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周汉标: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昨日,政协第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东莞市文联主席周汉标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提案。他建议,要大力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打通生产要素流通通道,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快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与创新人才深化区域内合作,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大湾区GDP所占的比重。
大湾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规模达5458亿元
周汉标介绍,近年来,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取得巨大发展。腾讯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大湾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规模达5458亿元,同比增长8.5%,十年间翻番有余。2018年大湾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大湾区整体GDP的4.97%,连续多年站稳在5%的高位,成为大湾区重要新兴支柱产业,对带动湾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
“要探索"政府+文化+创意产业+智库"的新型机制,创新形成融合发展的联络、合作和激励机制,助力大湾区发展。”周汉标告诉记者,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场地日益增多,大湾区对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不平均、不同步现象,广深港都拥有发展相对成熟且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而莞佛惠等其他城市则相对落后。与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其他产业领域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相比,文化创意产业上的融合发展还有待加强。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深度合作,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大湾区GDP的占比。打通生产要素流通通道,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加快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与创新人才深化区域内合作,成为当前推动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周汉标说。
打造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
如何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周汉标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推动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有关政策体系。从全局的角度,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在统筹大湾区城市群各自产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打破壁垒,打通通道,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周汉标提出,推动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广东可探索创新形成融合发展的联络、合作和激励机制,助力大湾区发展。前期可对东京湾、旧金山湾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调研及深度分析,探寻对大湾区发展的启示。深化大湾区区域内深度合作。东莞、中山、惠州等“第二梯队”城市,应积极对接深圳“设计之都”、广州创意产业的外溢效应,主动作为,发展自己的创意产业,形成良好的合作。
“政府部门牵头为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企业,助推成立大湾区创意产业企业家联盟,发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的作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等。”周汉标说,广东省可大力推进项目落地,通过以上举措,积极打造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
周汉标还建议,要加强莞深两地深度合作,发挥东莞音乐剧生产制作优势和深圳广阔市场空间优势,筹建打造影响世界的“东方百老汇”,推动音乐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文化品牌。
新闻推荐
市人大代表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建言献策制订家政服务标准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制度是帆。创新服务制度,加速城市走向治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