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英:从小杂工成长为惠州餐饮界翘楚 自创菜式亮相央视《探索发现》
曾世英在粤盐厨神争霸赛总决赛中获得冠军。 曾世英供图
“小时候,家里很穷,16岁就出来做学徒。”今年37岁的曾世英,是惠城区横沥镇人。经过21年的努力奋斗,他从小杂工成长为惠州餐饮界的青年翘楚。如今,他不仅是惠阳区4家饭店总厨及出品总监、惠州市厨师协会副会长,还被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的东江创意菜还亮相央视10台《探索发现》栏目。
多次在各级餐饮比赛获得金奖或冠军
疫情之下,曾世英所在饭店受到了影响,一直没有复工。这段时间,他组织淡澳厨师协会分会的几个副会长,打造了淡水咸鸡、黄金酥丸等产品联盟,从价格、质量、销售等打造统一标准,将美食推进当地小区,受到顾客的欢迎。记者了解到,曾世英的淡水咸鸡曾经在2019粤菜(东江菜)师傅工程获得了东江菜十大名菜称号。其实,他在惠州餐饮界名气不小,曾多次在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餐饮界比赛中获得金奖或冠军。在2019我爱东江菜——粤盐厨神争霸赛总决赛中,他获得冠军。在中餐世界联合会、中国粤菜俱乐部、TFBA国际餐饮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名厨星光大道,他也获得了中国餐饮界最高荣誉七星奖。
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曾世英21年的打拼。曾世英的老家在山区,家里很穷,无奈初中毕业就出来找事做。他最初到饭店打杂,每月只有50元工资。“开始很苦很累。”他曾经一天挑30担水,各种搬搬抬抬,有什么活就干什么活。渐渐地,他做到了打荷、炒锅。“我3年就做到了炒锅。”曾世英从饭店做到了大酒店。后来,他还到江苏、福建等地五星级酒店做主管、总厨,带领几十人的团队。
吃苦耐劳,曾一天炸3000个脆皮奶
如今,曾世英是惠州市厨师协会副会长,被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这么多年来,从一个无名小杂工成长为惠州餐饮界的青年翘楚,和曾世英的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分不开。
以前,他在市区一家大酒店做事,香港师傅教了一个炸脆皮奶配方,他炸得好。“我有一天炸了3000个脆皮奶。”这次令曾世英骄傲的经历也让他的声带受伤,后来还做了手术。
在惠阳区一家大酒店打荷时,曾世英做到了“打荷王”的位置,心态有些飘。“那时刚来一个人,做砧板,他切的菜我不满意,直接当面扔了出去。”令曾世英惊讶的是,那个人并没有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说:“大家都出来做事不容易,有事要沟通。”“他教会了我做人要低调,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两人从此成了铁哥们。曾世英带团队到江苏工作时,萌发了考取厨师证的想法。“因为没有厨师证,一个团队要少500元收入。”2005年,他特地到广州白云学院学习,考到了厨师证。
自创菜式获粤盐厨神争霸赛总决赛冠军
“做事要动脑,遇到问题不要退缩,勇敢去面对。”曾世英说,这些是他学到的,也是法宝。2019我爱东江菜——粤盐厨神争霸赛总决赛,他获得冠军。给他带来冠军荣誉的“果味(匠心)松子鱼”“天梯仙岛”自创菜式,征服了评委的味蕾。“比赛之前我花了20多天来思考试验菜式。”“天梯仙岛”是融合了黄喉天梯、仙岛花园两味东江老菜的自创菜式。“天梯是猪上颚软骨部位,处理不好很骚。”曾世英为此请教了不少前辈和朋友,最终将骚味处理干净,保留了天梯的鲜爽。“一头猪只有两块天梯,我做试验就用了七八斤。”
去年上半年,央视10套探索栏目来惠州拍客家菜。“他们想拍东江创意菜,找了几个厨师都不满意,准备走了。”后来,有人推荐了曾世英。接到电话时,时间急,他还是要求对方给他一天时间准备。曾世英创造了东江坛子肉、海参滑豆腐等几个东江创意菜。去年9月,曾世英亮相央视10套《探索发现》栏目“食不厌精”第二季。
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方莲花 朱如丹
新闻推荐
受疫情影响,青少年学生及家长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特别是复学时间的不确定,更容易增加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及家长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