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披露新型肺炎确诊病例所在小区(村居) 小区有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惠州日报 2020-02-05 08:11

惠州日报讯 (记者周智聪)昨日上午,惠州市披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所在的小区(村居)。那么,出现确诊病例的小区应该如何防范?哪些区域可能是发生交叉接触的地方,有哪些细节要注意?一些居民认为“我这个小区没有就可以放松警惕、减少防护”的想法对吗?面对市民的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惠州市疫情防控工作专家顾问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医学会会长许岸高。

具体应该如何做?许岸高指出:“小区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应该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引来做,尽量居家休息减少外出活动。如需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关注1

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小区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疾控部门会根据患者的活动情况,按照《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一版)》进行环境的消毒。同时,专业人员会进行现场调查,确定谁是密切接触者。

许岸高指出,密切接触者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三版)》,配合相关部门实施医学观察,严格执行隔离医学观察的各项措施。对于拒不执行者,可以由当地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居家隔离期间,密切接触者应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里,使用专用餐具,有条件时使用专用厕所;应尽量减少与家人接触,拒绝一切探访;密切接触者单独居住,可不戴口罩,在进入和家庭成员共用的空间时应佩戴医用口罩;口罩被分泌物弄湿或弄脏时,应立即更换,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口罩或手肘遮住口鼻。

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通风时间30分钟以上,同时注意保暖。确保共用空间(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每日至少进行一次房间彻底清扫,保持清洁。

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有疾病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的,须经社区医务人员批准后方可离开;每日早晚至少各测一次体温,密切关注自身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

如果密切接触者处于哺乳期,在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的条件下可以继续喂养婴儿。

“一旦出现发热、寒战、干咳等症状要立即联系社区医务人员,说明自身健康状况,并按社区医务人员的要求就诊。”许岸高强调。

关注2

密切接触者的家庭成员该怎么办?

许岸高提醒,密切接触者的其他家庭成员进入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及其用品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

接触可能污染的表面、与密切接触者接触后,可用含酒精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也可用0.5%碘伏溶液,涂抹保持1分钟至3分钟。

家庭成员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等时,不要在共用区域抖动,避免直接接触自己的皮肤和衣服。要使用洗衣皂或洗衣液和清水清洗。

此外,许岸高表示,家庭成员应配合社区医生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并督促密切接触者做到医学观察的各项要求。

关注3

小区内非密切接触者的其他居民该怎么办?

许岸高指出,小区的其他居民一定要配合疾控部门或者社区开展的疫情排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消毒等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对小区其他居民的最有力保护。同时,应按照要求,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居家休息。

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理性对待疫情。

要注意手卫生,勤洗手。每天开窗通风,通风要注意做好保暖。加强居家环境的清洁,每星期最少彻底清洁家居环境一次。

如需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独自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此外,还应关注本地和社区、村(居)委会发布的疫情信息,不造谣、不传谣。

关注4

小区没有确诊病例可否放松警惕、减少防护?

许岸高指出,如果自己所在的小区没有确诊病例,也不能掉以轻心,同样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进行预防,例如勤洗手,到需要佩戴口罩的场合要戴好口罩等。

焦点问答

1.同坐电梯、摸小区大门把手会有感染风险吗?

许岸高:有风险,但可以防范。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电梯是密闭狭小的环境,如果与病毒携带者同乘一部电梯,可能会被其咳嗽、喷嚏、讲话带来的飞沫感染。

如果飞沫落到按钮或墙面上,则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给下一个人,他如果用手摸了嘴、鼻子或眼睛,就可能被感染。

此外,门把手等属于间接接触传染源,这些传染源用肉眼不能看见,如果与病毒携带者同摸过门把手,再摸自己的嘴、鼻子、眼睛等,也可能被感染。

不过别担心,预防记住三句话:戴口罩坐电梯、不用手来碰嘴脸、到了家就洗手。

现在朋友圈流行的纸巾包手指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触碰包完手指的纸张、戴过的口罩的污染面,如果触碰了,尽快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洗手时,用肥皂持续搓揉20秒,丰富的泡沫可以破坏手上携带的大量病菌油脂和污垢,采用正确的方式搓洗后,再用流动水冲洗20秒以上,整个洗手过程保持40~60秒。

2.附近街区有确诊病例,使用公共厕所还安全吗?

许岸高:有风险,要注意细节。

公厕中可能存在接触传播,虽然厕所里大家哪都不想碰,但有时难免遇到衣服蹭到周围、接触到马桶圈的情况,这时要额外做好洗手、衣物消毒工作。

此外,公厕中也可能存在飞沫传播,请戴好口罩。

3.曾经到过有确诊病例的小区,需要担心吗?

许岸高:不需要过于担心,如果只是曾经到过该小区溜达,没有碰触确诊病例碰过的地方或接触确诊者、病毒携带者,就不会被传染;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间接接触过病毒传染源,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求指引,或者居家做好自我观察14天,不要接触外人,有异常情况及时与专业医护人员联系。

4.出门后飞沫可能落在头发上,那晚上不洗头,会把病毒带到被窝里吗?

许岸高:不用太担心。

根据“SARS病毒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的研究结论,我们推测病毒在头发上也可能存活2~3天。

又因为头发属于“不吸水材料”,所以推测含病毒的飞沫在头发上超过1小时就没有传染性了。

所以不用太担心带到被窝的问题。不过出于保险起见,懒得洗头的人最好戴帽子,并记得对帽子做相应消毒处理。

5.小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使用过的垃圾,是否会造成感染?

许岸高:有可能,但是几率非常小。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垃圾,基本只能通过接触传播给下一个人。

所以我们的预防建议是:任何时候,请认真洗手,或者带一瓶酒精免洗洗手液;没事别碰什么可疑的东西;丢垃圾时,如果一定要掀垃圾盖,请戴一次性手套;自己用过的口罩,请自觉密封装好,并分类为有害垃圾;温馨提醒保洁人员,做好防范。

6.外出回家后,衣物该如何消毒?

许岸高:一般只要不接触危险人群,衣物正常换洗即可;如果你实在担心,也可选择用酒精喷洒外套消毒,如果没有酒精,浓度达70%~75%的酒也是可以的。

消毒后的外套后翻转对折后让内侧朝外,放在玄关处。

特别提醒:酒精喷雾易燃易爆!注意远离厨房和火苗!

(智聪)

新闻推荐

防疫十二时辰 本报记者蹲点省疾控中心,直击党员带头奋战“疫”线

省疾控中心现场调查人员准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本栏图片由省疾控中心提供省疾控中心传防所工作人员到基层医院助力疫情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