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深莞产业布局千亿级园区,产业平台矩阵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惠阳:“平台战略”点燃新动能

南方日报 2019-12-13 06:55

惠阳不少新落户企业建设工业大厦的同时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图为CBD家居生产车间。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在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紧邻深圳和东莞的惠州市惠阳区,总规划面积逾800公顷的象岭智慧科技园正进行土地连片整理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园区“新秀”加快导入智能安防、5G、智慧物联、智能硬件等产业,来自深圳等地的多宗落户优质项目动工在即。荒地之上将崛起一座“智造新城”。

“未来10年,这里将建设成为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作贡献。”三和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伟东充满信心。

像这样,一场围绕工业提质发展的突围之战悄然打响。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之下惠阳构建新型产业平台矩阵、探索“深圳研发设计、惠阳孵化制造”的缩影。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作为惠州唯一同时毗邻深圳、东莞的县区,惠阳逐渐走向高光时刻,将成为深莞惠联动发展的主阵地之一。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惠阳调研采访时感受到,通过优政策、搭平台、引项目、强实体,向来产业特色不太鲜明的惠阳正在“向上突围”。在连续两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基础上,惠阳今年1—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863.33亿元,增长6.6%,1—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惠州全市前列。

眼下,惠阳正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发力高质量的产业、高质量的项目和高质量的城市形态,坚定用10年时间贡献5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目标,加快迈向“工业强区”。

●南方日报记者周欢张峰

园区再造

“4+1”产业平台加速启航

在与深圳、东莞同时接壤的惠阳区新圩镇,总规划用地约9.6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200亿元的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正加速落地,已与20家企业达成落户意向,欲建成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平台示范试验田。

未来,这里不仅有产业新城,还有森林小镇、美丽乡村,一幅产城人村融合发展、临深半小时优质生活圈的蓝图徐徐展开。

就在几十里外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惠阳经济开发区(三和街道),总规划面积约805.2公顷的象岭智慧科技园显现雏形,已有来自深圳等地的10多家创新型企业计划进驻,其中普盛旺、百欧森和凯中精密等多个项目完成土地摘牌,即将动工建设。一个瞄准千亿元产值的现代创新型高技术产业园区呼之欲出。

平台园区再造、产业转型谋变的背后,惠阳对工业补短板的迫切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过去,惠阳长期受益于深圳、香港的产业转移辐射,但产业层次偏低,总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拥有研发机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支柱企业较少,呈现倒“微笑曲线”态势,且产业园区承载先进生产力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惠阳紧邻深圳,如果不抓住机遇做好,就有可能会成为深圳资源外溢的过道甚至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惠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谭星海表示,在产业布局上,惠阳对标深圳等大湾区先进城市,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汇聚优质企业与产业链,重点聚焦省道S357、S358沿线,改造和规划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推广“深圳研发设计、惠阳孵化制造”模式,依托深圳的科技创新加快惠阳的产业创新。

如今,五星耀惠阳的产业平台矩阵揭开面纱,象岭智慧科技园、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平安金融科技城、花果金融科技城和秋月湖新城“4+1”产业平台加速启航。惠阳还谋划在每个镇街打造1—2个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载体群。

“高标准打造工业园区是承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惠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邓海林介绍,将推动老园区提质增效,并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工业园区。

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认为,惠阳有后发优势和空间优势,可以作为惠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一核一带一区”的一个核心竞争优势区域。由于处于深圳东进的重要节点上,惠阳未来可能成为惠州的一个新的中心,应当加快平台、产业、人才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

工业上楼

铁皮房变身产业大厦

在三和街道御河西路矮岭段,坐落着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工业园区——CBD工业园。这个由来自深圳企业投资建设的园区里,10栋新厂房鳞次栉比、高高耸立。生产车间里,工人和机器都在忙碌着,一件件软床、沙发、床垫等产品快速完成生产。

几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随着土地盘活利用,经济效益不断释放。

别看这个新园区今年2月才陆续投产,到8月产值已达6.5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预计年产值将超10亿元,税收贡献将达1亿元。深圳远超实业有限公司旗下惠州市远超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云良介绍,随着惠州基地做大做强,公司正在谋划上市。

像这样通过盘活土地带动企业落户和产业发展的案例还有不少。仅去年,惠阳就盘活120多万平方米土地保障重点项目需求。针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厂房,惠阳还制定腾退盘活利用方案,推动土地整理、“工改工”和工业上楼。

过去随处可见的铁皮房、简易厂房,如今逐渐被拔地而起的现代化产业大厦、工业大楼所取代。

这背后是惠阳近年来引导企业高效利用厂房资源,厂房建设从占地面积多的低楼层向占地面积少的高楼层转变,从低端厂房向高端厂房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惠阳各镇街盘活二手土地(厂房)10宗,包括三和街道的科奇高仿真汽车模型项目,沙田镇的龙亿科技、鑫瑞华通信、华通博大电气,新圩镇的宏泰包装、银屏山实业,镇隆镇的力合优科,永湖镇的升贸化工、合裕水基胶黏剂,平潭镇的阅强实业。

在三和街道宏联工业园,塔吊高耸,一片“沉睡”多年的二手地已被“唤醒”,正在崛起多栋高大的厂房。来自深圳、投资1.5亿元的科奇高仿真汽车模型生产项目如火如荼地建设。

项目建设方惠州市科奇数据通信有限公司负责人肖维曾介绍,厂房明年5月将基本完工,将为国内外车厂生产高仿真汽车模型,年产量100万台,预计年产值超过1亿元。

腾笼换鸟、工业上楼,不单在城市形态上带来新面貌,也正在为惠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对赌”招商

营商环境好了“孔雀”自然来了

最近,通过对接洽谈,惠阳成功引导深圳市唯酷光电有限公司以租赁厂房的方式落户沙田镇。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李风华是深圳孔雀团队A类高层次人才。

“孔雀”来了,是惠阳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优质项目、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真实映照。正是凭借紧邻深圳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惠阳逐渐释放“引力波”,上演资源集聚“加速度”。

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海涛介绍,今年以来,惠阳区共召开项目引进联审会3次,引入优质项目28宗,计划总投资98.21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2宗,总投资38亿元;由深圳迁移项目11宗,总投资59.48亿元。

数据亮丽的同时还有一个重大变化悄然发生——相比以往落户的企业普遍“低小散”,现在引入的项目更加“高大上”,企业承诺的投资额、产值和税收均有明显提升,技术含金量也更高了。

这源于惠阳招商方式由粗放型到精细化的变革。过去自身各方面条件有限,只能四处找企业、求项目,如今高标准的产业平台搭建好了,配套服务也跟上了,筑巢引凤,自然多了主动权,也可以更好地挑选高质量项目。

对于新项目的准入要求,惠阳制定了一套刚性体系,包括投资强度、单位产值和单位税收贡献等指标约束。

以提高税收贡献标准为例,落户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的项目税收不低于1000元/平方米;落户沙田镇、镇隆镇的项目不低于1100元/平方米;落户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新圩镇的项目不低于1200元/平方米。

不仅如此,惠阳还通过后续监管督促企业履约——项目落户前与企业签订《产业监管协议》,非园区项目取得建设用地满5年、园区项目取得建设用地满6年时,由相关部门及镇街共同开展项目综合评价。

这样一套“组合拳”,目的就是通过“对赌”严把项目引进关口,试图从源头确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准入门槛提高了,企业仍然纷至沓来,为何?

“过去深圳一些企业有顾虑,怕这边的服务跟不上。这几年惠阳的政府服务有了很大提升,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身边越来越多企业想到惠阳来。”李云良这样感慨。

“企业关心的是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能够安安心心做事。来到惠阳一年多,感受到政府对我们的工作都很支持。”肖维曾如是说。

如今,惠阳正努力打造“类深圳”的营商环境。

惠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杨志武介绍,惠阳深入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采取“标准地出让+区域评价+零条件预审”试点模式,并按照“先设后立、设审同步、企业承诺、双证齐发”原则,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园区内工业项目建设工程审批最快只要12个工作日。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认为,惠阳拥有交通区位、发展空间等优势,是惠州发展潜力最大的县区之一。过去惠阳的产业园区比较分散,通过加强平台整合,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引进和培育一批企业,并借助深圳的创新资源,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支柱产业,将有助于形成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

■观察眼

对标“深圳效率”

谨防“过道效应”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惠阳毗邻深圳、东莞,处于深莞惠经济圈地理中心位置,交通区位优势可谓明显。然而,单一的比较优势并不代表综合竞争力。当下,城市和区域竞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的是表现在营商环境的比拼。

近年来,惠阳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但在调研采访中,也有受访企业表示,相比深圳,惠阳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还有不少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对立志建设国内一流城市高质量发展区的惠阳来说,无疑还任重道远。

正如今年4月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坦言,营商环境还存在不少短板,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办理效率有待提高,个别阻碍工作的“蜘蛛网”依然存在,个别干部敢为人先、担当进取的精气神不够足。

加上仍然存在“大企业大项目引进难落地慢”问题,这就对惠阳接下来的营商环境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政府办事提速提效方面。只有办事效率快人一步,只有营商环境优人一等,才能更具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吸引高质量项目落户。

惠阳紧邻深圳、东莞,如果效率和服务难以跟上深圳的步伐,就会导致“虹吸效应”,资源反而被深圳吸走;即使企业来了、项目落户了,也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而影响成长壮大,甚至导致其不得不“用脚投票”、另投他人怀抱。

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惠阳乃至惠州要防止陷入资源过境却留不住的“过道效应”。目前,深圳在东进和资源外溢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创新资源跳过惠州,直接向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粤东粤北辐射转移。而未来深中通道建成后,深圳将进一步打开向中山以及珠江西岸辐射的快速通道。这将直接削弱惠阳以及惠州的区位优势,带来新的挑战。

为此,在规划建设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的过程中,惠州应当主动谋划、精准对接,以惠阳等临深片区为试点,联手深莞探索开展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和同城化,加快推进“深惠同城”建设,发挥高铁、城际等轨道交通“同城效应”。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惠阳来说,也只有在办事效率等政务环境、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加码发力,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全面对标“深圳效率”“深圳服务”,才能更好地吸引深港等地的项目、技术、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落户,才能更快地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延伸

惠阳“4+1”产业平台

揭开面纱

1.三和象岭智慧科技园

象岭智慧科技园位于惠州市东西交通轴线惠阳三和街道象岭段,总规划面积约805公顷,由象岭智慧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及创新科技产业三个片区组成。园区拟引进智慧物联、智能硬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打造东西轴线千亿产值的现代创新型高技术产业园区。

2.新圩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

项目总规划用地约9.6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200亿元。项目通过导入智能制造产业,辐射带动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同时在科技的引领支撑下培育发展乡村文化、休闲农业等文旅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产城人村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的新道路。项目整体采取“分期规划、分期投资、分期实施”开发建设计划,以产业为撬动点,联动周边乡村,盘活山林闲置地,率先开展产业新城、森林小镇和美丽乡村三大板块内容的建设。

3.新圩平安金融科技城

项目位于新圩镇西部的红卫村、红田村,与深圳、东莞相邻,计划用地面积约13.8平方公里。项目依托中国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与金融资本优势,发挥项目所在地的区位优势与生态优势,建设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和城市生活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生态型科技小镇。该项目以金融科技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抓手,规划打造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平安金融科技城首期项目全力打造平安金融科技产业基地、中科院科创产业基地、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首批引入企业行业涵盖金融科技、区块链、科技研发、智能制造、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项目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全面开发和运营后,预计总投资逾500亿元,可实现年产值约800亿元。

4.新圩花果金融科技城

项目位于新圩镇东北侧的花果村,计划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现有用地规模0.68平方公里、用地指标0.68平方公里。项目以金融和创新为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主要引入大数据、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及创新产业基地。预计到2035年,惠阳花果金融科技城项目全面开发和运营后,预计总投资约200亿元,可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可实现就业人口约3.4万人。

5.秋长秋月湖新城

秋月湖新城项目位于秋长街道中南部,初步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涵盖高岭、维布、新塘、西湖、白石等村。项目按照截河造湖,依湖造园的规划理念,紧抓全新发展机遇,对接湾区产业发展需求,拟引进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优质新兴产业,打造成集产业、居住、研发于一体的“三合一”临湖生态产城生活新城。

新闻推荐

大亚湾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加快落实小区教育配套项目建设7所学校计划两年内完成建设

大亚湾区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期间,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与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育内涵,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