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集能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复工,加快建设进度 全球领先生产线预计7月投产

惠州日报 2020-03-16 07:44

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惠风七路40号小区,是省重点项目——亿纬锂能旗下子公司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汽车用软包叠片电池项目(三期)所在地。连日来,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全进口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有序列队马路一侧,正等待进场;大型运输车和施工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新到的工人在入口处再次接受体温等监测,有序入场……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去年3月28日动工,占地面积约200亩,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产能5.8GWh(注:GWh读作亿瓦时,是电功的单位),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50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的建成将提升亿纬锂能软包电池的市场地位,迅速提高国产动力电池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改变目前全球市场供应格局。

今年年底将实现满产运营

“这个项目投产后,可为12万辆新能源汽车供应动力电池。”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邓昊昆介绍,预计到今年7月中下旬,这个业界期待的项目将正式投产,届时将对全球动力电池供应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亿纬锂能乃至整个动力电池产业而言,亿纬集能软包动力电池三期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邓昊昆介绍,该项目主要面向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生产汽车用软包电池芯、模组和储能等产品,今年年底将实现满产运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超1000人、间接就业超2000人。

据悉,该项目共规划两期,一、二期项目规划3GWh软包动力电池工厂,已于2018年4月10日建成投产,并于2019年达到3GWh产能规模。加上三期项目规划5.8GWh产能规模,到今年年底,亿纬集能软包电池总产能规模将达到8.8GWh,年销售规模达50亿元。

推动新能源产业革新

“过去,在动力电池领域,几乎是外企的天下,这个项目投产后,将提升中国动力电池在行业中的话语权,为中国动力电池奏出最强音。”邓昊昆介绍,从技术角度而言,项目投产后,意味着亿纬锂能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得到国际一流车企客户的认可,对于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这是极大的鼓舞和肯定。

此前,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ZL201310699023.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专利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这是亿纬锂能第四次荣获该奖项。

“获得最终收益的不仅仅是亿纬锂能一家公司,推动的也不仅仅是惠州的新能源产业,它将给全球新能源产业带来深刻变革。”邓昊昆透露,此专利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核心材料技术,通过在电池正极活性材料上分层次交错包覆氧化铝层和导电碳层,为高比能电池材料高功率输出下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

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5.8GWH软包动力电池项目,是亿纬锂能软包电池的标杆项目。“该项目的诞生将大幅提升公司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国产动力电池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改变目前全球市场供应格局。”亿纬锂能董事长、总裁刘金成表示,它将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以及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新能源产业,最终实现我国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四大方面致力打造“全球领先”

“产品技术全球领先,生产线全球领先,品质管理理念全球领先,人才团队全球领先。”邓昊昆说,在项目的设计之初,亿纬锂能就赋予了它在四个方面实现全球领先的使命。刘金成在项目的动工仪式上说,“一个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即将诞生。”

据邓昊昆介绍,在产品的技术先进性方面,产品循环寿命长,耐用,能循环1500~2000次,能量密度更高,可支撑电动汽车续航500~700公里。同时,还可实现30分钟快充,到达80%的电量。而且,快充不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在软包电池生产线方面,从厂房的建筑设计、产线设计,到产品设计、流程设计等,每一个参数后面都是优化论证的结果,经过多次数据总结。

在人才团队方面,该项目也是世界最先进的。除了研究院近40个海内外博士团队支撑产品整体先进性外,还邀请了来自全球的技术专家提供技术顾问。“现在我们的研发团队有700多人。”邓昊昆介绍,公司要打造一个“研究院千人计划”,今年从事研究和工程技术的人员将达到1000人。

优质的技术和产品,带来优质的客户。目前,亿纬锂能与戴姆勒股份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汽车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产品综合性能已获认可,已进入大规模批量供货阶段。

“产品正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此次软包电池三期项目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国际知名车企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而布局,但市场前景远不止这些。”邓昊昆认为,基于亿纬锂能积累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生产管理能力,国内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我们有信心做全球最好的电池,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供应商。”

据了解,对惠州市来说,该项目还有另一层的意义:这是中韩(惠州)产业园首个中韩大型合作项目,将为惠州引入更多韩资优质项目、推动惠韩产业合作更上一层楼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把疫情耽误了的时间抢回来”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项目的进度造成了实质上的延期。我们原计划是6月30日或7月初实现投产。但现在看,有可能会滞后到7月中下旬。”邓昊昆说。

为保障项目如期投产,项目管理方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同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疫情防控部门对接。与此同时,仲恺高新区派出了复工复产工作组协同陈江街道和相关部门指导该项目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政府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扶持。在资源倾斜方面,支援了我们疫情防控物资;在工人返工方面,提前助工人回到岗位上;在资金方面,给予我们利率比较低的贷款。”邓昊昆说。

邓昊昆透露,该项目正处于设备搬入和安装同步进行的阶段,“我们通过想办法,对区域交叉作业进行布局。现在是设备安装以及土建部分安装和建设同步进行,尽可能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快速推进项目进度,把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从目前情况来看,把进度抢回来的希望还是相当大的。”

据了解,该项目2月17日全面复工后,目前已到岗员工近500人,到岗率超过90%,部分岗位的空缺本月中旬基本上可以消除。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已有很多生产设备运抵现场,超30%的设备安装完毕。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林丽娟 魏怡兰 通讯员林锦云

新闻推荐

惠州海事局创新监管模式,织密东江水源地立体防护网 无人机全面巡查东江水源地

惠州日报讯(记者刘豪伟通讯员王思梁栋栋)无人机对水源地进行全面巡查、立体防护。记者日前从惠州海事局获悉,为全力确保东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