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纪实惠州人的传统清明节:登山、游湖、拜朝云
黄澄钦绘《江逢辰西湖棹歌画意》,描写了“郎坐船头妾船尾,朝云墓上去烧香”的场景 (吴大海翻拍)
文/羊城晚报记者吴大海
“惠阳朝云墓,每岁清明,倾城士女,酹酒罗拜。”清代学者陈澧在《八声甘州词序》中这样描述清明时惠州人祭拜朝云的盛况。
据苏轼《与李方叔书》记载,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七月,苏东坡爱妾王朝云逝于惠州,八月“葬之惠州栖禅寺,僧作亭覆之,榜曰六如亭。”
苏轼离开惠州后,惠州人为他修建了东坡祠,这东坡祠、朝云墓与六如亭就共同组成了惠州人追思苏轼与朝云的精神寄托。朝云墓的香火鼎盛程度与东坡祠齐平,甚至略胜一筹。
历代惠州主官、乡贤都会主持修葺朝云墓。惠州地方志记载,千年来,朝云墓起码修缮了数十次。
清代惠州才子江逢辰的《孝通集》记载,元代、明代时墓前有梅、松千株,自发守墓者上百家。清明、朝云诞辰甚至是平常时日,主动去朝云墓前吊唁的市民络绎不绝。
清明前后祭朝云的习俗,也被无数文人歌咏。江逢辰曾作西湖棹歌9首,其中就有多首描绘了清明祭祀朝云墓的场景:“六如亭路多垂杨,红菱翠藕开野塘。郎坐船头妾船尾,朝云墓上去烧香。”
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评论说,被西湖水滋养的惠州女子们年年去朝云墓烧香,实际上已经是把朝云当成了圣女、神女崇拜。至于洒扫墓园、墓前种花,则是这种情感的行为体现。
惠州本土著名画家黄澄钦还依此诗句绘成了丹青。画中主题内容是烟雾缭绕的西湖风光,湖风拂面,满眼野花杂树,远景中有一男子在西湖边泊船,两位身着盛装的女儿家牵着手走到近景的花丛中,准备到朝云墓处祭扫了。
黄澄钦介绍,清明是农历三月十二,临近三月初三上巳节,朝云墓既有文化意味又位于西湖边,所以拜朝云墓也就与登梌山、游西湖活动连在了一起,成为惠州人暮春修禊出游的文化活动之一。
这修禊活动一直从宋代延续到民国,人们先拜朝云,而后泛舟、对弈、听曲、赏花……江逢辰在另一首西湖棹歌里就描述了这样的场景:“昨日清明今日雨,画船开尽不曾闲。”你看,清明前后的西湖上,装饰精美的游船都不够用了!
新闻推荐
惠州纪检监察干部当好“监督员”和“服务员” 同心战疫铁纪护航复工复产
惠州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助力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南方日报记者梁维春摄惠州纪检监察干部到企业检查防疫措施落实情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