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元的区域版图:广深引领世界级城市群崛起

南方日报 2020-01-20 06:40

■关注广东GDP破十万亿元①

沿着广东悠长的海岸线,自西南至东北,一个个大项目格外耀眼: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全省首条量产12英寸芯片生产线“粤芯”投产,揭阳中委石化项目已全面启动……

新动能正为广东经济注入新活力。2019年,广东GDP为107671.07亿元,成为我国首个GDP突破十万亿元的省份。

展开广东地图,十万亿从何而来?

来自“双核联动”——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贡献十万亿中的“半壁江山”;来自珠三角都市圈——佛山新加入万亿元城市行列,东莞加速逼近万亿大关,珠三角九市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80%;来自“一核一带一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新增长点,北部生态发展区积极探索绿色发展。

未来,广东继续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在粤港澳大湾区里——依托粤东粤西粤北甚至泛珠三角的广阔腹地,在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的带动下,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加速崛起。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里——珠三角核心区发挥引领作用、沿海经济带打造新增长极、北部生态发展区实现“绿色崛起”,将有力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双核联动”提供强劲引擎动力

广州生物岛上,默克广东创新中心已投入使用。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将结合当地的科研力量,在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及高性能材料三大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项目孵化。

在深圳,光明科学城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目前已有中山七院托马斯·林达尔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正式挂牌,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设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等一批项目有望加快落地。

沿着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深圳相距仅100公里。在广东GDP突破十万亿元大关的进程中,两座中心城市如同“双核”,成为经济跨越发展的引擎。

从GDP总量看,广州、深圳两市的GDP总量之和超5万亿元,占全省GDP的“半壁江山”。

从人口看,两市人口增幅也撑起“半边天”。2018年,两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和珠三角核心区增量的51.09%和60.11%。

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广州医疗、教育、文化资源集中,影响和辐射整个华南地区。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依托创新能力突出的制造业和金融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

不仅如此,深化合作、携手共建,正在定义广深“双核”关系的新内涵:

2019年以来,两市互动频繁。9月,深圳市党政代表团到南沙考察无人驾驶产业等情况;10月,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又“回访”深圳,考察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创新平台。

两市合作正深入至项目和平台层面。目前,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化合作,广州开发区与深圳前海携手共建“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

《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更进一步加速两市优势互补……

“放眼国际,城市群竞争力对区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而世界级城市群必然要有"领头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广州、深圳正如比翼齐飞的“领头雁”,发挥“双核”联动优势,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加速崛起。

高端要素在湾区内加速流动

珠三角经济圈内,广东再添“万亿俱乐部”新成员:2019年,珠江西岸的佛山市GDP预计增长6.8%左右,突破万亿元,成为广东继广州、深圳后第3座GDP超万亿元的城市。

在珠江东岸,东莞市2018年GDP为8278.59亿元、2019年GDP预计增长7%,为突破万亿大关奠定坚实基础。

广东经济“10万亿版图”中,珠三角城市占比约80%。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都市圈,正逐步构建起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

在这里,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从佛山中心城区乘坐广佛地铁到广州天河仅需1小时,超过70万广州人住在佛山南海,“广佛候鸟”轻松迁徙。

——南沙大桥通车,广州到东莞行程缩短10公里、车程缩短半小时,打通珠三角城市群互联互通新动脉。

——广珠城轨、莞惠城轨、广佛肇城轨三条城际铁路上,客流量节节攀升,列车班次日益频密。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将沿线重要城市联系起来,促进经济要素向沿线聚集,形成了新的交通轴带,成为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有力支撑。”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燕说。

一小时生活圈催生出更加强大的产业圈,“制造+服务”产业协作优势支撑经济快速发展。

广佛肇经济圈内,广州与佛山水乳交融,“服务+制造”“创新+转化”碰撞出灿烂火花。2008年,两市签署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前夕,经济总量超过1.25万亿元。11年后,两市经济总量预计超过3.3万亿元,如今正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共建万亿级产业集群,实体经济“内功”更强。

深莞惠经济圈内,深圳与东莞的产业、技术和人才流动生生不息,将开放与创新诠释得淋漓尽致。2011年至今,华为已在东莞松山湖建立华为大学、华为机器、华为终端、华为研发实验室等,数万名“华为人”在此办公;2015年,大疆创新科技在松山湖启动总部建设;2017年,蓝思科技、康佳集团相继在莞扩军。相隔一山的东莞中子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直线距离仅7公里,未来将通过一条隧道实现连通,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

港珠澳大桥加速港澳优质资源向珠江西岸辐射、广深港高铁让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更加紧密、深中通道即将打通珠三角东部与西部要素流通新动脉……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雏形已现,成为我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平台。

“一带”“一区”为“一核”提供广阔腹地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成为广东发展新的重大机遇,更将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更有效地聚集和配置资源,提升全国经济效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大湾区、先行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将加速我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广东如何充分发挥“双区驱动效应”?

强化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是关键。“广深两市发展各具优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表示,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则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此外,“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正重构广东经济空间布局,极大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

近年来,在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发展过程中,广东不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集聚更多产业和人口,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起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空间布局。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珠三角核心区发挥引领作用,迈向高质量发展。

湛江钢铁、中科炼化、茂名石化、湛江巴斯夫、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中国海油惠州炼化三期……沿海经济带聚集多个重化产业项目,湛江东海岛、茂名石化、揭阳大南海将与惠州大亚湾串珠成链,加快打造全省经济新增长极。

绿色低碳新型工业、数字经济、文化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运动休闲、现代农林业……北部生态发展区正全力构建与区域发展功能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探索“绿色崛起”。

从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到广深“双核联动”、再到粤港澳大湾区,从雄踞入海口的珠三角核心区到向海而兴的沿海经济带、再到层峦叠嶂的北部生态发展区,广东经济总量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背后,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正呼之欲出。

南方日报记者陈晓昌道励

新闻推荐

惠城区西湖灯会22日(年廿八)亮灯,预计将持续至2月9日(正月十六) 34组大型灯组好看 3大互动灯组好玩

2020年惠城区西湖灯会将于1月22日亮灯。图为往年西湖花灯现场。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赏灯须知详情请扫码了解南方日报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