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相机只为记录时代变迁”陈桥顿摄影作品《G时代》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说起广东省桥胜集团董事长陈桥顿,认识他的人脑子里马上浮现的大多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字眼,殊不知,他还是一名摄影“新兵”。
虽为新兵,陈桥顿却在摄影路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去年,他的摄影作品《G时代》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摄影作品《乡下人家》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全国校友大展。他还在该院建院35周年的庆典上代表全国13万学员讲话。
爱好摄影,存钱两年只为买一台相机
陈桥顿爱上摄影,和一位素不相识的阿婆有关。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陈桥顿在医疗站看病,偶遇一位阿婆无助哭泣。“我看到了就跑过去问情况,原来阿婆买药时忘了带钱,回去拿钱买药又要走路来回2个小时,身体还病着的阿婆忍不住哭了。”陈桥顿说,看到此情此景,他赶紧掏出钱来,帮阿婆买好了药。
看着离去阿婆的背影,一个为众生“画像”的想法在陈桥顿的心中萌发出来。“当时我有一台相机就好了,如果能将这位老人无助哭泣的情景记录下来,会不会触动很多人,让大家更加关注老人和尊重老人。”陈桥顿说,和老人偶遇的这个瞬间,赋予了他一个摄影的方向,一个通过镜头所看到的特别视角,这样的一个视角,也在未来长久地影响着他。
在那个年代,有一台相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时候我在外面做工,一天也只能赚两三元钱。”陈桥顿说,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他省吃俭用,用快两年的时间存了100元买了一台“海鸥”牌相机。
“那个年代,一盒胶卷要20元钱,很多人买了相机都不舍得拍照,只有在家庭聚会或者重要场合才会拍照留念。”陈桥顿说。没人告诉他,拿起相机要拍什么,但是对于陈桥顿而言,拿起相机,就有了使命感,关于时代的画面,每天都在更新,转瞬即逝,既然拿着相机,就应该勇敢地、负责任地站出来,为这个时代留下那些宝贵的、转瞬即逝的影像。于是,在泥泞土路上行走的少年、满脸沟壑的老人、家中买入第一台摩托车等,都在他的镜头下生动呈现。
“为时代画像”,系统性学习摄影
从1986年开始,陈桥顿的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他的慈善事业也在轰轰烈烈地发展着。在这段时间里,他见到了更多的“众生相”。“这让我意识到,或许光拍照还不行,还得会拍照。”陈桥顿说。会拍照,拍更好的照片,才能够更加精准地拍好祖国的好山好水,更好地记录时代变迁,弘扬正能量。
2015年,63岁的陈桥顿报名进入了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惠州分院学习,成了那里的一名摄影新生。一切从零开始,点点滴滴从摄影学习中、从一次次采风中汲取养分。
2017年2月,陈桥顿历时26天,前往南极旅游并进行摄影创作,交出了作品《南极之行》,带回了很多精彩、神秘的佳作,这也是他的毕业之作。65岁的年龄,为什么还要跑去南极拍毕业作品?陈桥顿告诉记者,现在气候变暖了,他听很多人说冰川在融化,因此,他想去南极,用影像记录南极的变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态之变。
不仅如此,陈桥顿还拿到了诸多荣誉。2019年,惠州市4件摄影作品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这是惠州市摄影人参加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历史性的突破。其中,陈桥顿的摄影作品《G时代》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陈桥顿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和省级各类影展,以及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专业媒体发表作品近百幅次。鉴于他在推动摄影教育事业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学习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还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评为“突出贡献奖”,并在建院35周年的庆典上代表全国13万学员讲话。
策划拍摄南粤革命老兵,传承革命精神
立于时代潮头,又不忘人文关怀,是陈桥顿摄影的初心。作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陈桥顿一直心系老兵。在他看来,这些老兵如今虽已腰背佝偻,但他们曾经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如果他们的事迹不为人知,也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将来我们拿什么向后人讲述?”于是,陈桥顿多次在省市多个摄影学会倡导,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应当组织一次拍摄南粤革命老兵的活动,记录下老兵们的沧桑容颜,书写家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
在陈桥顿的倡导下,2019年市艺术摄影协会汇集了全市顶尖摄影师,用了6个月时间,拍摄了近百位南粤革命老兵。陈桥顿告诉记者,老兵们年纪大了,漫长岁月的很多人和事,有些老人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们忘不掉部队番号和战友的名字。有的老人思维依旧清晰,随着他们的讲述,烽烟四起、浴血战场的场面在眼前徐徐展开。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划,每拍摄一名老兵,对我们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曾参与拍摄的市摄影家协会理事林海说道,由于照片真实感人,林海拍摄的作品《不朽·老兵》也入选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新闻推荐
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办学质量逐步提高 星光奖晨光奖和 民办教育成果奖揭晓
扫码看获奖名单惠州日报讯(记者林丽娟魏怡兰通讯员黄怡敏)为了树立榜样、表彰先进,进一步增强全区广大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