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电话营销有招
随着当今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形影不离的通讯工具。智能手机不仅在社交、通讯上实现了进一步优化,也在网络付款等方面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此,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了营销方式,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向广大消费者营销金融产品或服务。但是,在我们面对热情的金融客服电话营销产品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面对电销骚扰 要明确拒绝
主动寻求相关帮助
X先生近期连续接到A保险公司业务人员推销保险业务的电话,在消费者明确拒绝后,业务员仍通过保险公司座机、私人手机等途径向其进行骚扰甚至辱骂,令X先生饱受困扰。
针对以上情况,银保监会已发布《人身保险电话销售业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专用产品管理的通知》,保险公司及保险代理机构(一般为银行)在电话营销保险产品时,应使用全国统一的专用号码,并在官方网站显著位置公布;应建立健全电话销售禁拨管理制度,对于明确拒绝再次接受电话销售的客户,要录入禁止拨打名单,设定至少6个月的禁止拨打时限。保险公司及代理机构电销人员在电话营销过程中,除了向消费者披露保险产品的相关内容,还应告知电销人员姓名、工号及所属保险公司或代理机构名称。如若消费者发现电销人员有侵犯自己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可至当地银保监局、保险业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投诉。
通过电话购买金融产品
或服务 要多留个心眼
刘先生接到B银行业务员推销电话,由于周围环境声音嘈杂,他只是隐约听到业务员称可以为其开办10万元的高额信用卡,遂同意办理。过后,刘先生才发现该信用卡为白金信用卡,初始额度仅有2万元,且年费高昂。
消费者通过电话途径购买金融产品或办理相关业务时,应向金融机构业务员索要详细的文字资料或登录金融机构官网查看,切勿仅听信业务员的口头介绍或承诺。在业务办理结束后,对交易相关合同和业务材料要及时审阅,若有任何疑问,应马上向金融机构询问、反映,或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维权。
接到销售电话 切勿随意说“嗯”“好的”等确定词眼
林先生是C银行的信用卡用户,近期其接到银行客服推销免息产品的电话,但因林先生当时繁忙,并未听清具体业务内容,便以“好的好的,就这样吧”结束通话。不久,林先生就收到4980元实物收藏品的消费分期短信。故林先生投诉,称该产品非本人自愿购买,欲退款退货。
在电话营销中,业务员销售的金融产品大多设计较为简单、涉及金额较少,仅凭消费者一个肯定的回复,就能以电话录音作为同意购买的凭证,不少消费者过后“大呼上当”。而此类金融产品或服务仅以电话录音为依据证明合同成立,往往存在证据不足的法律风险。在发现误买后,消费者应该及时向金融机构反映,详细说明当时的情况。对于电销金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如若感兴趣,应尽可能多了解相关内容,不要急于表态或随便表态,更不要在电销人员询问是否同意购买时,稀里糊涂地回应“嗯”“好的”等词眼,因为这往往会被视作同意购买。而对于不熟悉或者首次购买的金融产品、服务,消费者应到金融机构柜面向业务员进行进一步咨询。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温馨提示: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是2013年1月正式成立的金融公益性社团。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宗旨,免费提供金融咨询投诉、调解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宣传教育。
会址:惠州长寿路4号
金融热线:12363
网址:http://hpfc.hznews.com
新闻推荐
惠州日报讯(记者张斐通讯员惠卫宣)昨日上午,惠州市卫生健康局通报最新疫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确认惠州市2月11日新增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