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又兼顾复工复产的需求 “无接触经济”加速赶来
无接触购物走进市民生活。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楠 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武汉、湖北、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按下了“暂停键”:著名餐饮龙头西贝莜面村,据说“撑不过3个月”;兄弟连教育,刚刚解散了员工;绝大多数的餐饮、旅游、咖啡店等业态,都遭遇了困境。
如今,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但是凡事都有“AB面”,此次疫情也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日常生活中,手机上简单点点,就有人送菜、送饭、送药、送水果上门;下班回家时,刷个脸、喊一声,社区、电梯、家门就能自动打开;看病就医时,上网预约一下,自助机上操作几下,就能完成预约拿号、取单缴费等一系列动作,避免等待的同时,也减少与人接触的机会……
原本依托大数据时代发展而方兴未艾的“无接触经济”,因为这场疫情,更加深层次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无接触经济”悄然影响衣食住行
疫情期间,因为大家对减少接触公共触媒、降低传染风险的迫切性,“无接触经济”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但在现实生活中,看似新兴的、新鲜的“无接触经济”,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不陌生。
上街买菜的时候,除非年迈老人,不然基本上都是人手一机,付款时拿出来扫个微信或支付宝,现金完全无用武之地;到银行办事,柜员机上存取款、自助机上办理卡片,都可以自己办理;去电影院看电影,线上买票、线下取票,基本不用排队等待;去饭馆吃饭,先上网预约座位,坐下来先扫码下菜单,吃饭后再扫码付款;购物时网上下个单,线下送到快递柜,自己扫码就能取件;就连出行,大家也基本都是在网上买火车票、飞机票,扫码坐公交车、租单车……
当一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便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不知不觉中,“无接触经济”已然影响着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生活习惯的背后,是各行各业依托大数据平台不断优化服务的创新求变。几年前,当中心人民医院推出挂号、取单、缴费一体机时,引起了业界轰动,患者就医体验着一体机带来的便捷服务新奇不已。如今不过几年,这样的一体机几乎遍现惠州市医院大厅,患者就医时,先自主挂号,再自主取单、缴费,成为潜意识动作。而在此基础上,在线问诊、远程诊疗也都成为常态;
两年前,当仲恺推出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时,纳税人不用排队就可以自主开票领票、办理网上申报、开具相关证明等,备感便捷,称赞不已。如今,到服务厅自助办税,或先网上预约办税时间,已经成为纳税人的共识……
正是这些为“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优化城市品质”而来的变革,以先行先试的创新,让“无接触经济”在疫情期间发挥效用,让隔离在家的人们生活不停档,公共秩序得以维持。
楼盘提供VR看房,商场搭建直播间
肺炎疫情,让所有人都体验到了“无接触经济”便捷、安全的甜头,一场势头更猛的“无接触经济”正加速袭来。
裕佳粮油的老板娘珍姐最近组建了一个线上配送群。“需要什么你们说一声,都给你们送家里去。”邀请客人进群的时候,珍姐总会这么说。珍姐告诉记者,疫情改变了客人们的消费习惯,来市场买菜的人明显少了,收入受到很大影响,“给客人送货上门虽然忙点累点,好过没有生意。”
前年试水无人超市而以失败告终的陈先生,最近又进驻了几个小区。“以前还是消费意识不行,这次的疫情让大家看到无人超市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我觉得这次一定会成功。”陈先生说。
三年前代理了杭州某VR平台的朱小姐,最近接到了惠州多个楼盘的订单。“我们主要提供360°全景看房和线上直播服务。”朱小姐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各楼盘按要求关闭了线下售楼处,纷纷开通了线上直播平台,“我们的系统正好契合他们的卖房需求,这段时间的订单是过去三年的总和。”
疫情期间,港惠新天地开放了线上商城,将100多个品牌12品类、数千件的商品上架到商城,还提供包邮到家的服务。同时,还开启了商铺一对一专属导购服务,消费者只要添加导购二维码,就能实现远程选购。此外,商场还搭建了品牌直播间和社群,消费者亦可远程选购。
“我们的餐饮商户没有恢复堂食前,也在多个平台推出了外卖服务。”港惠新天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卢振侠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龚妍通讯员杨旭林)惠州市公益义拍活动自2月25日组织实施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昨日,记者从市文联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