时期,岭南与中原就有了文化交流。中原文化的青铜鼎和铜编钟、铜甬钟等礼乐器物,已经进入缚娄古国贵族的生活。
古代的乐与诗、乐与礼是相连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以诗作情感教育,以礼作理性教育,用音乐的陶冶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和谐统一(亦即乐教)。
先秦时期中原文化对惠州民风习俗已产生影响。如上所述,缚娄古国的贵族已经引进了中原王侯的钟鼓礼乐。我们看遗址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中,也能清楚地看到中原文化、特别是毗邻岭南的楚文化的特征。
在语言方面,有学者曾指出:“粤方言的最早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惠州本地话的一些方言土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已是芳踪难觅,但可以在《楚辞》等古籍里找到它的本字,不但字义一样,读音亦相同或相近。
在习俗方面,近年也有研究者认为:惠州民间至今尚存的“喊惊”习俗与2000多年前楚辞《招魂》的描写很像;而惠州的另一民间丧俗“买水”,其基本仪式和文化意涵,同样与湘沅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人死后子孙“投钱于水,汲归浴尸”的习俗接近。
对待先进文化,岭南土著先民多表现为开放容纳、择善而从的谦敬态度,这种良好的民风习俗,是早在此时已肇其端绪了。
统筹策划/陈骁鹏夏杨
新闻推荐
石湾第二小学效果图。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朱丽婷贺小山翻拍惠州日报讯(记者李燕文朱丽婷贺小山通讯员杨衍文)4月12日,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