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公安出台29项措施护航复工复产 1658名驻村(居)警力投身防控一线

南方日报 2020-03-27 06:53

惠州公安全警出动,筑牢疫情防控防火墙。

疫情防控期间,公安机关加大巡防力度保障社会治安平稳。

驻村(居)警力投身防控一线,开展防控宣传工作。

驻村(居)民警“一对一”联系复工复产企业,主动上门为其解决困难。受访者供图

公安机关窗口单位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便民服务。

廖艳霞通过“葵花码”对社区居民进行登记。纪鹏宇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惠州公安切实做好涉疫情人员的排查工作,推动各派出所积极加入各地疫情应急小分队,1658名驻村(居)警力奋战在防控一线,最大限度发挥“一村(居)一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为帮助企业尽早有序复工复产,惠州公安专门制定29项措施保驾护航,并依托“放管服”改革和智慧新警务,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公安管理服务工作,全力保障企业正常运行。

驻村(居)民警参与完成3223个网格排查

去年初,惠州“一村(居)一警”工作全面铺开,并成为当地公安的一个新“品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惠州公安发挥“一村(居)一警”警务机制优势,紧密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宣传、发动和依靠群众,全力打好社区疫情防控阵地战。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惠州市公安局专门研究部署村(居)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发挥“一村(居)一警”警务机制优势,协调联动相关职能部门,排查处置各类风险隐患,筑牢疫情防线。随后,《惠州市公安局“一村(居)一警”驻村(居)警力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出炉,明确了驻村(居)警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12项职责及相关注意事项、法律依据等。

在此期间,全市驻村(居)警力积极参与社区防疫“三人工作小组”,依托“网格化+大数据”模式,对14天内从涉疫重点地区来(返)惠的重点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等涉疫高风险人员落实“全方位、无死角”排查,逐一落实健康筛查、隔离管控等措施。紧密联动镇(街)、村(居)应急反应小分队,协同做好涉疫人员甄别、转运、隔离等工作。

根据部署,全市驻村(居)警力不定期对辖区内所有酒吧、网吧、KTV、按摩沐足、棋牌室等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督促落实暂停营业措施要求。密切关注酒店、旅店、民宿和出租屋等场所部位,督促做好实名登记、健康监测等工作,建立双向快速响应机制,责令督促涉疫高风险人员落实隔离措施。指导辖区学校、工厂(企业)等重点单位制订方案、预案,协助企业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同时,强化“一村(居)一警”巡防管控作用,提高社区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严打疫情期间哄抬物价、造谣炒作、诈骗等违法犯罪,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1658名驻村(居)警力,全面投入1293个“三人工作小组”,完成对3223个综治网格的排查管控工作,查处涉疫违法犯罪66宗,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

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和返岗员工

疫情尚未退去,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似乎陷入“两难”。自企业复工复产以来,惠州公安机关按照中央和省、市具体部署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主动靠前对接,制定系列措施全力护航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近日,惠城公安小金口辖区柏岗村驻村民警李彬将办好的23张个人居住证交到了惠州正兴电子厂和惠州创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手上。两家企业负责人对这项贴心的“上门服务”表示感谢和肯定。

自企业逐步复工以来,李彬结合防疫工作,多次到辖区企业进行走访,主动上门了解企业复工复产、防疫防护等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当然,最少不了的是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多亏了李警官帮忙,给我们及时解决了难题。”辖区内一家企业负责人高先生说道。原来,高先生的工厂是该辖区第一批复工的企业,工厂的规模不算大,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占了多数。为了让防疫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工厂要求外地归来复工人员要做好隔离,然而,这批工作人员平时都是集体住宿,不具备隔离条件,工厂也尝试到外面寻找住宿地方,均无果,防疫工作陷于被动。李彬在了解该情况后,主动对接镇办、村委等部门,依托各方力量,协调当地一家酒店为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自我隔离住宿保障,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据悉,在2月13日,惠州市公安局就根据公安职责与企业复工复产的契合点,研究出台《惠州市公安机关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十项措施》。在省公安厅出台《广东省公安机关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项措施》后,惠州公安又结合实际,立即更新调整服务内容,细化出台29项护航复工复产措施。

不仅仅是在惠城区,目前,惠州全面建立起驻村(居)民警“一对一”联系复工复产企业精准服务机制,主动上门服务复工复产企业和返岗员工,帮助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确保企业实现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防控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等“五到位”。

智慧警务助力拧紧复工“安全阀”

由于毗邻深圳,惠阳秋南片区吸引一批工业企业落户于此。白石村位于秋南片区,企业、“三小场所”、出租屋众多,光是伯恩光学有限公司一家企业,高峰期员工人数就达11万名,人口密度堪比都市核心区。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形势严峻。

为此,当地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作用,帮助复工复产企业对员工开展摸排,确保企业了解掌握人员健康状况,为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提供有力保障。

“秋南派出所近年培育打造的"天网+地网"社区治理模式,不仅为这次疫情防控打下基础,也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上发挥重要作用。”据秋南派出所所长钟文兵介绍,依托“一村(居)一警”工作机制,派出所全力推进“惠瞳”APP,对出租屋、企业实现管控排查全覆盖。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疫情防控模式,派出所与街道办、白石村委会、群防队伍等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一人一档”,汇集成预警资料库,成为以高科技防控疫情的“最强大脑”。

此外,秋南派出所和秋长街道、卫健部门多方联合,在伯恩光学有限公司的门口设置服务站点,让返厂员工扫二维码,出示自己未曾到过重点疫情地区的相关证明,医务人员则对外来返工人员测量体温并登记身份证号码,在确定没有发热等相关症状后,才会进入最后的信息登记工作。

在最后环节,钟文兵带领驻村(居)警力协同各部门工作人员,用“惠瞳”APP为每名返厂员工进行身份登记,并将他们的身份信息纳入大数据系统,为疫情防控提供准确信息,把好入厂关口,将疫情最大限度阻挡在外。

在全市层面,惠州公安还将警用无人机纳入巡逻防控队列,降低民警、辅警工作强度和感染风险,提高防疫检查工作效率,也为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插上科技“翅膀”。大亚湾区公安局开发“电子健康通行卡在线申报系统”,实行“三色”管理助力精准防控;惠城区公安分局则在微信公众号开发“新冠病毒防治手册”小程序,每日推送疫情防控指南、涉疫警情处置注意事项等小知识、小提示,进一步增强病毒防范意识,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优化服务保障复工企业正常运行

就在“一村(居)一警”在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惠州公安各窗口单位和业务部门也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为确保到企业运输畅通“零障碍”,惠州公安对外设立并公布防疫运输、复工复产交通保障24小时服务电话,配合人社、交通运输等部门做好务工人员专车包车“点对点”集体返程和运输工作,对运送务工人员专车包车、民生物资、城市保障物资的车辆开辟运输“绿色通道”。简化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一站式快速处理轻微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针对企业日常运作需求,惠州公安制定出企业复工复产公安审批服务清单,开通户政、出入境、交管等高频服务事项网办渠道,开展“无纸化”“零接触”服务。如可网上轻松办理机动车申换领免检标志、驾驶证补换证、交通违法处理等25项交管业务和23项户政业务。对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应急车辆登记上牌、驾驶证补换领等业务开设“应急窗口”,并为有集中办理车驾管业务需求的企业和单位提供“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对复工复产企业员工急需办理居民身份证、居住证、出入境证件等业务的,可优先办理。

为加强维护疫情期间治安秩序,全市各个派出所也加强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周边巡逻防范,及时处置企业报警求助。滚动排查复工复产企业周边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多渠道收集企业内部因疫情而导致劳资纠纷等不稳定因素,预判发展态势,制定有效防范处置措施,做到不稳定因素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维护良好生产生活秩序。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收集梳理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挪用抗疫物资资金、诈骗企业款物、虚假广告等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和信息,对涉企涉疫案件,一律实行专案侦办、挂牌督办、快侦快办,最大限度保护复工复产企业正常运行。

■样本

驻村(居)民警廖艳霞:

创新开发“葵花码”

社区警民“零距离”

疫情防控,关键是防,重点是控。目前,全市驻村(居)警力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标语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防疫、防诈骗知识,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8万余份,定期通报疫情形势,引导人民群众不聚集、少外出,有效提升群众疫情期间安全防范意识。

“有什么困难,派出所能帮你解决的尽全力帮你解决。”在惠城区东湖社区,驻居民警廖艳霞对辖区居民说道。除了开展入户走访、消防检查等日常驻居工作,廖艳霞更多的工作在线上实现。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大多在家中无法外出,廖艳霞便开始利用线上咨询和“指尖”办事功能,既帮群众解决问题,又提高了群众对“一村(居)一警”工作的知晓率。

针对社区内居民年龄、学历及对新兴事物接受度较高等特点,走访期间,廖艳霞还想到一招,那就是依托东湖社区原有的“社区邻居”APP,将“一村(居)一警”工作融入其中,创新开发“社区邻居”小程序和驻村(居)民警“葵花码”。群众通过扫描“葵花码”,不添加好友、不透露个人信息,就能和驻居民警线上交流互动,实现交流“零距离”。

根据工作实际,廖艳霞将公安机关提供便民服务的“粤省事、惠州公安、广东交警、出入境网上办证大厅”等二维码通过“社区邻居”小程序推广宣传给群众,实时解答群众咨询的户籍、无犯罪证明等业务问题,同步公开办事指南、工作动态、防范知识等,实现群众足不出户,24小时都能知资讯、办成事。

与此同时,辖区居民可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治安线索、陌生人员信息和纠纷内容通过“社区邻居”小程序告诉驻居民警,人人都是信息员,既保护群众个人信息,又扩宽社情民意获取渠道。

“东湖社区的企业也有一个特点,大多为挂点办公室,规模小但数量多。”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廖艳霞多次与东湖社区居委会协调沟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按企业地址分片包干到人,通过电话或上门走访掌握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宣传发动入驻企业商户及时提交自查表、承诺书和复工人员花名册等,同时向企业员工发放了2000多张带有“葵花码”“粤省事”小程序二维码的便民卡片,引导员工“指尖办事”。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林文通

通讯员袁隽豪黄辉延

陆佳君傅灿

摄影:黄辉延(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住在道家香 推窗看仙山道家香酒店恢复正常营业,防疫措施日常化

道家香养生度假酒店,客房推窗就能看见罗浮山。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方莲花摄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疫情的缓解,惠州餐饮、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