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执法战 今年前11个月,惠州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18宗

南方日报 2019-12-24 08:45

惠州努力形成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环境的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执法战,图为蓝天白云下的惠城。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要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成效,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无疑是一把“利剑”。今年前11个月,惠州共依法立案761宗,移送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8宗,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18宗,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在彰显执法“刚性”的同时,惠州也在探索运用“柔性”手段,努力形成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环境的合力。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领域信访矛盾纠纷共梳理出57宗信访线索,现已全部办结。

“接下来,惠州将继续加强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继续开展强化执法专项行动。”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突出沙河、淡水河、潼湖等重点流域,继续组织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2020年度强化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保障全市环境安全。

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通讯员惠环宣

3208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整治

惠城区,对照“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清单,全区成立3个督导小组,督导各镇(街道)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关停要坚决、搬迁有去处、整改有标准”的要求,依法整治一个销号一个。

在大亚湾区,各街道对辖区进行多轮次的滚动摸底排查,及时上报区“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同步开展相关整治工作。

龙门县,落实全部“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的网格化监管,县、镇政府到职能部门“一盘棋”,通过网格化监管,确保企业整治到位,避免死灰复燃现象。

铁腕治理、重拳出击,至今年8月底,全市3208家“散乱污”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率100%。

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综合整治是惠州开展环境执法行动的缩影。今年以来,惠州落实《惠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2020年度强化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组织专项行动14个轮次,发现并交办环境问题956个。同时,跨区域联合执法,组织开展深惠淡水河流域、花地季度联合交叉执法2次,开展淡水河流域深惠联合执法“百日行动”10周,出动执法人员911人次(其中惠州472人次),检查企业263家(惠州110家),发现37家企业涉嫌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惠州16家,其中2家企业被查封,14家企业被依法立案查处)。

此外,惠州大力推行“双随机”执法检查。全市共抽查重点源299家、一般源986家、特殊监管企业14家,同时随机抽取2598人现场执法检查。前三季度双随机完成率、公示率均为100%。

还有推进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截至8月25日,全市县级饮用水水源地37个环境问题(原清单内17个,新排查发现20个)已全部完成整治,完成率为100%。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惠州共出动执法人员65121人次,检查企业22028家次,依法立案761宗,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572份,处罚金额7690.3825万元。其中,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4宗,罚没金额1034.5万元,查封扣押案件50宗,限产停产案件23宗,移送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8宗,移送涉嫌污染环境犯罪案件18宗。

57宗信访矛盾纠纷全部化解

环境保护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吸纳公众参与、实行社会监督,才能让环境监管之眼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正确对待环境信访投诉,逐步化解“邻避”风险方面,惠州作出探索,为政府与公众共同治理环境形成合力打下基础。

为了排查化解涉环境领域社会矛盾和纠纷,惠州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的市涉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制定印发《惠州市2019年涉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垃圾处理项目、重大石化、涉核、交通基础设施、殡葬、固体废物等6个重点领域“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进行职责分工,依法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纠纷。今年还召开了全市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部门间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

同时,配合省联席会议开展防范化解环境社会风险培训班,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80人参加培训,全面提高环境社会风险意识,强化防范化解环境社会风险能力。

惠州市生态环境局成立了2019年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该局局长周文高任组长,对2019年环境保护领域信访矛盾纠纷全面梳理,将57宗信访线索列入攻坚专项工作,督促县(区)逐案落实“五定”(即“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解决方案、定解决期限、定结案标准”),目前已全部完成化解。

“目前,环境信访投诉仍高位运行,建筑施工噪声和商业宣传噪声增幅大,"邻避"风险等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信访维稳工作要进一步强化,不容有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将不断推进环境信访矛盾和纠纷化解攻坚,防范和化解重大项目“邻避”风险,以及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环境监管和环境治理中来,违法者才会越来越少,守法者才会越来越多,绿色发展理念才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推进镇(街)设立完善生态环境机构

环境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人的观念。

为此,惠州加强执法队伍全员和骨干培训。如举办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技术培训班,各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各饮用水水源所在地乡镇(街道)政府负责同志、相关工作和执法人员共130余人参加培训;又如举办了全市环境执法办案实战强化培训班,邀请河北“马倍战律师事务所”马倍战、彭旭玮、刘彦鹏3位律师,讲解“环境行政处罚十段诀”课程,150余名环境执法人员参加培训。

惠州还派出1人参加了生态环境部举办的“2019年第一期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实训班”,派出8人参加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办的“2019年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培训班”,派出33人参加生态环境执法远程岗位培训和考试。

“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继续开展强化执法专项行动。”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快推进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局队合一”建设,推进乡镇(街道)设立完善生态环境机构,推动生态环境执法重心下移,触角向下延伸。

新闻推荐

惠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万人次比增36.6%,增速排全国支线机场前茅

惠州日报讯(记者戴建通讯员秦海伟)昨日,惠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万人次大关,圆满完成全年旅客吞吐目标。自2015年通航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