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营养价值和普通家禽无差别专家提醒: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大

惠州日报 2020-03-08 08:43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以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巨大隐患,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还需要一个过程。在现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通过一个专门的决定既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目的就是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先及时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营养师和林业专家也表示,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和普通家禽无差别,反而食用野生动物的风险大。

多吃肉奶蛋五谷杂粮可满足身体所需营养

决定明确规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吃野生动物真的是一个陋习。”市民陈女士说,很多人相信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比人工养殖的更高,认为野生动物稀奇所以大补,还有人以能吃到野生动物当作是身份的象征。正是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偷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时有发生。希望以后有关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对非法捕猎、运输、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予以严惩。

“所有动物本身的营养价值都是蛋白质,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与普通家禽无异。”营养师骆金玲告诉记者,在平时生活中,多吃肉类、牛奶、鸡蛋、五谷杂粮就足够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了。

食用野生动物有感染不明细菌病毒风险

野生动物不仅在营养上没什么优势,吃了还可能致病。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野生动物几乎都携带着大量的寄生虫或毒素,包括人类现在还不了解的细菌和病毒。

“过去,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一般是没经过检验检疫或是检验检疫不严格,它们身上携带有人畜共患的病菌等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导致人患上各种疾病甚至是绝症。”该负责人说,蛙、蛇等普遍存在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旋毛虫病可引起肠胃症状和呼吸、说话、吞咽困难、神经错乱以及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会致人死亡。

“环境污染可导致一些野生动物体含有毒物质,如果长期食用也会危害人体健康。”该负责人表示。

捕杀野生动物危害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作为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过度猎捕,必然导致一些物种面临直接的生存威胁,甚至让一些物种变为濒危。”该负责人说,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化,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状态,实现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野生动物的一个物种走向灭绝,必然会破坏动物界的食物链,导致其他的一些野生动物迅速退化或者爆发性繁衍,从而破坏和谐的生态环境。”该负责人表示,比如说人们熟悉的蛇,它是鼠类的天敌,过量捕杀蛇,将导致鼠类爆发性繁衍,造成农作物鼠害增加,造成粮食减产减收。

怎么知道自己“心理应激”?

许岸高(医学博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

虽然适度的压力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但是,压力过大也很麻烦。心理应激既可以导致功能性疾病,又可以导致器质性疾病,还可能大大降低我们的愉悦感、幸福感。严重的心理应激可能明显影响学习、工作以及人际关系,包括和家人的关系。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压力过大呢?什么时候、出现什么症状就提示我们需要内在调适、或者借助外在帮助来缓解心理压力呢?

当一个人的心理压力过大时,身体是会发出警报的。

一般说来,高心理压力的早期就会出现疲乏无力、无精打采,或者胸闷心慌、心跳加快。比如,如果我们静态下的脉搏比平常提高5~10次/分时(当然是没有发热的情况下),就提示我们心理有了应激。如果心理应激持续存在,我们就会觉得头痛、烦躁,影响饮食或睡眠,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的压力已经超过我们无意识的、自主的应对能力时,我们的身体就报警了。

我们应该关注下列心理应激警报:1.静态下脉搏提高5~10次/分;2.总是觉得疲劳,或者特别是与工作强度不匹配的疲劳;3.易发火,平时不足以发火的原因也令你大发脾气;4.睡眠质量明显变差;5.食欲明显变差。

如果我们的心理压力持续过度存在,会出现下列疾病来向你警告:

1.容易感冒。如果你连续几周感到筋疲力尽、咽喉不适,很可能是因为压力削弱了你的免疫系统功能,使病菌较容易侵入体内,引起感冒等疾病。事实上,这种状态下一旦有了新冠病毒的感染源,就更加容易感染病毒。

2.容易头痛。紧张、压力过大常常导致脑雾现象(是指大脑难以形成清晰的思维和记忆的一种感觉,在昼夜节律改变、过度疲劳时容易产生)、一般性头痛以及偏头痛。特别是偏头痛,通常10个女人当中,就有一个患不同程度的偏头痛,但患偏头痛的人中,只有一半会主动寻求治疗。人们对偏头痛的起因说法不一,一般说来,如果你反复感到眼眶周围疼痛、某个头顶区域疼痛、恶心时,很可能是偏头痛的前兆。如果突然出现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偏头痛,要特别注意心理应激。

3.容易失眠。失眠总是随着压力和心理负担加重而出现或者加重。心理应激会使平时不会失眠的人出现失眠,更容易使平时常失眠的人加重。

4.口唇疱疹。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万人患口唇疱疹。如果你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状态,患口唇疱疹的可能性会加大。

当出现这些状态时,我们不要把身体的报警系统关掉。如果我们对心理报警不理不睬,累积起来就会出大问题。一个人长时间承受着过度压力时,疾病很可能侵入,新出现的疾病又会加重心理应激,而心理应激又反过来继续、进一步损害健康,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心理能量衰竭。

作为一名医生,我发现这种“恶性循环”常常是“祸不单行”的罪魁祸首。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杨熠

通讯员宋少兵

新闻推荐

惠州连续1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惠卫宣)昨日,惠州市卫生健康局通报最新疫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确认惠州市3月4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