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推动惠州滨海旅游业提质升级中共惠州市委专题调研组
惠州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这是大辣甲岛风光。惠州日报记者王建桥 摄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滨海旅游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业已成为当代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惠州拥有较为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下辖大亚湾和红海湾部分海域,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81.4公里,大小海湾28处,岛屿162个,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惠州市先后引进巽寮金融街、稔山碧桂园、北京中青旅等大型综合滨海旅游项目,带动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滨海旅游接待游客117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9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12.3%。惠州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推动滨海旅游业提质升级,助力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一、惠州市滨海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惠州市滨海旅游虽然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总体来看,滨海旅游资源较好但开发质量不高、产品较多但结构不优、人气较高但效益不强,“叫好不叫座”“旺丁不旺财”现象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景区规划建设滞后。除巽寮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外,各滨海景区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存在先有项目、后做规划、规划服从项目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开发成本高企。
二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交通衔接不畅。环大亚湾区域的惠深沿海高速、广惠高速等大交通体系离海滨还有一段距离,与之相衔接的中、小交通体系存在公路等级偏低、没有形成环状结构等问题,随着车流量逐年增大,特别是旺季交通拥堵严重,极大影响游客游玩体验。配套设施不完善。与旅游景区相配套的通讯、停车场、游乐设施等基础设施较少,大众性休闲码头、公共绿地、滨海公园等滨海旅游配套缺乏。公共服务供给不够。旅游咨询、旅游标志、游客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务产品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游客自驾游、自助游需要。
三是产品结构存在缺陷。旅游与文化、娱乐、购物、商务、休闲等结合不紧密。仍以“3S”(阳光、沙滩、海水)为主调的传统滨海旅游模式,“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尚未协调发展,导致游客消费较为单一,人均消费较低(约500元),与厦门、三亚等滨海旅游名城(人均消费1000元以上)相差较大。产业链不完整。双月湾、巽寮湾虽然拥有世界级的滨海旅游资源,但产品结构不合理,大都以旅游地产为主要开发项目,而康体养生、游轮游艇、海岛度假、深海垂钓、海洋科普、商务会展等新业态产品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条。缺少吸引力强的高端旅游产品。滨海旅游产品大部分是低端产品,缺少海洋主题公园等大型高端旅游产品来集聚人流和提升效益,没有形成特色旅游产品集群。旅游产品开发“冷热不均”。滨海旅游主要集中在近海岸旅游板块,主要以巽寮湾、双月湾、小径湾、黄金海岸等滨海景区旅游为主,没有将滨海腹地和远海岛屿作为旅游景观来整体打造,山海脱节、近远失衡,“海滩经济”占比突出,旅游产品呈现“岸线热、内外冷”的局面。
四是精细管理水平不高。滨海旅游管理较为粗放,旅游资源属地管理与行政管理脱节,旅游部门的相关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景区游客缺乏有效管理和引导。对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情况,只是简单采取限行措施,缺乏科学疏导,影响了客源和游玩体验。对公共沙滩等滨海旅游资源缺少科学管控。旅游日常管理缺位和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落后。由于日常管理缺位,造成了滨海旅游景区中异质性景观入侵。景区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水平滞后,在智慧景区系统、智慧旅游数据中心、免费WIFI全覆盖系统、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建设上还存在空白。
五是海岛开发亟待突破。惠州市海岛数量162个,已开发仅为15个,开发率不足十分之一。其中,4个以渔业和旅游开发为主,11个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用岛方式主要是建造建筑物和设施,尚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同时,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海岛大部分集中在大亚湾,然而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将大亚湾海域大部分岛屿纳入保护区,海岛开发利用审批难度较大。
二、做强做优惠州市滨海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枢纽门户,与深圳海域相连,应抢抓“双区”叠加机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实施海陆统筹、山海联动战略,形成“上山”“下海”“登岛”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不断推动滨海旅游业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提升景区规划建设水平,保障滨海旅游健康发展
建议学习烟台市的经验做法,尽快启动滨海旅游资源的规划修编。从宏观上抓好滨海旅游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滨海岸线、海域使用的审批管理,将巽寮、港口、平海、霞涌等滨海核心景区的规划建设和旅游大项目的审批权限上移市级,加强景区(点)建设的统筹整合,推动集约化发展,优化滨海旅游区域布局;注重滨海旅游规划、港口物流规划、海洋渔业发展规划、海洋环保规划等“多规融合”,促进协调发展。推动立法保护滨海岸线资源。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严格保护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按照整体规划论证、分步实施原则,持续推进美丽海湾、银色岸滩、生态海岛等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建设生态堤岸,打造千里碧道。推动稔平半岛申请设立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议借鉴珠海的经验做法,积极向省申请设立稔平半岛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依托稔平半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大湾区精品滨海旅游线路,努力推动稔平半岛建成我国第4个国际旅游岛。
(二)打通交通路网瓶颈,完善滨海旅游基础设施
打造“两港四网”立体化旅游交通格局(两港:空港、海港;四网:城际轨道网、高速公路网、休闲绿道网、滨海蓝带网)。发挥空港和高铁的客运优势,以惠州机场和惠东高铁站为节点,规划便捷高效的快速通道,使空港、高铁站与公路和景区无缝衔接,改善游客进入景区的方式。加快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广惠高速东延线、大亚湾-惠东滨海观光通道等重点公路规划建设进度,为游客提供多形式的交通体验。加快建设滨海旅游公路,沿线布置驿站、观景台、生态停车港湾、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服务,构建“快进”“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完善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支线公路建设,加快解决旅游景区周边“最后一公里”等交通瓶颈问题。打造公交换乘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换乘办法,在海湾大桥、稔山镇等区域规划、修建大型公共停车场,解决旅游高峰期拥堵问题。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启动稔平半岛主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集合旅游咨询、旅游集散、旅游接待、旅游直通车和旅游便民等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游客良性聚集和有序分流。
(三)兴建海洋主题公园,打造滨海旅游龙头产品
海洋主题公园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建议借鉴珠海的经验做法,规划建设大型海洋主题公园。引进实力雄厚的文旅企业集团,以稔平半岛为主阵地,与周边的香港海洋公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差异化发展,高规格、高标准规划建设集海洋文化展示、科普教育、探险体验和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特色海洋主题公园。发展一批旅游特色镇村。加大平海古城、范和、溪美等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开发力度,挖掘妈祖、惠东渔歌等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一批文化体验型、特色产业型、滨海休闲型、购物旅游型等特色镇村,融合乡村旅游、康体养生、海岛度假、海鲜美食等内容,打造一批精品旅游路线。积极培育滨海旅游市场主体。成立市级国有旅游集团负责旅游运营,设立滨海旅游产业引导基金,统筹布局滨海文旅项目,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同时,通过举办国际国内帆船赛事、利用新媒体手段(抖音、小红书等)、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马蜂窝等),加大滨海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四)着力发展游轮游艇,培育滨海旅游新业态
游艇产业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产业”,对延伸旅游产业链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借鉴青岛的经验做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开通香港-深圳-惠州-汕尾海上旅游航线的机遇,高起点编制游轮游艇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相关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游轮游艇经济。一是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岸线和港湾资源,建设相应的公共游艇码头。二是探索开辟碧甲口岸和港口码头观光游轮航线,打造海上观光通道,开辟水上旅游巴士,研究开通大鹏湾-大亚湾-巽寮湾-鲘门海上旅游专线。三是在大亚湾、巽寮湾设立国际游轮游艇旅游出入境口岸,以一程多站的方式开放游轮游艇旅游水域。四是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与游轮游艇产业相关的新型业态,大力开发康体养生、深海垂钓、海洋科普、商务会展等新产品,增强游轮游艇产业的发展动力。
(五)探索开展综合执法,提升滨海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建议借鉴威海的做法,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探索将县级部分行政执法权限下放给巽寮、港口管委会和平海镇,由其对管辖景区的“两违”建设、市场秩序、市容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实行综合执法,推动行政执法力量下移,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同时赋予市旅游管理部门相关的行政职能,滨海旅游项目报批前,须征求市旅游部门的意见,并报市旅游部门备案。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整合滨海旅游相关信息资源,构建信息内容全面、服务功能完善的滨海旅游门户网站;打通政府、企业和游客信息互通渠道,在各主要景区、车站码头机场、宾馆饭店、停车场等场所增设多媒体信息查询中心以及具有预订、服务投诉功能的旅游服务网上平台;建设智慧景区系统、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推动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全面提高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六)坚持市场化导向,有序推进海岛旅游开发
突出规划引领。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借鉴马尔代夫等地先进经验,按“一岛一特色”开发模式制定每座岛屿的规划,避免盲目雷同的开发。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海岛开发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主要抓海岛功能定位、资源环境管理和投资税收政策,对参加竞标的投资者实行资格和开发方案审查,力求让拥有最佳开发方案和实力雄厚的大公司中标。积极探索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和使用权流转制度,逐步规范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抓住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机遇,探索与深圳合作开发海岛。创新举措突破开发限制。由于有些海岛受自然保护区或生态保护政策限制,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建议学习珠海的做法,积极寻求省级部门支持,将大亚湾海域开发条件成熟的海岛调出自然保护区,为海岛旅游开发创造条件。
(本文有删节)
新闻推荐
惠州市政协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示担当作为 围绕中心建真言 凝聚共识聚合力
深入调研,为惠州市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献策;关注民生,开展“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专题议政性协商;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