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5农民画画家创作《中华抗疫图》作品描绘各种战疫场面,融合绘画、书法和文学等文艺表现手法
黄伟平(左)和其他画家在创作中。
色彩绚丽的龙门农民画,被誉为是广东的文化名片,雅俗共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龙门农民画画家们以笔为歌,创作了一批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作品,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者加油。最近,他们又集体创作了一幅长卷《中华抗疫图》,致敬防控一线工作人员,讴歌全民战“疫”。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忙碌的建设现场、军地医护人员列队集结整装待发、装满支援物资的货车准备开往武汉……展开《中华抗疫图》,全民战“疫”的场景渐次展开,绚丽的色彩里饱蘸作者浓烈的感情。画卷上方的一帧帧医护人员抗击病魔、救死扶伤的画面,如同电影胶片一样可以播放,灵动而温情。
这幅新鲜出炉的画作,由黄伟平、梁彩欢、骆雪芳、罗秀芳、刘少夏等5位龙门农民画画家携手完成。该画作由黄伟平构思创作,花了一个星期,然后和梁彩欢、骆雪芳、罗秀芳、刘少夏合作上色完成,又画了一个星期。
这是一幅珠联璧合之作,融合绘画、书法和文学等艺术。画幅长3米、宽80厘米,连题头和跋一起装裱成6米长。“岁在庚子,疫起武汉。流布鄂省,荼毒禹甸。众志成城,长江之畔。物资转运,通宵达旦。白衣天使,甘于奉献。雷火驱疫,奋勇鏖战……”90后作家曹杰为该画写下《庚子年中华抗疫图跋》。龙门84岁书法家李林根也受邀为画作题写“八方战疫”、书写曹杰的跋,苍劲有力的书法龙蛇走笔,为画作增辉。
黄伟平介绍,该长卷的内涵展现了军人、医生、护士大无畏精神和全国各地协调一致、上下同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场面。“画中心部分突出了雷厉风行的军人、无畏的医护人员和有"建筑狂魔"之称的建筑工人,上面的镜头组是整个抗疫过程的感人故事,我觉得这些勇于奉献的、救死扶伤的才是人们应去学习和追慕的明星。”
龙门农民画始于1972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民画作者满怀豪情,主要创作家乡发展变化的墙报画、生活画、劳动画;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作品以乡土风情、传统民间习俗为主题,表达的主要是改革开放的喜悦;九十年代以后,龙门农民画画家基于对“南蛮文化”的思考,作品表现的是对当地文化与社会的思考。龙门农民画的独特风格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变、创新、发展,为世人带来了许多宝贵的时代作品。
2020年的春天不复以往的热闹熙攘,但龙门农民画画家带来的彩色世界,依然丰富活泼、充满温度。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欧永杰)3月19日,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专门召开会议,协调第二阶段的支援工作。5名医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