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旅居养老目的地呼之欲出惠州或将首开全国先河 筹建“长者服务局”

羊城地方 2019-12-13 10:15

老人漫步在街头博罗县委宣传部供图

屹立了二百年的三栋镇“贞寿之门”牌坊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记者吴大海

图/通讯员王锭铨

日前,羊城晚报记者从正在筹建中的惠州市长者服务局(筹)处获悉,惠州将原来散落在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与原市老龄办的职责都交由该局统一对接,此举或将首开全国先河。未来,惠州将把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康养基地建设看作一个契机,计划建设全国旅居养老目的地,吸引活力长者来惠旅居。

惠州自古以来就有敬老孝亲的优秀文化传统。明清两代,政府先后旌表了数十位百岁老人,赏赐财帛、为其建立牌坊,多位孝子也先后涌现。今天,惠州市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76万人,占总人口的12.8%,老龄服务业、老龄健康产业初具规模,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座具有独特文化基因的惠民之州,即将惠天下之民。

首开先河成立专门机构让老人居家养老如在养老院

“如果一座城市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没有跟上来,那就背离了发展的初心,甚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辕北辙。”今年1月11日,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中共惠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一流的生活品质,体现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度超前的全民健身体系,还有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提升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设水平等各方面,让老老少少都有获得感、幸福感,“让‘新惠州’‘老惠州’都不辞长作惠州人”。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惠州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置筹备组,筹备成立长者服务工作专门机构——惠州市长者服务局(筹),专门负责老龄事业、产业。

据悉,原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老年福利和优待政策等职责,分别散落在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局与原市老龄办,今后这些职责与新增的长者人才管理服务和统筹推进老龄产业发展职责都将由市长者服务局(筹)统一对接。

惠州市长者服务局(筹)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惠州要建设两张养老服务网,包括实体的市县、镇、村三级服务保障网和虚拟的智慧长者服务保障网,为全市长者提供普惠养老服务。选择居家养老的,我们要提供‘点餐式’上门服务,像淘宝一样,轻松购买服务,让他们在家里就能体验到敬老院的服务”。

2013年起,65周岁以上惠州户籍老年人就可凭老年人优待证在全市范围内免费乘公交。该负责人表示,老年人优待证原来主要就是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功能较为单一;2019年10月,惠州市将老年人优待证升级为长者服务卡,逐步拓展助餐、社区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等功能,体现全社会对长者的尊敬和优待。

如今,长者只需拿起手机使用“粤省事”平台,无需提交任何证件、表格、纸质照片,一次不用跑即可完成长者服务卡与老龄津贴的申请。仅免交纸质照片一项,预计每年可为全市长者节省超过100万元。

服务更贴心,物质补偿也越来越到位。明清时期惠州就有旌表百岁老人的措施,这在今天的惠州变成了高龄津贴:2011年起,惠州市就开始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政府津贴,金额不断上涨,现行的发放标准为80-89周岁每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每人每月200元;10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500元。2018年,惠州市发放高龄老人政府津贴1.05亿元人民币,惠及全市7万多名老年人。

除了高龄津贴外,政府还出资为本市户籍年满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购买1份20元/人·年的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明年1月起,该保险的保障对象在原来7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础上增加60-69周岁低保、特困老年人,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表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使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孝敬’成为常态。”

未来畅想

整合特色资源

打造全国旅居养老惠州样本

老年人服务工作日渐受重视的背后,是正在改变的人口结构。2018年年底,惠州市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76万人,占总人口的12.8%,老龄服务业、老龄健康产业初具规模,老龄旅游产业、老龄文体教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老龄用品产业、老龄宜居产业、老龄金融产业刚刚起步,但老龄产业的发展尚存在问题。负责人表示:“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持续衰减。人口结构改变使需求结构也变了,那产业结构也必须调整,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惠民之州,如何惠天下之民?该负责人表示,惠州市可依靠石化和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建设国家老年产品用品研发制造高地,重点布局适老化智能居家产品、智能康复辅助器具、医养新材料、老年健康医药等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据悉,惠州市已有企业计划开始研发智能轮椅与能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的材料。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康养基地、建设全国旅居养老目的地,惠州有机遇,也有基础。”该负责人表示,今后会依托惠州市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以中医药资源、温泉资源、森林资源、滨海资源、乡村资源为基础,引进国际领先康养企业,规划建设康养小镇、医养小镇等。据悉,目前平安不动产就已在罗浮山建设中医康养产业园,占地约6400亩。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月湾、巽寮湾的滨海旅游设施、服务形成良好的发展优势,龙门县、博罗县等森林旅游酒店资源也十分丰富,惠州发展旅居养老服务具有独特优势。长者服务局(筹)将加强旅居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旅居养老服务和相关生活保障、交通保障、医疗保障等服务,让普通的旅游酒店通过植入医养、康养功能转型升级为康养酒店,以此吸引全国有旅居养老需求的活力长者来惠州旅居,发展旅居型养老服务新模式。

血脉传承

物质加精神奖励

惠州历来有敬老孝亲传统

今天惠州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源于几百年以来的培植与传承。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惠州人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何志成说,据《惠州府志》记载,明清两代政府都会以旌表的方式奖励百岁老人。“政府会使老人显著于闾里,从而达到鼓励风化的目的”。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明、清两代旌表的惠州百岁老人足有数十人之多,多有“旌表某某县百岁老者”的记载,政府会奖励财帛,为其建立牌坊、祠堂、石碑等礼仪性建筑。清代归善(惠阳古称)县寿妇冯张氏,一百零二岁时五世同堂,官府赏上用内造绸缎一匹、银十两;嘉庆年间,惠东县多祝镇武进士萧凤来的父亲萧元高乐行善事,其妻曾氏寿八十,官府赐建“介寿贻谋”石牌坊。

这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乾隆年间,归善三栋处士张岳钟之妻黄氏在丈夫去世后寡居守节,含辛茹苦育儿成才,直到百岁高龄才过世。黄氏一百零一岁时,官府赐建“贞寿之门”牌坊旌之。据介绍,当地的主干道从前就在牌坊下通过,因为牌坊上有“圣旨”二字,经过的官员百姓都得下马落轿,恭敬瞻仰后才步行而过。牌坊已在三栋镇书房下村边屹立了二百年,被评为市级文保单位。村民们全为张氏一族,对祖辈的事迹引以为傲,村里敬老之风极盛,这牌坊也成了爱老的象征,在百年动荡中保存下来。如今牌坊虽因村道改道而渐渐被野草包围,但村民仍不时来拾掇牌坊、上香祈福,祈求祖宗庇佑,平安长寿。

在政府与儒家文化的双重推动下,惠州诞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孝亲故事。何志成介绍,仅惠州城区就有多位孝子载入史册,明代有谢灌,清初有庞孝子,晚清有江逢辰,不少故事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的发掘颇有现实意义。

最为惠州人熟知的本地孝子大概就是“江孝子”——晚清惠州最著名的文人之一,江逢辰。他生性至孝,听闻母亲病危便放弃一切回去侍奉,亲自为母亲煎药、喂食。史料记载,他“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瘁”,无心梳头也不刮胡子,看起来就像个疯子。

母亲病逝后,江逢辰在墓前搭棚守孝3年,结束后不治而卒,终年41岁。他家境贫寒,亲友集资将其草葬在鳄湖西紫薇山南面,立孝子阡,张之洞发出“孝通之才不能应世而用”的感慨。民国初年,梁志文等为了纪念江逢辰,在丰渚募筑江孝子亭,后来成为现在的荷花亭。

新闻推荐

惠州报业两大征文活动颁奖举行共收到作品460多篇,获奖作品主题鲜明彰显惠州特色

颁奖现场。12月11日上午,“"金裕集团杯"我与惠州70年”“"金裕集团杯"我与惠州报业的故事”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金裕集团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