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桥东南面小区通过微改造优化居住环境 “惠民空间”改善民生 “三工”联动共治共享

惠州日报 2020-02-02 08:40

新增的路灯古色古香、新刷的墙绘温暖明亮、重修的广场焕然一新……春节前夕,惠城区桥东街道上板塘南面小区通过“惠民空间”微改造实现旧貌换新颜。南面小区是桥东街道22个老旧小区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惠民空间”微改造示范点之一。此次改造提升了南面小区的“颜值”,拓展了公共空间,增设了休闲文体设施。记者从桥东街道办获悉,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三工”(党工+社工+义工)联动服务模式,实现“惠民空间”共建共治共享。

■变化

翻新广场增加设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近日,记者来到桥东上板塘南面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小区主干道两旁新增的太阳能路灯,宫灯造型,古色古香;道路两旁还新挂了许多大红灯笼,吉祥喜庆,红红火火。

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也受到居民的点赞。“原来小区只有几盏路灯,一到晚上就很昏暗。”在南面小区住了近30年的住户黎世东说,“现在好了,夜晚看得清路了。”

在走访中,记者还遇到88岁的小区居民黄金伦在给广场上新种的花草浇水。黄金伦说,原来的小广场桌椅破、旧、脏,花草树木缺乏管理,蚊虫也较多;现在经过清理和翻新,广场环境变美了,不少老人小孩都爱来这里玩了。

桥东街道新建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姚国伟介绍,南面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建有单位宿舍13栋、商品房16栋,是当时比较高档的小区,现有451户居民1678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对于其他新建的高档小区,南面小区活动场所狭小、服务设施老旧等问题日益凸显,且小区没有物业管理。

为了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品质,2019年9月底,在市、区民政局和新力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南面小区“惠民空间”微改造试点项目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硬化地面、墙体彩绘、违建清拆、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并配置了休闲文体设施、老年人和儿童服务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场等。姚国伟介绍,南面小区还将进一步规范停车管理,尽量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计划

推行“三工”联动服务,提升文明创建成果

在桥东,像南面小区这样期盼“微改造”的老旧小区还有不少。记者从桥东街道办获悉,桥东街道下辖的9个社区中,有5个是老社区。经调查摸底,5个老社区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有22个,楼栋数135栋,面积约26.5万平方米,住户3404户,房屋性质为房改房和商品房小区,需要改造的内容主要包括小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绿化、照明、消防等基础设施,小区内配套养老扶幼、无障碍设施等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小区内房屋公共区域修缮、加装电梯、公共休闲娱乐空间拓展等。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更新老旧社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完成42个“惠民空间”微改造。

三分建,七分管。小区完成微改造后,如何实现长效管理?桥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伟强介绍,桥东将结合自身特色,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三工”(党工+社工+义工)联动服务模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党工”即网格党支部党员,桥东通过推行党建网格化,把党支部建立在小区上,着力发挥网格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和网格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工”即民政部门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工进驻老旧小区开展专业服务,弥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位的问题;“义工”即志愿者,桥东将大力发展和整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让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力军。通过“三工”联动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组合式活动,让党员和群众在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中体悟美好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健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全面巩固提升文明社区创建成果。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通讯员程理均

新闻推荐

党建引领聚合力 初心不负铸医魂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实

市二院组织前往红旗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锻炼培训班。市二院到龙门县蓝滘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