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中测地观天 谨以此文敬献母校90华诞

惠州日报 2019-11-24 09:25

□陈密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夺走了24万人的生命。之后,全国地震传言纷纷。在惠州听到最多的是一旦大地震,会引发河源新丰江水库崩堤,惠州将是一片汪洋,大水的冲击波在千米之外将使房屋倒塌。那一段时间,经常看到市民用大板车把贵重物品往龙丰车站方向(地势高)运送。

与此同时,在全国掀起一场全民性的防震抗震知识宣传和预测预报工作。惠州一中的校领导也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研究决定在我们年级成立了由32人(每个班4人,共8个班,其中我所在的4班有何颖慧、潘卫玲和卢锦全同学)组成的业余地震气象测报组。由学校李毓明老师和黄德芬老师负责指导。两位老师不辞劳苦,利用课余时间轮流为我们讲授有关地震气象的基本知识;还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收听记录省气象台对各地气象站的广播,如何绘制气象图等基础性工作;两位老师还亲力亲为,土法上马,带领我们在一中老校区操场的四周埋下了电极等仪器,在学校领导专门为我们腾出的一间办公房里,制作安装调试相关设备,作为监测室。不久,我们开始了每天三次(8时、14时、20时)监测记录土地电的数据,每天中午收听记录省气象台的天气广播并将其标绘在图上,并进行初步分析……

1977年9月后,我们高一级第一学期前四个班下到位于斜下(现惠州南线客运站偏北地域)的一中农场学习劳动。每周是四天半上课,一天半劳动。周一至周四每天一个班劳动,周五周六上下午各一个班劳动,测报组同学则是利用各班的劳动时间轮流监测。当时,在场部右侧后的半山上设立有气象园地,放置的百叶箱内有用来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仪器等,这也是气象观测场最醒目的标志。农场有一口水井,我们也是每次监测水平面三次并记录地下水变化的数据。农场靠饭堂的一面墙上有一块小黑板,测报组每天都发出第二天的气象预报,偶尔也有不准的时候,特别是晴天突然下雨或雨天快速变晴时,也会引起一些同学的嘲笑,但毕竟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为今后更加准确测报打下基础。

根据农场的安排,周六下午是我们四班劳动,我们测报组四位同学分工负责,为了照顾女同学,我和卢锦全同学主动承担了20时的监测工作。那时,从农场回市区的公路还是沙路,两边是高大的桉树,强劲的夜风一吹,枝摇叶落,特别是要经过惠州市火葬场(现惠州市汽车客运站附近,当时似乎没有称殡仪馆),月光下高耸的烟囱,不禁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每周六夜路走到那里,步伐自然加快,有时为了壮胆,不停地大声说话或哼曲。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惊惊。

记忆是在1977年,我们测报组根据土地电的异动异常,以及其他自然现象的变化,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预感将会发生地震。在老师的安排指导下,发出了“河源新丰江地区将于近日发生4级左右的地震”的预测,并逐级层报到广东省地震局。事后得到了证实。为此,省地震局专门给学校发来了贺信进行表扬(时间和文字不完全确定,但事是有的)。惠阳地区地震局一位干部对我们学校的老师说,你们一中的学生真了不起!我也于1978年1月荣获惠州市(现惠城区,下同)科技局和惠州市一中革委会颁发的“惠州市一中业余地震气象测报组陈密同学在一九七七年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积极分子……”奖状和笔记本。1978年4月,我又以一中地震测报组长的学生代表身份,参加了在紫金县召开的惠阳地区地震测报会议。会议期间,我汇报了惠州一中是如何做好地震测报工作的,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代表的重视与好评。

在学校的重视支持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加上测报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一中测报点成为惠州市预防地震的重要监测点,明确担负起预测预报惠阳地区、沿海直至台湾海峡的土地电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变化情况,特别是新丰江水库的情况。

四十年过去了,或许是当年的用心,至今为止,一些地震前兆异象记忆犹新,一些气象谚语尚能朗朗上口。

新闻推荐

市中心置业 享繁华未来

海逸豪庭龙光·玖龙玺凤岗·四季花城万科金域广场东莞市中心区尽管土地资源早已用尽,但部分品牌企业依靠早期的存量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