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惠州市多措并举推动工业投资扭转连续25个月负增长态势 工业投资逆势上扬大幅增长20%以上

惠州日报 2020-01-10 09:14

埃克森美孚乙烯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慧聪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等项目动工建设,伯恩(淡水)生产基地、TCL电子智能显示终端项目一期等项目投产,4K电视产量占全国1/3以上;新年伊始,德赛电池物联网电源高端智造项目奠基建设……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去年惠州市工业投资自上半年起扭转连续25个月负增长态势,全年大幅增长20%以上。

工业投资是实体经济的源头,在经济学中,今天的投资就意味着明天的产出。工业投资逆势上扬,全年大幅增长20%以上,不仅反映增长的速度,更体现出惠州市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和市场良好的预期与信心,彰显经济运行中不断积聚的创新动力,成为惠州市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潜力。

抓项目

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大攻坚

去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28.3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居珠三角第一位、全省第四位;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29.8亿元,同比增长10%。超额完成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的目标任务,分别超过年度目标6.1和3个百分点……

一连串亮眼数据背后,让人很难想象,去年上半年之前,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惠州市工业投资已连续25个月呈负增长态势。

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硬招抓项目,全力开展工业项目建设大攻坚,努力推动工业投资稳定增长。按照“以用为先”的原则,推进已供地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建立项目攻坚工作会商机制,先后6次召开全市推进工作会议,切实找出项目开工难问题症结所在。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惠州市对2014年以来已完成供地的525宗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全市推动475宗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8%。

保用地

去年新增用地指标74.7%用于工业项目

盘整存量产业用地1.19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4.7%用于工业项目;试行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推行项目“报批承诺制”“容缺受理”,新动工工业项目207宗,增长88%……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众多项目的落地、开工。

工业用地供应难是制约工业投资增长的关键因素,做好用地保障尤为重要。为此,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工业用地保障工作。针对工业低效率用地问题,对“供而未建”、低效用地等情况进行盘查登记,加大对闲置土地的依法处置力度。对低效使用工业用地的企业,采取措施推动企业加大投资强度,利用好工业用地或予以项目置换升级等。

与此同时,市工信局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设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系统。全市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一目了然,包含已遴选待签约、已签约待用地指标、有用地指标待供地、已供地未开工、已开工未竣工、已竣工未投产、已投产未达产、已达产、终止等9类项目。全面掌握工业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和运营情况,汇总分析项目数据,推动项目审批、落地、建设、投产各环节加速推进,逐步实现项目情况数据的精细化管理。

优环境

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投资信心

工业投资是反映企业家信心的重要指标。内外承压下,企业敢投资、稳投资,大项目纷至沓来的信心从何而来?答案不言自明。近年来,惠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国内外行业巨头纷纷“用脚投票”,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流城市必须创造一流的环境。惠州创新探索“直通车”机制,将企业“单枪匹马找出路”变成政府部门“集体决策找出路”,打破妨碍企业发展的“隐形门槛”。市县(区)领导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协商解决企业诉求574宗,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做法在全省推广。

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建设工程项目“信用快审”承诺制改革。对于工业项目落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必要的妨碍工作效率提升的条条框框,敢于改革创新,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突破常规模式,积极探索实行承诺容缺制度,尤其是工业项目报建审批时限,由145天缩短至45天;项目投资实行备案制,3天内完成审批等,大大节约企业项目开办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出台惠州市“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和“民营经济十条”等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民间投资增长11%,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新增减负超100亿元。2019年以来,争取国家、省、市各类工业企业技改扶持资金3.5亿元,补助300多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动49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投资或增资扩产项目建设,带动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30亿元,最大程度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

2020年,在去年工业投资大幅增长的基础上,惠州市将继续加快工业项目落地建设。优化审批流程,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推动报批报建事项全流程网办,进一步合理压缩审批时限。强化投资项目事前咨询辅导,建成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清单制、供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扩大联合测绘、审图和验收覆盖面,探索全面取消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加大用地保障,用地指标继续向工业倾斜,今年新增用地指标继续保持60%以上用于工业,工业投资预期增长25%以上。

惠州日报记者谢宝树

通讯员陈红旗

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

◎声音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资金、技术、项目、产品都可以引进,唯有环境要靠自己创造。2020年,惠州提出开展“营商环境改善年”活动,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对企业有事服务、无事不扰,能充分释放惠州蛰伏的发展潜能。

——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新闻推荐

惠州泓泉农业有限公司 养猪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第二次公示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链接:https://pan.baidu.com/s/1swfi3RF9rC...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