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 鼓声铸龙魂 揣梦高歌行

惠州日报 2019-12-26 11:10

鼓舞教育是市第二十六小学特色。

运动场上健儿飞奔。

市第二十六小学开展“鼓舞士气 爱我中华”——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快闪活动。

鼓韵声声,道不尽中华风光;龙魂绕首,铸不尽铿锵梦想。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本着“鼓舞飞扬,积极人生”的办学理念,以“鼓韵励志 舞动人生”为校训,“明德、诚信、团结、奋进”为校风,“博学、乐教、善导、精进”为教风,“励志、乐学、善思、勇进”为学风,重点打造具有鼓舞文化特色的品牌学校, 以“鼓”的精神,“舞”的力量,注重鼓励教育,激励师生树立“积极人生”的价值观,建设成为一个“让教师尽心、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的“三心”幸福校园。

综合实践接地气 学科融合蕴情景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市二十六小通过摸索实践,多渠道建立和拓展综合实践教育场所,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把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综合性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课堂转型和学生健康发展。

废纸再生创新意

学校通过打造再生纸操作间,开设“废纸的美丽蜕变”综合实践课程,孩子们用旧纸张、废报纸等资源,回收碎成纸浆,最后做成一张全新的“纸张”。

“废纸的美丽蜕变”让孩子亲身体验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促进了各学科的融合,让孩子全面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老师引领孩子了解垃圾分类,讲述纸张的循环再造功能及环保知识;数学课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周长、面积等知识制作纸膜工具;综合实践课老师讲解演示手工造纸步骤,学生亲自体验废纸再生的制造过程,从浸泡纸浆到晒干成纸,亲力亲为生产环保纸;美术课老师则引导孩子利用蜕变的纸张创作绘画、创意手工;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则给孩子普及中国造纸术的源生。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感受古代技术生产的过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助于他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厨艺学习香满园

学校还建设了厨艺操作间,开展“我是小厨师”综合实践课,贯穿孩子家校生活。孩子认识菜品、在科学课上学习营养搭配、在数学课上学习买菜计算、美术课学艺术摆盘、在综合实践课上学习洗菜和做菜、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学习餐桌礼节,一系列学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利于培养文明礼仪、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弘扬传统餐桌礼仪。厨艺课不仅锻炼厨艺,提升劳动兴趣和素养,文明礼仪也入脑入心。同时安排适量厨艺及家务劳动作业,弘扬优良家风,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农作种植出真知

学校拟建设“水稻试验田”基地,将选取教学楼前空地作为水稻试验田。在这里,科学老师可以宣讲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生物生长的基本规律等常识;综合实践老师带领孩子亲自参与从播种到晒谷等一系列传统劳作过程;数学老师将引领秧苗测量、记录生长情况;美术老师将引导孩子进行水稻写生、用稻秆进行创意编织,道德与法治老师结合原始劳动工具,弘扬劳动和勤俭美德。

水稻田还将融合产生语文古诗课堂和写作课堂等,感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写下田园诗意。打好的稻谷由学生们义卖,卖的钱再用于田园维护和管理,或者给“我是小厨师”课程提供资源,产生系列成就感效应。

“我是小厨师”、“水稻试验田”和“废纸的美丽蜕变”等综合实践类课程尊重个性、面向全体、重视体验,当中有很多德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打破了学科界限,让学生亲身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轻松自然地掌握知识,使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走出课堂、理解知识。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主张,即“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创编鼓舞大课间 艺体飞扬筑人魂

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鼓动人,把加强中小学生艺体教育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秉承“鼓舞飞扬,积极人生”的办学理念,围绕艺体教育与传统鼓文化相融合这一要点,从加强艺体师资队伍建设,到提高艺体课堂教学质量,再到积极开展各类艺体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如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体魄素质。

鼓舞课间操诠释大课间创新性

市二十六小自编了特色校本课程《鼓韵》。孩子们通过学习,都能熟练掌握鼓舞操,为乐感的培养、节奏感的建立、识谱的能力等基本音乐素养打下坚实基础。除校本课程学习外,学校还积极整合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科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鼓舞文化相融合,创编了特色鼓舞大课间,诠释大课间的创新性与兼容性。

鼓舞课间操作为该校特色体育大课间,集娱乐、健身、表演于一体,活力四射,青春动感,富有传统韵味,深得学生喜爱。鼓舞大课间由三大场景组成:动感啦啦操、传统鼓舞操以及静心诗吟操。根据孩子的身心特色,学校专业教师通过选取音乐,编排动作,变化队形等方面创编,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艺体技能,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和协调性,以释放孩子们的纯真天性。在音乐的引领下,整个大课间动静有序、张弛有度,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校园“卡路里”得到了真正的燃烧。

鼓舞活动打造新式文化教育阵地

如果说教学是珠子,那么活动就是针线。市二十六小积极结合节日及节点,以特色鼓舞大课间为艺术载体,穿插教学知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排丰富多彩的大型鼓舞操系列活动,通过创编富有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的鼓舞活动,打造新式文化教育阵地,充分展示鼓舞教育成果和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在学校生活中发现美、展现美、创造美。如开展国庆“鼓舞士气,爱我中华”德育快闪活动、一年级入学“授鼓礼”等系列活动。

学校举行一系列活动,以融合式、浸润式、生活式的文化阵地渗透师生、深入家庭、辐射社会,活动面广、宣传力强、影响力深,充分展现新时代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实施中达到主题内容仪式化、表现形式艺术化、活动载体多样化、教育效果内在化,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师生家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魂,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提高青少年美育素养。

小细节大德育 彰显育人魅力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从细节入手,把德育的大概念、大目标,细化成可视可感的基本德育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德育活动。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细节中唤醒自身成长的自觉性,让灵动的教育细节闪现教育的智慧,彰显和谐的育人魅力。

“红马褂”指导学生文明礼仪

每天早晨都有“红马褂”活跃在校门口,那是教师志愿者服务队和值日生小干部。“红马褂”以身示范,对学生的文明礼仪、仪容仪表进行指导,传承尊师礼仪,弘扬爱国精神。放学铃响,教师带队,“归程队”整齐有序走出校门。在队形队列规范中,学生学会了遵守秩序,谦虚礼让。

学校的每一项德育工作,教师都是先行者。全校教师身体力行,参与到学校劳动教育、卫生教育的每一个点滴细节中。教师动手扫地、拖地、抹窗、擦门,以身示范,教授学生打扫和保洁的方法,在劳动中育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品质。办公室、教室里人走灯灭,厕所里人离水关,潜移默化,教会学生绿色环保、节约资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间处处是德育 校园正能量爆棚

结合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学校创造性地寓德育教育于学生课间游戏活动中,进行了“快乐游戏十分钟,道德成长每一天”活动。学生在享受课外生活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体会到了集体精神,还感受到了创新的乐趣。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习惯、执笔习惯,学校在每天的午写时间进行坐姿操、执笔操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执笔。

此外,学校还开展“校园正能量瞬间”活动,用摄影、画笔、文字等形式记录校园里学生的良好行为,如坐姿端正、认真打扫、帮助同学、尊敬师长等正能量瞬间。形成人人参与,互相督促的德育氛围。同时,组建“校园护卫队”,每天督查各班教室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节电节水、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礼仪行为,按照标准打分,将评比、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上每天公布一次,并将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鼓舞文明班级”的评比中。

通过一系列细节工作,德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校园内讲文明礼貌成风,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现象层出不穷。

社团轻骑兵 习艺伴成长

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以城市少年宫为依托,开设鼓舞社团18个,兼具艺术、体育、传统、科技等类别,旨在塑造学生的强健体魄、书香气质、才艺技能和创新意识。学校社团活动遍地开花、异彩纷呈。

社团配专职辅导员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将学生社团的建设纳入工作计划,社团活动纳入课程,每个社团配有专职辅导员,辅导员来源于学科教师、家长、社会专业人士。各学科教师挖掘自身兴趣和特长,与生同乐;专业领域的家长走进校园,躬身教育;社会专业人士引领示范,拓印、扎染、皮影戏等传统民间艺术走入课堂。鼓舞社团覆盖全校师生,教师因材施教,传道授业;学生孜孜不倦,兴趣盎然。

学校以学生兴趣为点,以社团为面,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生学有所成,乐思善行。

学生社团成果丰硕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学有理论,行需实践,搭建平台显本领。

校内,筹划每年度“鼓舞”艺术节,通过表演、讲座、竞赛、实践等形式,展示社团的育人成果。校外,学校带领学生将鼓舞社团特色项目送入社会大舞台。2019年惠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师生硕果累累,其中,作品《“垃圾分类”管道》蟾宫折桂,喜获一等奖。广东省中小学生定向运动联赛,该校取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的佳绩;二胡《赛马》参加市里展演;朗诵作品《仰望国旗》代表惠州市参加“我爱你·新中国”经典名篇诵读全省总决赛。

辛勤耕耘,硕果盈枝。鼓舞社团项目秉承“鼓舞”办学特色,学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准绳,为学生搭建成长舞台,培养特长,渗透智行。师生各有所长,知行合一。鼓舞社团项目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启迪学生心智,播下正能量种子,延伸社会。鸟之双翼,车之双轨,知行合一,至臻至善。

学校简介

南山之麓,青崇翠岭;朗朗书声,鼓声清鸣。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地处尖峰山下,位于惠城区鹅岭南路117号嘉逸园小区内,学校占地面积约150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485.86平方米,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办。作为一所六年制公办小学,目前共开设32个班,共有学生1623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教育明珠。

惠州市第二十六小学的学校特色是鼓舞教育,特色项目是“三乐一园”,即“快乐社团、快乐体育、快乐阅读”和“德育生态乐园”。

市二十六小学积极寻找鼓舞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契合点,秉持着“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每一位学生创造积极的人生”的办学宗旨,怀揣“踏实如山,戮力同心”的二十六小精神,以“鼓韵励志,典范人生”为德育理念,以“以人为本,唤醒激情,舞动生命”为安全理念,以“鼓励、唤醒、鼓舞”为教学理念,以鼓舞文化为株,将德育、教学、安全这三朵生态之花齐头绽放。学校在文化中挖掘教育价值,将具有鼓舞内涵的“文化名片”形成办学核心价值观,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确立了正确导向,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自开办以来,师生获各级各类奖项600多人次,在市、区学生抽考中名列前茅,学校连续多年荣获“惠城区综合质量优秀奖”。

部分荣誉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

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广东省少先队优秀大队

广东省少先队优秀中队

惠州市标准化学校

惠州市绿色学校

惠州市文明校园

惠州市红旗大队

惠州市安全文明学校

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研究实践基地

惠州市第七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旭日奖”

惠州市少儿围棋赛团体银奖、铜奖

2018年RoBoCom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挑战赛优秀参赛单位

惠州市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集体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通讯员温慧玲 曾丽婷

新闻推荐

惠州市人大召开《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实施准备工作推进会

惠州日报讯(记者黄晓娜通讯员张艺子)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实施准备工作推进会,市人大常委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