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社团活动 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社团成校园文化建设风景线
市中洲实验小学被授予“惠州学院交响乐团培育基地”。 由学校提供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道德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舞台。
近年来,惠城区各中小学校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践“三全”育人理念,以全面实施“艺体2+2”项目为载体,结合自身优势,依托“第二课堂”,纷纷组建成立了美术、舞蹈、体育、科技创新等形式多样的兴趣社团。通过创设良好的学校社团文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与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能力及创造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多彩的社团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不仅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才华智慧,而且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多彩的舞台。
多彩社团活动 丰富素质教育内涵
在惠城区教育局全面实施的“艺体2+2”战略下,各校以“合唱、书法、跑步、跳绳”为核心,重点加强课内外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两项艺术特长。在这种看得见、摸得着、推得开的素质教育模式的蕴养下,惠城区各中小学结合自身优势,开设第二课堂,积极组建美术、书法、舞蹈、合唱、体育、科技等形式多样的兴趣社团,并依托社团活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活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社团活动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
合唱班悠扬的歌声在课室久久回荡、古筝班琴声悠悠、美术班的同学们用彩笔描摹多彩世界、书法班正在学习握笔姿势……一个个醉心于学习海洋的学子们,在市下角小学社团活动中自在徜徉。而在“以人为本,打造气质学子”为教育理念的市第二十七小学,为满足不同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要,该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将近40个社团。除了寻常的古筝、绘画、篮球等社团,还开展了如非洲鼓、木艺、陶艺、女红等颇具特色的社团活动。这些社团活动,犹如肥沃的土壤给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作为惠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第二中学,则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研究组建学生社团,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育人活动。学校将学生社团规划为音乐、绘画、手工、运动、书法、文学等六大类,其中器乐、合唱、舞蹈、武术、书法篆刻、绘画、古筝、剪纸、经典诵读等,更在成员们的不懈努力下,逐渐成为了学校的精品社团。社团成员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社团发展更具活力,在各校园里已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团开展有保障有规划
为确保社团活动有序开展,不少学校纷纷创造条件,为社团活动实施做好保障。例如,惠台学校自2015年起便开始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开展第二课堂。学校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章程,成立以校团委、学生会组成的领导机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该校开辟专门课室,成立了香樟文学社、戏剧社、推理社、瑜伽社、合唱团、舞蹈社、美术社、陶泥社、烘焙社、篮球社、羽毛球社、足球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涵盖了科技、艺术、人文、公益、体育五大领域。为使社团活动开展顺利,学校不仅给每个社团配置了专用的社团活动室,还在原有的教学设备基础上增加了一体机,为社团活动提供有力的软硬件保障。同时还引进优秀教育资源,为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等社团聘请专业教练。该校开展的一系列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也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在全国华杯赛、圣陶杯作文大赛、初中数学、物理竞赛中表现出色;毽球队、篮球队、合唱队先后多次出赛为校争光。
在市第十一小学方直分校,为更好展现第二课堂教育效果,学校还成立了第二课堂考核小组,由校长带头考核,确保课堂效果。该校根据学生兴趣特长,组建了36个兴趣小组和社团,包括足球、篮球、舞蹈、围棋、电脑绘画、科技小制作、计算机编程等。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课,第二课堂深受大家喜爱。在社团活动中,学生逐步把爱好变成特长。
特色教育亮点频出 魅力活力迸发
“营养丰盛”的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借此夯实了学校特色教育。
科技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机器人教育是市德威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教育品牌,该校自2016年组建机器人实验室以来,便积极开展机器教学活动和科技社团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机器人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验室创立短短一年间,便荣获全国团体冠军2人、市冠军2人;全国一等奖1人、三等奖1人,市一等奖2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16人。
以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市德威学校积极开展了各项科技实践活动,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一股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学生在校内开展回收废旧电池的环保活动,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加入环保队伍;走出校外,到红花湖、东平片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调查活动;移步到学校旁边的鹿江公园,用小手数一数、记一记,开展以“数数植物有多少种”为题的科技调查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此外,全校师生还积极开展创客小比赛,制作出许许多多的手工作品和创意小发明。在前不久的惠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市德威学校再次取得佳绩。
个人舞台绽放学生个性
市中洲实验小学林煦涵今年7岁,他唱歌、跳舞样样都行,为此登上了学校的“八雅”小舞台,钢琴演奏、配乐诗朗诵、古诗飞花令……一个人承包了整场表演。原来,该学在校园里专门设置了一个“八雅”小舞台。作为该校“和雅”校园文化建设的显性标志性景观之一,这个舞台为师生的“雅”文化提供了展示或活动的空间。只要学生有一门拿手的才艺,便有机会登上舞台开设个人才艺专场。
市中洲实验小学积极贯彻“和雅”教育理念,实施“和而有异,雅而致远”的课程体系,注重艺术课程的开展。为进一步拓展了学生艺术成长的空间,该校组建了管乐团。今年9月,该校还被授予“惠州学院交响乐团培育基地”,是惠州学院音乐学院在全市设立的第一所小学交响乐团培育基地。学校交响乐团由音乐学院的专业教师团队负责培训,管乐队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排练、合奏。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新闻推荐
惠城中心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征求意见 到2025年供给140公顷 拆除重建类旧改项目用地
惠州城市更新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日前,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惠州市惠城中心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