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基层工作者坚守防疫第一线织密基层安全网 人人多功能 战疫非等闲
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基层工作者为市民健康筑起安全屏障。资料图片
基层干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如果给疫情下的基层干部画张像,你会怎么画?
他们不是三头六臂的大力神,也不是网游里飞檐走壁的英雄。他们其实就是我们的左邻右舍,笑脸相迎,为你办事为我跑腿,事情多了也会有脾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集结号吹响后,他们仿佛在身上突然开启了多功能键,变身宣传员、排查员、战斗员、协调员、信息员、采购员……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身体力行;无需光环加身,但求不辱使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在疫情防控中,惠州市成千上万的基层干部义无反顾地坚守在防疫第一线,用朴实的言行,绘就一幅幅生动具体而令人感佩的画像。
社区书记
用十八般武艺守护家园
社区书记是一个社区的大管家,社区里大事小事、千头万绪一把抓。当疫情来袭,他们身先士卒,身兼数职,努力肩负起守护家园的职责,感染和鼓舞身边的党员干部,汇聚起强大的防控力量。
仲恺区5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群“红色头雁”,在村头巷尾奔忙。1月23日,沥林镇泮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添胜在村里布置疫情防控工作时突感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许久没发作的肾结石又作怪了。“我是书记,有我在,村民们才会安心。”第二天一早,他不顾家人劝阻,吃完药止痛,便回到工作岗位。
他们是指挥官,也是宣传员。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贴告示、发传单、挂横幅、发短信……他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努力让防疫知识深入居民心中。“各位村民,现在是非常时期,大家要尽量待在家里,不要到处乱跑,不要聚在一起,出门要戴好口罩……”疫情发生以来,惠东县稔山镇稔石村党支部书记郭贵德成了“行走的大喇叭”,每天带领本村党员干部、志愿者,走街串巷进行防疫排查,拿扩音器用本地方言向村民们一遍遍宣传喊话,给村民测量体温,给没口罩的村民派发口罩,走遍村里每一个角落。
他们是服务员,也是战斗员。“亲们,晚上好!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作为社区最基层的工作者,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我们只能认定,坚持就是胜利。我是单位的班长,我把最容易接触感染病毒(上门检测)的工作全包了……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再苦再累也要把疫情防控做到最好、最到位!”这是惠城区河南岸街道银岗岭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马茂青在社区工作群里发的朴实之言。早上买了早餐送到重点人员家门口,然后和医生一起上门为隔离到期的重点人员测量体温,接着回到社区统筹各项防疫工作。这是马茂青的工作日常。没有停歇的工作,让他有时候累得不想说话,但睡一觉后又继续战斗。
妇女干部
用坚韧柔软织密防疫网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抹“巾帼红”显得尤其耀眼。“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们用女性的坚韧和柔软,成为抗疫战中的“硬核”战斗力。
曾玉群是仲恺区潼侨镇红岗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年近50岁的她从事社区工作已有20年。从大年三十开始,她就挑起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大梁。“在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时,大多数居民对"封闭"和"监测"是不理解的。”曾玉群说,这个时候只能一遍遍地去解释、宣传。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疫情初始,大家谈“新冠”色变。有一次,工作人员在社区内发现一辆疫情发生地牌照车辆,曾玉群果断上前拦停,主动询问司机。当得知他是从邻村过来钓鱼的,曾玉群耐心劝说,让他及时回家。还有一次,村民称辖区内有疫情发生地女子返回,曾玉群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劝说女子居家进行隔离,并及时上报有关情况。在隔离期间,她每天电话联系询问对方身体状况,了解他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并及时配送。
大亚湾区霞涌街道计生办副主任何满霞有股韧劲。大年初二晚上,她从老家连夜赶回惠州,随后全身心投入防疫工作。她的工作之一,就是劝导从疫情发生地抵惠的人员实行居家隔离,劝说密切接触者去指定的集中医学观察点留观。
2月1日凌晨1时30分,何满霞收到一名密切接触者刘某的信息。因无法短时间内做好防护赶赴现场,她决定致电劝说。或许之前已接受过多次劝说,刘某对何满霞的来电显得有些不耐烦,无论怎么讲政策说道理,他都坚持自己在家待着并无异常不需检测留观。
近2个小时的拉锯战后,何满霞问他:“你接触过你儿子和你姐姐一家,难道你就不担心他们会有潜在危险?带你去集中医学观察点免费做核酸检测,并非限制你。如果检测没事你可以安心,你的家人也可以放心。”或许这句话说到了刘某的痛点,他有些动摇,何满霞继续动之以情:“大风之夜,这么多工作人员能不能早点休息就看你了。”最终,凌晨3时许,刘某跟着医护人员到集中医学观察点检测、留观。
经过两次核酸检测后,刘某被排除异常。他特意回电向何满霞致谢并坦言,其实之前他也担心自己和家人有潜在危险,但心存侥幸,“现在总算安心了!”
90后
用青春书写责任与担当
90后在“非典”时期还是少年儿童,如果说上一次疫情他们是懵懂的见证者,那么这一次疫情,他们就是深度的参与者,成为抗疫战线的一支主力军。
1992年出生的严韬,201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办,工作平凡普通,却兢兢业业。今年大年初三,他和同事一样,接到通知后紧急返岗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他的任务是到澳头街道岩前村参与重点人员摸排和疫情科普宣传。
严韬清楚记得,当时社区防控还没有现成的成熟方案可借鉴,返岗第一天早上他和同事正商量着到村里怎么摸排和宣传,突然就接到一个密切接触者的信息。
“我们赶到密切接触者所在楼房时,医护人员正全副武装等候,现场气氛紧张,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战斗"。”严韬说,现场妥善处置后,这位密切接触者被送往集中医学观察点留观。当晚,因为惦记着这位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结果,他一夜忐忑难眠,直到次日一早得到消息说排除异常,心里悬着的石头才落了地。
严韬从大年初三一直坚守岗位至今,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一日三餐经常没有办法和父母一起吃。如果他没按时回家吃饭,妈妈会给他留菜,并在微信里嘱咐“早点回家,记得喝汤”。“工作中再苦再累也觉得自己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但在家里,电饭煲里留的一碗汤,会让我突然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孩子。”严韬说,这种感觉很柔软很温暖。
1996年出生的李建环是惠城区水口街道网格员,年纪不大,工作起来却“门儿清,理儿顺”。湖滨社区第一网格有1000多栋楼房,大部分是没有电梯的村民自建房。为了疫情防控,她每天和同事从早上开始就不断地爬楼梯,挨家挨户排查是否有从疫区返回的重点人员,及时了解住户的身体状况、近期行踪等。为了摸清网格内人口的基础信息,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去登记,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社区是疫情防控最前沿,我要尽力。”生于1993年的李浩云在提前返岗时这样跟父母说。李浩云是仲恺区潼侨镇侨冠社区党总支预备党员,当她收到防控疫情工作通知后,二话不说就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
检查点的工作重复、枯燥,一值勤就要站6个小时,李浩云没有挑剔没有抱怨,主动承担了轮班站岗的工作。穿上印有党徽的红马甲、戴上手套口罩、揣上体温枪,走上街头路口,一班岗站下来,肚子饿了、嗓子哑了、腿肚子也哆嗦了……但下次轮班时,那个活泼积极的她又“上线”了。
全家总动员
用齐心协力演绎别样浪漫
在惠州,许多基层干部不仅自己冲锋在前、带动同事奋战,他们也以实际行动带动家人一同投身抗疫一线,涌现出父子兵、夫妻档乃至全家总动员坚守抗疫一线的感人画面,演绎出工作岗位上互相守望、工作之余互道平安的别样“浪漫”。
惠阳沙田镇集成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勇是一名退役军人,大年初三以来,他全身心投入防控疫情第一线,每天在防控卡点、街道、村落,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儿子李林浩同样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跟随父亲的步伐,加入防控卡点值守。妻子林春梅也不甘人后,作为志愿者的她经常蹲守集成村防控卡点,登记过往人员信息。她说,一家三口在家融洽相处,在外一起服务村民,共同为战胜疫情出力,再辛苦也值得。
曾玉凤是惠阳区永湖镇乌坭埔村委委员、村妇联主席。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入户宣传,排查流动人员,关注妇女儿童、五保、低保人员生活所需和身体状况,到村卡口值岗,为返岗人员测量体温,汇总上报信息等,忙得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丈夫郑永毫是惠阳区交通运输局新圩中心交通管理所工作人员,他从春运启动之日就开始忙,不久后疫情来袭,他被派驻博深高速公路新圩约场出入口值守,每次一忙就是一整天。同一条战线,不同岗位,他们夫妻互相守望、打气。
大亚湾霞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钟仕艺自大年初一以来,深入包片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他的妻子作为西区街道计生办主任,接到返岗通知后,也在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他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也主动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到高速路口执勤。一家三口,齐心协力站在防疫第一线,彰显着党员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基层干部,也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是父母、儿女,也有着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不易,但他们把泪水藏在心底,选择继续坚强前行。没有高大上的话语,没有豪气冲天的誓言,因为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他们继续坚守在抗疫的岗位上,继续前行在抗疫的路上。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新闻推荐
全市稳岗补贴受惠企业68872家已返还45169家企业约1.72亿元社保费
日前,惠州市开展“春风送暖社保惠企”活动,送退费、送政策到企业。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为让企业“轻装上阵”渡过难关,兑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