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积极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村民经营农特产品不断受益 “香”飘乡村 不愁销路
酥醪村民在晒腊肉。
腊味的香味、炒制花生的香味、炒制山茶的香味……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走进博罗乡村,香飘四溢,让人味蕾大开,垂涎欲滴。这些美味的农特产品更是成为游人和采购商竞相购买、订购的香饽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博罗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加强指导推动“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让村民在农特产品经营中不断受益,日子越过越香。
花园村酥醪村 腊鱼腊鸭腊肉成游客青睐手信
初冬季节,正是晒腊味的好时节。在博罗乡村,村民挂晒腊味的场景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走进横河镇花园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晒有腊肉。
村民张文新在花园村有着“腊味大王”的美誉,他不仅制腊味的技艺了得,还注册经营了一间专门的腊味公司。在张文新的腊味基地里,一串串正在风干的腊鱼在阳光的照射下色泽光亮、饱满,散发着阵阵香味,让人垂涎欲滴;一只只挂在竹竿上的腊鸭经过巧手腌制咸香味特别浓。
往年腊肉唱主角,今年腊鱼、腊鸭的分量占了大头。张文新说,今年猪肉价格持续走高,腊制成本高,“腊肉的价格,往年一公斤120元,今年每公斤160元,消费者的价格接受度比较敏感,因此产量会少点。”
腊鱼和腊鸭今年更受消费者青睐。张文新做腊鱼用的原材料是黑鲩,一天要消耗3000公斤活黑鲩鱼,预计今年的腊鱼干比去年数量要多5成,共制作3万公斤以上。同时,腊鸭的数量也将适当增加。张文新说,通过腊味品种的搭配,今年腊味的销售量和产值将比去年略有增长。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横河镇花园村的腊味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村民的腊味也从一开始的自产自销成为了如今当地一大农特产品,为村民打开了勤劳致富的又一扇窗。如今,村民家中大多都有制作腊味。
在罗浮山下的酥醪村,酥醪腊肉更早成名,依托罗浮山的好空气、好环境以及游客资源,酥醪腊肉也从之前村民餐桌上自给自足的食品,现在成为了受游客青睐的手信。
腊肉的制作受天气影响很大,遇到突发的天气情况,可能损耗很大。如今,随着腊味产业化的发展,在博罗催生了一些腊味公司。为避免大规模的腊制受天气影响,腊味大户和农业龙头公司引进了机械化设备,可对腊味进行冷干加工,避免了天气的影响。
观音阁 手工炒制花生有口皆碑,积极打造成旅游名片
在博罗县,时下也是观音阁炒花生的生产旺季。近日,记者在观音阁圩镇看到观音阁炒花生的手艺人蔡碧春时,她正在自家门口挥舞着铁铲炒花生,老远就闻到炒制花生扑鼻而来的香味。
蔡碧春从2004年开始专职炒花生,她炒出来的花生在当地鼎鼎有名。她坚持现炒现卖,新鲜的品质和香脆的口感深受客户欢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回头客。她家的花生不仅在本地热销,还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一年可卖出5000斤到8000斤不等。春节、中秋节前后是最忙的时候,那段时间几乎全家总动员,从早上五六点一直炒到深夜才收工。
一个柴火灶、一口大铁锅、一把铁铲、一锅东江河砂,这就是蔡碧春炒花生的所有工具。她说,观音阁炒花生之所以味道特别,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于花生质量本身,二是在于炒制所用的河砂。就花生而言,观音阁花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质是独一无二的。此外,炒制花生所用的河砂需精心挑选。
观音阁炒花生的传统是手工炒制。手工炒制往往耗费时间长,过程也辛苦,产出也不算高,蔡碧春却乐在其中。每当听到客户说她的花生好吃,有家乡的味道时,她心里都乐开了花。她说:“手工炒出来的花生好吃,即使辛苦也要坚持下去,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
近年来,观音阁花生有口皆碑,观音阁炒花生更是成为走亲访友和游人到观音阁游玩必带的手信之一。当地政府也在引导村民传承好观音阁花生种植、炒制等方面的技艺,积极打造观音阁旅游的一张名片,让“旅游+农业”引领群众致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特约通讯员魏秀莲 通讯员张剑峰
新闻推荐
投资超过3亿元 建博罗文化中心二期该县全力推动62宗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民生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该县全力推动62宗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民生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