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一家子:爸画画 妈刺绣 儿泥塑

东江时报 2020-01-02 08:52

王宇文(右)与陈圆芝。

王一域的泥塑作品——东坡居士图。

陈圆芝刺绣作品。

在市区东平,有这么一家子,空闲时间,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爱好:当爸爸的王宇文喜欢画国画,当妈妈的陈圆芝,是刺绣能手,当儿子的王一域,则喜欢玩泥巴。在市区东湖王宇文的工作室内,展出一家三口的作品:有王宇文的国画,陈圆芝的刺绣,王一域的泥塑。一家三口,堪称“艺术之家”。这个工作室,则是一家三口的“艺术世界”。

爸爸王宇文:画国画钟情古村落

工作室内,爸爸王宇文有不少国画作品:惠城区马安镇龙塘村的文氏宗祠,惠东县多祝镇田坑古村,龙门县永汉镇的鹤湖围……这些作品,都是王宇文到乡村采风时创作的。

王宇文是增城人,从小开始学画画,后来考上了广州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专业学校(现为郭兰英艺术学院)。王宇文1994年来到惠州,从事装修设计工作。2006年,生活渐入正轨,他便重拾画笔,画花鸟山水。王宇文特别喜欢古村的古味。王宇文觉得,传统古村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他从2008年开始画惠州古村落,以中国画形式进行系列创作。多年来,他创作了惠州市几十个古村落的画作。

近段时间,王宇文忙着去汤泉上课、写生。原来,“中国国家画院许钦松工作室基地”和“惠州市中国画学会文化交流基地”12月在汤泉落户,还有一个为期半年的免费培训班。许钦松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这是许钦松工作室在全国设立的第3个基地。得知有这么一个培训的机会,今年47岁的王宇文,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王宇文说,画了那么多年,自己似乎遇到了瓶颈,希望这次学习,能打破自己的瓶颈。

在汤泉,王宇文听完课后,就在汤泉进行写生,创作了两幅画。一幅汤泉九龙飞瀑图,是一个大场面的构图:青山翠谷间一泓瀑布凌空而下,倾泻在9个大小高低不一的深潭中,形成玉练串珠的奇景。山边的峭壁上还刻有“出山不浊”、“一洗胸中九云梦”两行大字。王宇文表示,当听了课后,他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在国画的世界里,王宇文自得其乐。

妈妈陈圆芝:以针代笔刺绣成痴

和先生王宇文不同,陈圆芝的艺术领域在刺绣,但是又与王宇文的艺术世界息息相关。工作室内,也展示了陈圆芝作品:《西湖春色》《竹林雅集》《清宫美人》等。其中,《清宫美人》系列刺绣作品甚是吸人眼球。作品中,柳眉凤眼、樱桃小嘴的宫廷美人,眉眼生动,形神兼备,颇有“芙蓉为面,秋水为眸”的意境。细细观赏,是越看越有韵味。

“前两个月刚完成第三幅《清宫美人》系列作品。《清宫美人》上稿采用传统的勾线上绷法,以针代笔对清代人物形象进行刺绣再创造。”陈圆芝说道。生于广东汕头的陈圆芝,自幼受到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的熏陶,掌握了潮绣的多种针法。

为了能将画面绣得更好,她还向丈夫王宇文学习画国画,夫妻俩常常商量一幅绣图需如何构图、如何布局。跟着丈夫学习了多年画国画,陈圆芝根据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的一幅国画作品,创作的刺绣作品《竹林雅集》,在参加第三届广佛肇三地同城工艺美术邀请展时,获得工艺美术精品评比金奖。

多年来,陈圆芝主动吸收借鉴其他刺绣流派的艺术表现手法,以针代笔,以线代色,逐渐形成了似画是绣、精妙细腻的个人风格。陈圆芝从2018年开始创作《清宫美人》系列作品,每绣一针都要细细思考,还要站起来远观效果。

花费了1年半时间,《清宫美人》系列作品终于创作完成。作品在平绣的基础上综合了珠绣、盘金绣、钉线绣、钉绒绣、打籽绣等多种绣种,形成色彩鲜明,富丽典雅的绣面,更凸显了浅浮雕的立体艺术效果,体现刺绣的美感。陈圆芝表示,还想继续创作第四幅《清宫美人》系列作品,形成四条屏,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儿子王一域:玩泥巴创作苏东坡塑像

儿子王一域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对艺术也有独到的创作。工作室的一个展示柜里,展出的是王一域的泥塑:一个展开翅膀身上写着“吉”字的大公鸡;挥舞球棒打高尔夫的少年;可爱的长鼻子小老鼠……惟妙惟肖。

王一域今年读高一,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也深深沉醉在艺术的世界中。小时候,父母亲外出写生时,就会带上王一域一起去写生,当父亲的王宇文还手把手教儿子如何写生。为了让儿子能接触更多艺术门类,王宇文还让儿子从小学4年级开始跟着一位泥塑大师学泥塑。在泥塑大师和父母亲的指导下,王一域创作出不少泥塑作品。

有一次,王一域和父亲去看关于苏东坡的歌舞剧。王一域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一直想创作一件苏东坡的泥塑作品,展现苏东坡大文豪的气质。演员在舞蹈动作中诠释苏东坡,给了王一域很大的灵感。舞台剧结束,王一域回家后参照一些图片,花了几天时间,创作了3件苏东坡泥塑作品,神态动作栩栩如生。

为了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今年整个暑假,王一域都在市区桥东的东坡祠景区当文化志愿者,每天到东坡祠景区写生。王宇文每天都会检查儿子的写生本,父子俩还常常探讨某个地方该如何画才比较好。王一域觉得自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家里就有两位“老师”,随时随地可以请教,他希望日后能考上理想大学继续深造。“平常在家我们经常是一个捏泥,一个画画,一个刺绣。大家都有自己的艺术世界,互不干扰,但又相互学习。”王宇文说,一家三口因艺术而其乐融融。

文/图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新闻推荐

关于惠东县X213黄大线升级改造工程 港尾港大桥项目海域使用前公示的通告

惠东县X213黄大线升级改造工程港尾港大桥项目宗海位置图为推进惠东县X213黄大线升级改造项目,惠东县交通运输局提出申请,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