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八”行动聚焦教育短板 高质量发展回应群众期待

惠州日报 2019-12-26 11:19

少先队入队仪式现场。

“农耕文化 根脉相传”寻农记研学活动让孩子们体会耕耘辛苦。

孩子们在学校门口开心合影。

校运会上,孩子们精神抖擞。

新任教师跟岗学习活动。

今年是教育系统“深化改革年”,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惠城区教育局见行见效推进“六七八”行动,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国内一流中心城区。

“六七八”行动聚焦教育热点和短板,包括教育教学成果、师者风采、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艺术成果、体育成果等“六”大板块展示;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惠城气质、教育信息化水平、资源配置、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队伍精气神等“七”项工作提升;以及党团队工作、研学旅行、家校社联动、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科研管理、教研水平、学前教育等“八”个方面突破。

它显示了惠城教育新起点上再出发的决心:打出系列民生实事“组合拳”,使出一批群众认可的“硬招数”,做好汇聚教育正能量的“加法题”,进一步扩充优质资源,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

【 教育均衡 】

加快推进新学校建设扩充学位

“新学校真漂亮,设施齐全,空气也特别好,教室里一点异味都没有。”“以前每天要提前一个小时坐校车,现在新学校走几分钟就到了,真方便!”……今年9月,惠城区有4所新建学校开始招生,新增公办学位7350个。开学典礼上,家长们纷纷为新学校的落成“点赞”。

学位是家长最为关注的教育资源。2019年伊始,惠城区教育局就将“提升教育资源配置”列入“六七八”行动当中,以基础建设填补学位缺口,缓解供需矛盾。按照《惠州市惠城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2)》的时间节点、学位紧缺片区的需要,做了大量工作,加快推进一批学校建设,扩充学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的获得感。

今年以来,惠城区新开办幼儿园20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035个;第十一小学(南校区)、第二十八小学、第四十二学校和第四十六学校等4所学校正式招生,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7350个;大力推进第五中学等6所学校扩建项目,启动新第五小学等6所学校建设。

记者了解到,惠城区2019年10项民生实事中,第十一小学(南校区)、第二十八小学、第四十二学校和第二十五小学二期、德威学校二期等5个项目囊括其中,列入今年民生实事的学校建设项目。第二十五小学二期、德威学校二期已进入收尾阶段,5个民生实事项目按计划如期推进。同时,第五中学和河南岸中学扩建项目、南坛小学鼎峰分校二期、教师发展中心项目,已进场开工建设。

目前,该局正与代建部门合力筹建新第十六小学、第三小学、第三十一小学、第四十一学校、第三十九学校二期等学校建设项目;教育局正全力推进中大南方学院附属学校、保利万象广场配建小学、金融街配建等学校,以及德威江誉诚、保利香槟花园、奥园誉山湖、隆生金山湖中心、中海配建、隆生西江花园配建、海伦湾等幼儿园的建设。

与此同时,今年该局修订出台了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实施办法,提供了4020个积分公办学位。更多随迁子女留在惠州升学,让旅惠人员对惠州的归属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探索集团化办学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近日,以惠州市第十小学为龙头的教育集团,在第四小学开展了桥东历史文化专题讲座暨校本课程建设分享会,市第十小学、第四小学、第二小学、长湖苑小学、第六小学及联动学校汝湖中心小学的参与老师们从中受益匪浅。

今年惠城区探索集团化办学,以第五中学、第十小学、第十一小学为“龙头学校”组建3个教育集团,整体提升全区中小学办学质量。各教育集团成员学校经常开展交流活动,相互促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集团化办学,在惠城区已有先例。此前,第四中学、田家炳中学已加入惠州一中教育集团,采用“同管理、同教研、同评价、同结对”的“四同”办学模式,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组合,充分发挥了优质学校辐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9年惠州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安排中指出,“鼓励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各县(区)至少建成1个教育集团”。以此为契机,惠城区研究制定了《惠城区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试行)》,组建第五中学教育集团、第十小学教育集团、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等3个教育集团。其中,第五中学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是五中,成员包括中建麦绍棠学校、惠南学校;第十小学教育集团龙头学校是十小,成员包括二小、四小、长湖苑小学;第十一小学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是十一小(含南校区),成员包括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第十一小学方直分校。

通过集团化办学,惠城优质教育资源将不断由中心城区向非中心城区辐射延伸。

“我们要求各教育集团必须做到六个"共":管理共治、师资共享、研训共促、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特色共育。”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教育集团内,将探索推进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交流,通过统一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发挥集团集体备课作用、加强教学质量检测监控等途径,来实现成员学校的共同进步。

集团化办学,让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走到孩子身边,让家长不必再“舍近求远”,其获得感、幸福感将大幅提升。

【 队伍建设 】

内外兼修严抓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担当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战士”。人才培养质量如何,社会对教育的直接感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惠城教育“六七八”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队伍建设要见新突破。

如何突破?这一年来,惠城区教育局一方面严把入口关,招聘教师、任用干部时高标准、严要求,确保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加强队伍管理,创新管理方式,提升队伍精气神。

2019年,惠城区教育局坚持任人唯贤、以人为本、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共提拔任用校长8名、副校长16名;坚持“阳光招录,逢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严格的公开招聘,招聘编内教师258名,同时为满足新建学校及其他学校扩班的需要,合同制教学人员在原有1637人的基础上,再增加招聘226名,为惠城教师队伍充实优秀人才,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该局不断深化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学校教师合理流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制度保障,先后制定《惠城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意见(试行)》《惠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方案》,创新交流机制,加大交流力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2019年,全区交流教师351人,推动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教育均衡效果进一步显现。

该区把每年9月确定为师德师风纪律教育月,严抓师德师风建设,营造环境与规范自律内外兼修。全区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纪律教育、师德师风专项巡查整治活动,重点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举办谢师宴、升学宴,侮辱和体罚学生等违纪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台账,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和“师德污点记录”制度,并载入个人档案。教师从教行为进一步规范,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

构建“立体培训体系”提升教师水平

“近年来,我们学校老师们学习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学校每年的培训经费都用足、用光。作为校长,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此。”日前,在和记者聊起教师培训现状时,市华侨中学校长叶文忠高兴地说。

不仅是华侨中学,惠城区各校的老师们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来自惠城区教育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惠城区教师每年参加区级以上各类培训都达数十项。数字背后,是惠城区教育局把“培训”作为重要突破口、切实提升广大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决心。

“我们要建立区级教师及校长培训专家库,推进教师培训精细化发展,以师德培训、学科培训、片区培训、校本培训、领雁培训为抓手,以区内+区外、线上+线下、示范+实践的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惠城区教育局近年致力于完善教师的“立体培训体系”,打造教师培训的多种平台。这一体系包含五个层次(国培、省培、市培、区培和校本培训)、六种形式(委托培训、网络培训、结对培训、教研活动培训、跟岗培训和集中专题培训)、七大板块(全员培训、新教师培训、学科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干部培训、培训者培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之一,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助力惠城教育教学质量高位运行。

在2019年里,惠城区教师们参加了区级以上各类培训48项,约16650人次接受培训,其中省级以上培训1214人次。同时,惠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已完成建设前期工作,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正式投入运作。

加强培训支持体系建构,推进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惠城正以高素质专业化为培养目标,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良好局面。

通过培训比赛严抓教育质量

惠城区教育局在注重教师培训的同时,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赛事。由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决赛”日前落幕,惠城区参赛的教师不畏强手,凭借扎实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以及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得到评委们的充分肯定,并取得优异成绩。有3位教师获得省一等奖,5位教师获得二等奖,4位教师获得省三等奖,为惠城区代表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5个学段15个学科。参赛选手均为全省各地市和省直属学校层层选拔的40岁以下青年教师,以提升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决赛分为教学基本功展示和课堂教学展示两个阶段。每个学科有22名教师同台竞技,均由各地市、省直单位以第一名成绩参加省决赛。总分前4名为省一等奖,5至10名为省二等奖,其余为省三等奖。惠城区选送的教师能在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比赛中,无论是参加人数,还是获得一、二等奖人数,均居全省前列,实属难能可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评优活动获国家级奖励1145项、省级82项、市级1436项。学生参加各类艺体比赛竞赛获省级奖项50项、市级103项、区级480项。

【 学前教育 】

新增优质学前学位6650个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带来的新一轮学前入园潮幼儿园学位也持续霸屏家长心目中的“热搜”。对于家长来说,娃能就近入园、入优质园,学费还不贵,那就完美了。2019年,惠城教育“六七八”行动提出,学前教育要见新突破,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惠城区有幼儿园255所,66814名幼儿,9301名教职工。其中省一级幼儿园4所,市一级幼儿园99所,优质园共103所,占比达40.4%,全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11所,占比达82.8%。规范化幼儿园占比达99%。

“截至目前,惠城公办幼儿园(含公办性质园)达66所,占比达25.9%,已接近《惠城区第三期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的30%的目标;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已提前完成占比80%、95%的目标,逐步构建起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2019年里,惠城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持续良性发展,使得惠城区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全年开办幼儿园20所,新增学前学位7035个;筹设普惠园7所,拟新增学位2520个。对在普惠性规范化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该区实行财政补助每生每年补助400元,一年来,共资助14685人587.4万元。对在园就读的困难儿童每生每年补助1000元,共资助816人81.6万元。

为了满足家长对优质学位的需求,该局积极推动各幼儿园开展等级创建和等级提升工作。一年来,东方幼儿园等13所幼儿园顺利通过了市、区一级幼儿园的复评,惠南幼儿园等19所幼儿园顺利通过了区一级幼儿园评估,奥珑湾幼儿园等20所幼儿园通过规范化验收,新增优质学位约6650个。

规范办园行为 提高幼师水平

“快看,你家娃的幼儿园年检合格了吗?”今年5月底,惠城区幼儿园2018年度的年检结果出炉,共评出幼儿园“合格”246所、“基本合格”3所。家长们奔走相告,纷纷上网查看。

作为办学质量的一个参考标准,惠城区教育局每年组织的幼儿园年检,备受家长的关注。每年3月至5月,该局都会组织年检小组进入全区托幼园,进行细致全面的年度检查,并公开发布年检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倒逼各园举办者不断规范办园行为。

为完善幼儿园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办园质量,该局在春秋季开学都会组织幼儿园开学检查,并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回头看”;对校车管理、接送流程以及卫生保健、流行病防治等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大检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幼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也是家长们的关注重点,“我们的做法是,明确培训培养任务,让幼儿园教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在学习中提升。”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年来,该局为幼儿园教职工开展了多种免费培训服务,包括保健员上岗培训班、名园长工作室送教下乡、入园诊断活动、幼儿园园长骨干园长高级研修班等,还鼓励幼儿园在职老师参加全日制大专班,提升学历。

今年以来,惠城幼师们参加了大量的“业务练兵”,比如,优质园教学开放日观摩活动、公办园的半日交流展示活动、教育教学心得分享等,从中提高业务技能。今年全区幼儿园老师提交论文380多篇。

该局还选派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督教”,开展“公+民”(公办园+民办园)“名+民”(名幼儿园+民办园)结对帮扶等活动。今年,共有24对48所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他们将通过团队建设、跟岗活动、组织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研讨会等,促进幼儿园和老师全方位提升。

【 惠城气质 】

“三培育一评选”

推进气质少年培育工作

一年前,如果问你“惠城区学生气质是什么?”估计你会一头雾水。今年,惠城区教育局创新形成“知书达礼 阳光向上”的“惠城气质”内涵表述,并在全区广泛开展惠城学生“气质”培育活动,让“知书达礼 阳光向上”的惠城气质深入人心。

为进一步提升惠城学子气质,惠城区教育局制定了惠城气质学生培养方案,全面实施“三培育一评选”工程,培育充满理想、热爱生活、朝气蓬勃、自信自强、乐观向上、知识丰富、兴趣广泛、品行端正的学生。

“以全面推进书香校园工程为抓手,丰富学生品质内涵;以培育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涵养学生阳光心态;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手段,美化学生言行;以气质少年系列评选为平台,树立阳光向上少年标杆。”该局局长林初明要求各学校要将培育活动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教育形象的有力举措,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提升格局、开创工作新境界的现实需要,培养具有鲜明惠城气质的新时代学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首先是书香校园培育工程。每所学校须完成“三个一”工程,通过建设一座校园阅读中心(或校园书吧)、至少开发实施一门阅读类课程、组织开展一系列读书文化活动等举措,提升师生及家长的阅读品质,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阅读文化,有效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学生品质内涵。

此外,各校还着力于心理、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实施积极心理培育工程,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实施文明礼仪教育工程中,则侧重开展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培育具有“知书达礼,阳光向上”气质的惠城学子的基础,并结合文明创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让广大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

惠城区教育局开展了气质学子系列评选工程,树立“阳光气质少年”典型。最后河南岸中心小学肖若钰等60名同学被评选为“2019年惠城气质少年”,在各媒体平台及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进行了宣传和展示,给全区青少年树立起了鲜活的榜样,引导同学们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2019年,惠城区还有5位学生获评惠州市“新时代好少年”,4位学生获惠州市“新时代好少年”提名奖。

【 研学旅行 】

“研学”为主“旅行”为辅

“参观叶挺故居、腾云学堂、叶挺铜像等,睹物思先烈,了解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增进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水口中心小学六年级师生到叶挺将军纪念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体会。

今年以来,惠城区许多学校都开展了研学旅行:到叶挺将军纪念园重温革命历史、追忆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精神力量;到惠州西湖参观学习,徜徉在惠城无边春色中,体验惠州历史文化,感受浓厚的人文底蕴;开展茶文化研学旅行,探寻茶文化知识,陶冶情操知晓礼仪……研学旅行成为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欢迎的一项活动。

“研学旅行要见新突破”,这是惠城教育“六七八”行动的八个“突破”之一。惠城区教育局倡导各校因校制宜开展研学旅行,与广东特色、惠州特色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中华传统美德、光荣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以及地域特色文化,激发师生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各校师生对此热烈响应。“玩与学相结合,太有趣了!”

“研学旅行以研为核心,以学为目标,以旅为载体,以游为实践。它是以研和学为主,旅行为辅的,重点要在"学"上做文章,"游"要为"学"服务。”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学旅行(研学实践)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有计划组织安排,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的专题教育活动。研学旅行通常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时间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原则上每学段学生至少要参加一次,其他年级原则上不安排外出型的研学旅行。

【 校园文化 】

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一年级新生入学,先拜孔子行拜师礼;寒假作业是给长辈敬茶,学习中华茶文化;学校收集了客家传统生产工具,教学生了解惠州民俗……日前记者在新湖小学采访时发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无处不在,同学们谈吐举止彬彬有礼,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惠城区一直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今年“六七八”行动中又特别提出要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在实践中,惠城各校以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各中小学开展各类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200多场,如河南岸中心小学举办“诵中华经典诗文,筑闪光气质少年”中华经典诗文吟诵比赛;富民小学围绕《小学必背古诗80首》举行了首届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第二小学举办了“诗词大会”……

如何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最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定好方向,搭好平台,用好资源,探索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及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提高文明素养。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在惠城区不少学校也得到了展示和传承。今年3月,在河南岸中心小学、新湖小学、第二十六小学、第二十九小学、下埔小学分别举办了黄梅戏表演活动。此外,还由惠南学校作为带头示范校,开展戏曲讲座,进行全校性的戏曲课间操,在三至六年级开展戏曲社团学习,除学习唱、念、坐、打外,还进行手、眼、身、步、法等身段训练,该校《校园小戏迷》参加惠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一等奖,参加广东省第六届艺术展演获戏剧组二等奖;排练的教师戏剧《三更鸣鸡叫》获惠州市教师艺术展演戏剧专场一等奖。

“一校一特”“一校多特”各美其美

在惠城,每所学校都有她自己的“性格”,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成为文化的载体,处处有教育契机,展示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鲜明的教育特色。

全区各中小学加强建设学校科普教育阵地,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在惠州市第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区代表队获奖作品占全市获奖作品的1/3。在第25届广东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褰上,南坛小学获惠州市唯一的省一等奖。九中和五中选手代表惠州市参加第十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此外,南坛小学获评“惠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九中和十一小申请成为了广东专利教育试点学校。

各校积极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实验小学,每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各班都进行“美文大家读”;教师每周引导学生写读后感,优秀作品进行展示。阅读与写作两翼齐飞, 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我区鼓励各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师生共同编制校本课程教材,设计校本课程活动。”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十小学、文星小学等校编写了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第十一小学、第二小学等学校在校史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九中学、麦地小学、第七中学等校在心育方面率先进行了探索。

惠城区在打造各校校园文化之时,尤其注重“各美其美”的特色化,避免“千人一面”。鼓励各学校充分挖掘内涵,开展“一校一特”“一校多特”的特色建设活动,走“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发展路子。现在,惠城区已经形成了演达中学的“演达文化”、马安中小学的“忠孝文化”、小金口中学的“麒麟文化”、第四小学的“桥东文化”、下角小学的“客家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的“三生文化”、水口中心小学的“善水文化”、新湖小学的“幸福文化”、河南岸中学的“社团文化”、第九中学的“民乐艺术”、中堂小学的“书法艺术”、第十一小学的“游泳”等学生素质培养特色;形成了第五中学的“精细化管理”、惠台学校的“六同教育”、麦地小学和实验小学的“书香校园”等现代学校管理特色。

其中东江小学等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第十一小学、第九中学等被评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第五中学和麦地小学等被评为“惠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林奶花 通讯员黄胜海

新闻推荐

雅居乐白鹭湖体育旅游 小镇挂牌3A景区

12月14日,“山间白鹭·乐活惠州”惠州雅居乐白鹭湖体育旅游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授牌仪式暨乐活嘉年华活动在惠州雅居乐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