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耄耋老人的同学情缘

梅州日报 2020-01-05 08:54

●魏宇文

我身边有一群这样的耄耋老人:他们是我父母亲的同学,梅州农业学校1956届的毕业生,年龄在85岁至95岁之间,他们是一群非常可爱的耄耋老人!我们全家被他们60多年的同学情缘感动着。

这群老人都出生在20世纪20~30年代,遭受过旧社会的苦难,亲历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与幸福,经历了无数政治运动和生死考验,他们仍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50年,当祖国百废待兴之际,这群人就享受祖国的助学金,免费就读于梅州农业学校,学习农学、畜牧、经济作物和果树栽培等专业,从初农到高农共六年时间,他们是梅州农业学校唯一的一届初农和高农连读六年的学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毕业后有的被保送到华南农业大学继续深造,深造后有的回母校任教,有的则留在研究机构做研究工作;有的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祖国各地,到农业基层第一线去工作,参加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立志为发展祖国的农业生产贡献力量。于是,他们中有的被分配到云南、湖南和福建等省市县的农业部门工作,绝大多数在广东省的海南(当时属广东省)、汕头、惠来、普宁、宝安和梅州各县的基层农林水部门工作。几十年后,他们有的转行当了教师,做了管理干部,还有一大批坚守在农业第一线,直到离退休。

1984年暑假,我父亲时任梅州农业学校校长,在他的老师——梅州农业学校副校长林治平先生陪同下,走访了河源、惠州、博罗、宝安和深圳等地的校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成立了梅州农校校友会,同时成立了1956届同学会。之后,校友们经常回到母校参加校庆等各项活动,他们非常支持母校的建设,出资出力,出谋献策,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后,每年的校庆、“三八妇女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或者有外省市籍的同学来梅出差,或者梅州籍的同学回梅探亲度假,本地城区的同学都热情接待,尽力服务,共叙同学情。平日里,谁家有困难,他们都会出手相助。

记得30多年前,我家里忽然住进一个陌生人,后来才知道是父母亲的老同学。他从省城来梅州工作,开始说是临时性的,不久要调到外地去工作,单位暂时没宿舍,没想到一住就是好几年。我们子女当时都很不理解父母的做法。父母亲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经常教育我们:叔叔现在有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对人要宽容,要多理解别人的处境。从那时起,我就觉得父辈们的同学情缘真的不一般,很有感触。前几年,我曾陪同母亲和舅舅专程前往珠海,看望他们患了绝症的老同学。不久那个同学就离开了,母亲和舅舅都觉得:在老同学弥留之际能见上一面非常欣慰。令我们全家都感动不已的是:我父亲病重期间,这群叔叔伯伯和阿姨们也经常来看望父亲,关心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人生的最后一程,他们都不顾高龄和病痛缠身,亲自到殡仪馆护送……

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少老人都跟随子女到外地生活了,有些因病行动不便,不能前来参加聚会了,有些则已经离开人世了……然而,年龄和病痛并没有阻挡这群老人。近两年来,梅州城区只剩下20多位老人了,他们决定每月聚会一次,风雨不改,持之以恒。每月聚会时,20多人坐两张大台,大家轮流“买单”。他们中有自己前来的,有儿女护送前来的,有妻子陪同前来的,也有保姆跟随的。他们中有听力不好的就写纸条交流,没有一个人会嫌弃这种交流方式;有视力不好的就靠说话与人交流。我有幸陪同妈妈参加过他们的聚会,热闹温馨,亲切活泼,他们就像亲人一般可亲,像师友一样可敬!

如今,他们正饱尝着祖国改革开放的硕果,有的还在发挥他们的余热,关爱青少年,关心下一代;有的为家族修族谱,为族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绝大多数是在家里安享晚年,尽享天伦。我真诚地祝愿这群耄耋老人:同学情缘伴随着他们,健康伴随着他们!

新闻推荐

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第九届福田菜心旅游节玩出新花样有菜农一天卖出500多斤菜心

福田金灿灿的菜花正在盛放。南都讯罗浮山下,大片金灿灿的菜花在风中摇曳,引来八方游人。上周末,以“齐品菜心、乐享生活、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