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国资委在主题教育中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省内首创联动机制高效处置“僵尸企业”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国资委系统聚焦主责主业破解发展难题,一方面高效推进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处置,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全力推进重点民生项目、市政设施建设,为惠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民生服务保障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协同市法院创新探索“僵尸企业”司法出清路径
惠州市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存在数量多、遗留问题复杂、处置难等问题,如何依法依规推动其高效出清,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记者了解到,为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性、民生性、战略引领性产业和领域集聚,市国资委协同市法院创新探索“僵尸企业”司法出清路径,经报请市政府出台了《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惠州市企业破产处置工作司法与行政协调联动机制的通知》,在全省首创行政与司法联动机制,建立起联席会议机制、风险预警机制、财力保障机制、政策支持机制和打击逃废债机制等5项全方位的联动机制,为司法处置模式的有效实施建立了长效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先易后难的思路,首批在市属“僵尸企业”中筛选出51户“四无”企业申请强制清算,由市法院受理后依规选定具备实力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担任清算组依法进行清算,最后由市法院依法裁定清算结果并终结强制清算程序。第二批149户企业的司法处置工作正在实施,其中143户法院已经受理,预计很快就可基本完成。
根据统计,惠州市国有“僵尸企业”总户数为510户,已处置完成209户,其中市属127户已处置完成106户,市属“僵尸企业”处置进度达83%,超出年度预期。目前,“僵尸企业”出清整体工作正在按步骤推进,力争在2020年完成市属“僵尸企业”出清任务。
加快推进大沥片区6条市政道路施工
近期,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出炉引起全城瞩目,也让社会各界的目光更加聚焦惠州如何构建一流交通环境。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市交通投资集团聚焦智慧共享停车场、绿色石场、赣深北客运枢纽等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目前,智慧共享停车系统项目首个全自动机械式立体停车楼——演达立交南停车楼已正式动工建设。
同为市国资委下属企业的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也全力服务市政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沥片区6条市政道路施工建设。据介绍,目前,潼湖生态智慧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首期道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10.8亿元,智慧大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预估约6.9亿元,创新与总部经济区首期道路工程已交地1277亩(完成全部交地),智慧大道协调用地1913亩。
市港投集团则本着“建设国家一流港口”的目标,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启动了惠州和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的“惠盐组合港”通关一体化运作,并加强与中海油、中石化等企业对接,成立配套项目公司主动承担液体化工码头建设运营,加快推进埃克森美孚项目落地建设,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
截至11月利润总额比增78.8%
如何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市国资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主旨。活动中,市国资委把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攻坚克难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惠州市国有企业稳定发展。
其中,市交通投资集团通过将项目推进落实情况与集团总部部门、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挂钩,探索项目经理包干制等,推进考核评价解决效率不高的问题;联合兄弟国企及社会资本,按照BOT+EPC、BOO+EPC、EPC+F等创新型投资模式,组建了7家高质量混合型专业公司解决布局不优的问题。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针对融资渠道偏窄、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短缺举措缺乏、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探索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等多种投融资渠道。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市国资委所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利润总额18.5亿元,同比增长78.8%;上缴税金10.1亿元;资产总额649.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77.1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国有权益总额196.6亿元,同比增长25.8%,国有资产实现保值。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娄光辉
新闻推荐
今年前十月惠州执结案件超2.6万件到位金额110亿,市人大监督支持法院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各项工作落实
到位金额110亿,市人大监督支持法院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