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古老的浪漫! “00后”热情传唱“白字戏”

羊城地方 2019-12-20 10:13

周立卿在指导学生排练

登台表演

文/羊城晚报记者林海生

图/通讯员王锭铨

晚饭过后,散步在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大墩村,经常可以在村文化艺术中心前看到,惠东白字戏第一代非遗传承人、73岁老人周立卿与76岁老人陈光意,正默契地搭着戏,一旁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的年轻后辈们在观摩学习着;或是年轻后辈人唱着,两人从走位、动作、眼神、唱句、腔调等技巧上,给予耐心的指导……

白字戏是惠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惠东人喜爱,逢年过节、喜庆日子、庙会都要登台演出。每年农历六月廿六,大墩村会搭起舞台,一连四晚唱白字戏,庆祝村里的文化节“谭公诞”。这也是村里最为热闹的时候。

文脉档案

百年“白字戏”

白字戏指的是用海丰、陆丰方言(俗称“学佬话”)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陆丰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当地称中州官话为“正字”,称本地方言为“白字”,故名白字戏。早年白字戏传入惠东,受到广泛欢迎,成为逢年过节必备节目。

对比京剧等其他剧种,白字戏特点鲜明,它的音乐唱腔为曲牌联缀体,以重六、轻六、活五调为主,夹唱反线,辅以民歌小调,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故又俗称“啊咿嗳”。

在惠东,“啊咿嗳”来源又有这么一个传说:过去人们主要在家务农,多数没怎么出远门,村民之间联姻很常见。村里的小伙看上哪家姑娘,但又不好意思开口说,只好在户外放牛、干农活的时候,偷偷地对着喜欢的姑娘大声哼几句“啊咿嗳”。

大墩村白字剧团团长林石永笑着说,“啊咿嗳”在学佬话中可以取谐音为“爱你哟”。尽管现在村民思想开放了,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我爱你”,但时不时还是会用“啊咿嗳”来表达爱意,“是一种隐晦的浪漫。”

“按照历史记录来看,100多年前大墩村就开始传唱白字戏。”林石永介绍,以搬上舞台表演的戏班子形式来看,白字戏从60多年前开始。若从最早的即兴开唱形式算,已有100多年历史了。

身兼多行

“旧时,思想封建,男女地位不平等,女子上台唱戏在外人看来是抛头露面之举,家里人是不予支持的,新中国成立后,女子上台唱戏才逐渐被广泛接受。”周立卿说。她8岁那年,村里“谭公诞”请了海丰的剧团。期间,周立卿与同伴在外玩耍,模仿戏台上的演员唱戏,被当时剧团的“大师傅”一眼相中,随即拜入其门下,跟着一起学唱戏。

随后,陈光意等人相继加入,于1955年成立了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分工特点独树一帜,女子上台唱戏,男子后台负责音乐及后勤。每每搭台唱戏,团里的女子都要画上厚重的妆容,身着长衣厚衫,头顶繁琐的饰物,配上旋律优美的唱腔和优雅的动作,将戏曲中的爱恨嗔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白字戏分生、旦、净、丑、公、婆、贴7个行当,一个剧团,大概需要30多个演员才能扮演完这7个行当,但在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每个成员都可以身兼多行,扮演不同角色,20多个演员即可将白字戏唱响村野。

一度解散

“公公回宫对我讲,包卿私扣驸马郎,车辆停在户门前,唤归包卿问端详……”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大墩村文化艺术中心时,周立卿与黄春美、王雅诗等人正在排练《包公审美》,讲述的是包拯为秦香莲伸张正义,在太后及公主的阻挠下,排除万难,将抛妻弃子的驸马陈世美正法的故事。

林石永介绍,白字戏分为文戏与武戏两种。多年来,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自导自演了40多部历史名剧,《包公审美》就是其中之一。

但其实,这优越的成绩背后,埋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曲折沉浮的故事。当年稔山女子剧团成立后,经常送戏下乡,极大地丰富了当时村民的文化生活,彻底颠覆了“女子不如男”的封建思想,一度成为佳话。谁知在“文革”期间,剧团被迫解散,道具、戏服等均被销毁。

“剧团解散后,每每看到舞台,心里就痒痒的。”周立卿说。由于放不下心中对白字戏的热爱,2002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向当时的村支书林石永提了一个建议:“能否在‘谭公诞’期间,在请来的剧团唱完后,自己跟姐妹们组团表演个白字戏。”

当天晚上,周立卿的表演收获了很多观众。“我们只是想要过把瘾,没想到这么受人喜欢。”事后,林石永找到周立卿,两人一拍即合:林石永担任团长,周立卿任副团长,重建大墩村女子白字戏剧团。

重新起步

在村里一些热心人士、港澳同胞及数名老艺人支持下,剧团重新组建起来。大家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道具出道具,有戏服出戏服。

重组初期,林石龙父亲因从事的是音乐领域的工作,从小耳濡目染,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负责收集传统剧目的音乐,经常听CD记录其中的编曲。周立卿、陈光意等人则一边学习CD中影像资料并进行改编,一边教授给剧团里的新人。一时间,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一炮打响,成为周边乡镇的“名人”,经常会受邀外出演出。演出所获“利是”,也全部都用于剧团的运转,购买戏服和更新道具。

后来剧团逐渐步入正轨,吸纳了一帮黄春美、王雅诗等中青年爱好者。黄春美从小就喜欢古装角色扮演,“它对我来说很重要,是它告诉我‘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跟‘人生没有彩排’等人生哲理,教会积极地去面对生活,”黄春美说,“妆一画,戏服一穿,就要进入角色。”现在大大小小的节日,剧团都要为村民献上数曲助兴,周立卿说,有的时候不仅本村的村民看,许多周边乡镇的村民也会慕名而来。

00后加盟

现如今,许多非遗文化都面临着传承难题,但让人欣慰的是,每次稔山白字戏剧团一上台,台下“老老少少挤满一堂”,周立卿说,不少小孩子会趴到舞台边,“害怕被别人挡住视线。”许多十来岁的小姑娘都表现出了对白字戏的热情,跟着周立卿等老前辈们学唱、学演。今年20岁的王雅诗就是其中之一。

12年前,王雅诗才8岁,趴在舞台边看戏时,被台上表演的《剪月蓉》感动到落泪,演出结束后独自一人跑到后台,找到周立卿说:“师傅,我想跟着你们一起学唱戏。”后来,王雅诗上台表演的第一部戏也是《剪月蓉》。

王雅诗说:“白字戏是惠东的非遗,如果连我们自己人都不继承,就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它流失了。”除了王雅诗,周立卿将自己的孙女也引进了门,她的孙女今年18岁,从13岁起就跟着她上台表演,如今已是剧团里的主力成员。目前剧团里已有3名“00后”。

除了在大墩村演出,每逢庙会或是喜庆的日子、宴会等,大墩村女子白字剧团还会受邀前往惠东黄埠、平海、吉隆、铁涌、平山、多祝以及大亚湾区等地演出。演出期间,周立卿、陈光意等第一代非遗传承人也开始有意识地“让角”给年轻人。“火炬要一代代传下去。”周立卿说。

同时,大墩村对白字戏的传承与保护也高度重视,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下,村里专门兴建了白字剧公园,配套了白字剧活动社,营造出浓浓的白字戏文化氛围。

新闻推荐

“牢记使命,重返一流·高质量发展惠东乡镇行”成效凸显 乡镇高质量发展迎来更多契机和方略

游人在参观白盆珠水库。团友在梁化红军井体验打水乐趣。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摄日前,连续6站的“牢记使命,重返一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