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自己三次请缨的坚持” “心在一起, 战疫路上不孤单”
战疫日记
目前,在湖北武汉,惠州市两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已经先后进入了其中两个方舱医院上岗。惠州日报记者近日电话连线了其中的3位队员,透过他们的战疫日记,感受他们在方舱里面的紧张时刻。
1
记述者:市中医医院内五科护士陈丹
时间:2月22日,星期六
地点:湖北武汉
天气:多云
2月22日将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终于“入舱”了!作为我们医院第一个正式“入舱”工作的人,我的内心充满紧张和忐忑,也有一些兴奋与期待。这一天,我已经等了很久。
“全副武装”后,我踏进了方舱医院。我很快就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交班后带着其他队友查房;熟悉病人的情况;专注于护理自己分管的病人。因为身穿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整趟工作下来,并不轻松。虽然很累,但我的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同时,方舱医院里的病人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的理解与配合。每当我们走到他们的床头,他们都会纷纷向我们打招呼,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谢。有的还亲切地叮嘱,要我们休息好,照顾好自己。
其中有几位热情开朗的阿姨,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们说,“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们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支援我们,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会配合好你们的工作的!”她们还热情地表示要请我们吃武汉的热干面。我和同事听着阿姨们朴实真挚的话语,内心感到一阵温暖,笑着跟阿姨们说:“到春暖花开时,我们还会再来武汉玩!”
塞涅卡说过:我们何必为生命的片段而哭泣,我们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我想,驰援武汉走进方舱医院这段经历,让我的内心得到了丰盈。感谢自己三次请缨的坚持,感谢父母的理解,感谢战友们的照顾。这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一定能赢!
“我是男孩子,扛得住”
2
记述者: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师雷一元
时间:2月24日,星期一
地点:湖北武汉
天气:晴
2月24日下午2点,过了下班时间的我仍在方舱医院内忙碌着,此时,我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已经工作了6个小时。
就在10分钟前,有50多位患者到达方舱医院。量体温、测血氧、查看核酸检测、问病史、建档……分诊的一系列工作必须迅速高效准确地完成,且不能有任何错误。我担心同事们忙不过来,也怕患者等待时间过长,所以主动要求加班,协助完成分诊工作。
一名女患者看到我身上写着“广东惠州”便主动和我打招呼,又用微信拍照和发送语音消息对她儿子说:“惠州过来的护士,来武汉帮助我们了,是你当兵的地方,惠州。”
听到这句话,我在心里想,可能是她想儿子了,又怕儿子担心,所以特意对她儿子说关于惠州的人和事。我安慰她说:“阿姨,我就是从惠州来的,请您放心,等您好了,您就可以去惠州看儿子了。”
武汉的市民其实是非常暖心的,尽管言语交流不畅,有时候我们要复述好几次,患者才能听懂,但这时候常常会有其他患者主动帮助我们,用方言做“翻译”。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也感觉到自己被需求,“想为所有武汉人点赞”。
忙完分诊工作后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大汗淋漓的我完成了近8个小时的工作走出了舱门。
因为担心我超时工作太累,医疗队的领队黄宜志,还有联络员杨毅和护理组负责人薛倩茹赶到舱门外,关心地问道“你还好吧?”我说:“没事,我是男孩子,扛得住!”吃下队友们带来的巧克力,我感觉甜到了心里。大家庭的关心,让我十分温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看来,武汉汇聚了各方支援的力量,加上医疗队员们之间的爱心和武汉市民的暖心,“心在一起,让每一位战疫路上的人都不会孤单。”
“中医在抗疫前线一定能有所作为”
3
记述者:市中医医院内科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曾志威
时间:2月24日,星期一
地点:湖北武汉
天气:晴
2月24日凌晨2点,这是我首次“入舱”的时间。为了这一刻的到来,我们整个团队已经训练很久,随时准备进舱。
来湖北已经有近十天,每一天我都没有停止过思考: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方舱医院里发挥中医特色,如何利用中医药帮助患者更快痊愈……
刚进入方舱医院,交班的医生已经在等着我们,三两句自我介绍后就直奔主题:“有一位确诊患者,是从B区转过来的,主要是气促,现在在抢救室,还达不到紧急转院的指征,今晚在这里留观,已经安排好上午转院。”跟着他的脚步来到抢救室,看到一位40多岁的阿姨坐在床上边吸氧边喘气。血氧监测仪显示血氧饱和度91%,心率达到125次/分,这是明显的缺氧现象,而且阿姨的心率也跳得异常快。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稳定好这位患者的病情成了我进方舱医院后的第一个考题。
阿姨看见我,指着胸口急促地说:“胸闷,憋气!”与这位阿姨简单交流后,我根据她的情况,教给她揉按膻中穴的方法。这个穴位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是缓解胸闷胸痛的常用穴。不到5分钟,阿姨高兴地说自己的胸口不闷了。然而半小时后,护士匆匆跑来找我,“那位阿姨刚上了厕所回来,喘气又加重了!”观察到阿姨的心跳比之前还快,我示意她这次用拇指点按膻中穴,加强刺激量,5分钟后阿姨胸闷再次缓解,并且可以平躺了。我再让她按压内关穴,此穴有宁心安神止呕等作用。半小时后,等我再返回查看时,她已经入睡,此时已是凌晨3点。
没想到凌晨5点,护士再次来找我:“曾医生,那位阿姨又去上厕所,我告诉她不要走动,她非要去,这不刚蹲几下就喘得厉害,她说一定要见你这个中医!”我想起自己的急诊经验:针刺定喘穴治疗喘促效果会更好。恰巧手边没有银针,这时我看见了桌上放着的弹簧笔,急中生智:没有针那就用笔筒代替!我拿起笔进了抢救室。此时阿姨明显处于气管痉挛状态,血氧很不稳定。我立刻用笔筒按压阿姨的定喘穴,大约两分钟后,阿姨的气促明显缓解。我再先后取穴肺腧、内关,阿姨的血氧逐渐上升至98%,心率也下降至105次/分。在旁久经沙场的护士也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阿姨感慨地说:“我这病还是得中医来治。”我说:“中医确实有它独特之处,我们山长水远飞来武汉就是想用中医帮助你们!”就这样直到早晨8点交班,阿姨的情况都比较稳定,等待转院作进一步治疗。
这一夜并不好受,护目镜压着鼻梁的疼痛、呼吸不畅的憋闷以及一整夜只能坐和站的无所适从感,让人觉得每一秒都过得很艰难。然而,当自己能把中医学运用到抗疫一线的临床治疗中来,加速患者康复,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与喜悦。
经过这一夜在方舱医院值班,我深信:中医在抗疫前线一定能有所作为!
惠州日报记者张斐 通讯员程秋伊 胡娟娟 李连君 整理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惠卫宣)昨日,市卫生健康局通报最新疫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确认惠州市2月23日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