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始于心 健康始于行 口罩不能摘莫心存侥幸 外出仍需做好个人防护

惠州日报 2020-03-26 07:37

市疾控专家回应低风险地区是否可以摘下口罩

3月24日,惠州市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均调整为低风险。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摘下口罩了呢?不同人群、不同场所是否需要戴不同口罩?

“口罩不能摘。”昨日,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负责人丘文清接受惠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前疫情防控趋于好转,但市民仍不可掉以轻心,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日常要勤洗手,在家要勤通风,外出要做好防护,务必戴好口罩,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

佩戴口罩是预防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

佩戴口罩,是预防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科学戴口罩,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预防作用,既保护自己,又有益于公众健康。

丘文清谈到,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好转,一些市民开始抱着侥幸的心理,在公共场所摘下口罩。“这是不可取的。低风险不代表没有风险。”以下几种情形必须佩戴口罩: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或者前往医疗机构就诊或探望病人,或与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人接触时必须佩戴口罩。“前往机场、火车站、高铁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或者乘坐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前往通风情况相对不良的商场、超市购物或前往银行办理业务,前往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理发店、美容院、宾馆、招待所等公共场所也必须佩戴口罩。”

此外,医疗机构、机场、高铁站、火车站等场所工作人员,从事与疫情相关的疾控、警察、保安等工作人员,实验室从事病原检测人员以及在服务行业公共场所提供服务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什么情况可以不戴口罩呢?“个人独处、开车时,独自在室外空旷且人员稀少地方可以不戴口罩。”丘文清认为,居家时家庭成员中均无发热、干咳等异常症状,在家可以不戴口罩。另外,婴幼儿不能戴口罩,因为容易引起窒息。

口罩变形、污染或潮湿须及时更换

“不同人群在不同场所应按照防护需求佩戴相应标准的口罩。”丘文清说,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佩戴N95口罩。

丘文清表示,除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到隔离区发热门诊就诊者和相关医务人员要佩戴医用防护N95口罩外,其他大部分情况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满足防护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口罩佩戴前和脱除后应洗手。佩戴口罩时注意正反和上下位置,口罩应遮盖口鼻,调整鼻夹至贴合面部。佩戴多个口罩不能有效增加防护效果,可能还会影响防护效果,同时还要做好手卫生。”丘文清提醒,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佩戴时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

丘文清提醒,口罩在变形、受到污染或潮湿时防护性大大降低,须及时更换。

惠州日报记者张斐 通讯员何敦豹

新闻推荐

惠州市加快推进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 今年实现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

惠州日报讯(记者黄晓娜通讯员惠环宣)记者日前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根据全国统一部署,惠州市将加快推进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