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悬敌后东纵勇 华南抗战旗帜扬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红色广东薪火相传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广州日报联合出品
总策划:易立
总统筹:谢涛
执行统筹:张丽红、林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骏、肖陆军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马骏通讯员李应华、张俊聪
抗日战争时期,在广东有这样一支队伍孤悬敌后,于日、伪、顽的三面夹击下开辟战场、保家卫国,朱德总司令将其为首的华南抗日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提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这就是功名赫赫的东江纵队。在那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深莞惠都曾留下他们的战斗足迹和英勇事迹,即便历经风雨沧桑,有的旧址依然保持着抗战时期的风貌,有的经过精心修复和妥善升级而焕然一新,无论是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还是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东纵北撤点和白石龙大营救纪念馆等,已然成为当前缅怀先烈、追溯历史的人气红色景点。
本期“红色广东薪火相传”聚焦东纵遗址,为我们讲述这段沉淀于历史长河中的红色故事。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百花洞战役让日军“丢脸”
顺着东莞大王岭村一段全新铺就的沥青路直入,迈上一段斜坡,便进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这是一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部分房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抗战时期的累累弹痕。虽历经岁月沧桑,但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交通站,以及操场、粮食加工场和大家团结报社等9处旧址基本保存完好,它也是华南地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抗日文物群体,并成功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东江纵队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之一,也是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称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当然它在历史上也相当威水,1941年6月10日晚,驻东莞日军长濑大队400余人,兵分两路进犯大岭山,拟定次日拂晓会攻大岭山百花洞,结果却进入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提前部署好的包围圈。其间日军一度从石龙、广州派出步兵、骑兵1000余人前来救援,甚至派来飞机掩护。这次战斗历时两天一夜,第三大队和抗日自卫队一共毙伤敌人50多人,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缴获长短枪10余支和弹药一批,毙敌战马多匹,此役被日军自称为“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百花洞战役有多惨烈?大岭山梅林村老游击队员、今年93岁高龄的邝远佳老人回忆称,这是他印象中两次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当时游击队员穿梭在枪林弹雨中,随时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个个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太多”。当然敌人被打得非常狼狈,其援兵也不敢轻易靠近百花洞这边的战场,索性在水濂山那边就开始放炮,远远地朝游击队的阵地“狂轰滥炸”。
包括东莞在内的敌后抗战,严重威胁了日军广九铁路交通运输线和广州、香港两个中转站。为保障广九铁路沿线安全,日伪军于1943年11月出动9000多人,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实行“万人扫荡”。然而东江纵队于铁路沿线频频出击敌人,使日军“全线通车”计划始终未能实现,既扰乱了日军战略部署,又牵制了日军战略行动,配合和支持了全国抗日战场、南洋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以及盟军在南太平洋的对日作战。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通过对周边环境整治,东莞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旧址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从路到景,曾经籍籍无名的大王岭村,正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红色山村”,而旧址作为“重走东纵路”的重要节点,大岭山也拟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考虑引入文旅企业发展红色文化深度体验式旅游。
深圳白石龙
成功保护中国“文脉”和精英
即使是深圳本地人,也有不少人并不清楚,深圳有一个地方有着“小延安”的美誉,那就是地处深圳龙华区民治街道的白石龙社区。这里曾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司令部的所在地,是被誉为“小延安”的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茅盾语)的主要策划地和接待站。
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陷香港后,抗日游击队和龙华百姓排除万难,护送茅盾、邹韬奋、于伶等在内的800多名文化民主人士及其家属冲破日军封锁线,从香港成功撤离,其中大部分人士来到这里。他们待的时间最短为5天、最长则达4个月,更为幸运的是,这次大营救没有牺牲一个人也没有被捕一个人,从而成功地保护了中国的“文脉”和精英。
据了解,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于2005年9月2日正式开馆,是目前岭南地区收藏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文物最全的专题性纪念馆。纪念馆先后入选了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和广东省首批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名单。今年7月1日,纪念馆历经一年多的升级改造后,重新向公众开放。丰富的图文史料、特色的版画“叙事”、新增的声光电多媒体互动体验,纪念馆以全新的方式继续讲述70多年前的红色历史革命故事,“重现”那场惊心动魄的胜利大营救。
深圳市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研究会名誉会长江山是一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江山的父亲江水曾参与著名的“香港大营救”,江山的母亲李兆华是马来西亚华侨,曾参与成功营救飞虎队员克尔中尉。父母辈的革命经历,让江山成为一名“东纵精神”的传承者。“东纵历史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可以不断鞭策我们前赴后继地去奋斗,并教育我们和后代明白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告诉我们前辈们都做了什么,我们应怎样前行。”
深圳土洋
为坚持国内和平北撤持续10个多月
深圳也有革命老区,那就是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办事处的土洋社区。土洋社区很小,总面积2.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700人,户籍人口不到1700人。土洋社区是东纵革命老区,拥有厚重的革命历史和强大的红色基因,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东纵北撤纪念公园均位于社区,属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深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1年,上述地点被确定为深圳市首批红色旅游景点。
日前,记者驱车沿着东部沿海高速,从土洋出口下,分别前往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东纵北撤纪念公园参观。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经过修复,很好地保持着旧时原貌,门前的盘根错节的老榕树仍郁郁葱葱、枝叶繁茂。1943年12月至1945年5月,东江纵队司令部就设立于此,随后东江纵队司令部由土洋村迁到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1949年以后,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曾一度成为土洋小学校址。
如今的东纵司令部旧址设有东纵史迹展览馆。展览馆共分三个展室,楼上是廉政教育展厅和土洋会议室,东纵历史上著名的土洋会议在此召开。在三个展室里,有东纵指战员战斗、生活、日用品等实物及大量照片和文献资料,介绍了东纵从组建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东纵北撤纪念公园位于土洋社区一个名为沙鱼涌的客家海滨小村,附近的东纵北撤地点纪念碑上刻有“为了坚持国内和平,从此登船北撤山东”字样。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到1946年6月30日北撤成功,北撤整整经历了10个多月的时间。当时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团结的诚意,我方作出了必要的让步,答应将八个解放区让出来,包括广东、浙江、苏南、皖中、皖南、湖北、湖南和河南(豫北不在内)。
据土洋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如今社区经常举行“大手拉小手绿色生态+红色文化”户外亲子活动。通过行走沙鱼涌、北撤纪念亭,感受最美的生态资源,聆听当年东江纵队的故事,让群众在缅怀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中迈向新时代。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声”入人心的“活”课本
位于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旁边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不仅是全省规模最大而且也是活动容量甚为丰富的抗日战争类博物馆。该馆共有7个展厅,可让人一馆“纵览”东纵风云,是颇值得一去的地方。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更是成功将其打造成青少年了解东纵、铭记历史的“活”课本。
这是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尽管东纵抗战轰轰烈烈,但我们发现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里,鲜有对华南抗战这一段历史的描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讲解员罗慧娴称,该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华南抗战和东莞地方抗战史,从而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呢?这一时成了她和同事的“心结”。为此整个团队多次深入学校,主动了解校方和师生需求,最终于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六单元“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找到馆校结合点。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与摸索,这一馆校合作的“东纵第二课堂”应运而生,并成功将学校课堂全天“搬进”纪念馆。展厅授课、互动游戏、双师点评等环节颇受孩子们青睐,幻变的沙画配上精练的旁白将抗日战争全过程演绎得惟妙惟肖,中间还巧妙地融入东江纵队历史。“东纵第二课堂”同时根据《邬强回忆录》东江纵队厚街仙桥情报点获悉日军两路偷袭百花洞这一记载,在旧址创新模拟《百花洞战斗》综合实践桥段,同学们换上旧时服装还原历史角色,在团结报社监听电报,并利用物理、数学等知识破解密室机关,从而穿越历史烽烟、感受扣人心弦的紧张时刻。罗慧娴说:“对于发生在家门口的战斗,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浓厚。”这一创新课堂模式的回访问卷显示,13期竟得到500多名学生的全票喜欢,而“东纵第二课堂”也成功获得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
而延续了13年的“东纵小战士”公益红色夏令营,参营“小战士”更高达9000多人。“东纵小战士”活动用心设计,在各方面能力上锻炼孩子,让孩子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见识。针对大学思政教育,该馆还联合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和广州警官学院等9所高校共建“东纵联大”,先后开展红色电影配音、红色家书诵读与抗战诗词咏诵活动,让红色传承“声”入人心。“虽然每期不同、内容也很"烧脑",但师生们对此很感兴趣。”
记者从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了解到,目前该馆游客总量已接近300万人次,仅今年上半年便达20万人次,随着下半年高峰期到来,预计全年将突破40万人次,从而有望创下史上最高峰值。
声音
东江纵队这面抗日旗帜
飘扬在华南敌后战场上
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副研究员陈立平
华南不可多得的“红色宝地”
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领导机关设在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它在华南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2005年9月3日建成开馆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中的大王岭村的一个山头上,是“南粤锦绣工程”(广东省重点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现存的9处旧址,是华南地区历史风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抗日文物群体。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纳入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因此我们要倍加珍惜这块不可多得的“红色宝地”,充分发挥它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重要作用。
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白石龙村:是秘密大营救的策划和接待旧址。1942年上半年,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直接指挥下,从日军严密控制的港九地区,历尽艰辛抢救出被困留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等,总共800余人,当中有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胡绳等大批知名人士。这场秘密大营救历时200多天,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行程之远,涉及面之广,营救人数之多,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一壮举,堪称中国革命史的一个奇迹。茅盾赞叹:这是“抗战以来(简直可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中共中央作出高度评价,指出这是对国家的一个重要贡献,抢救和保存了重要瑰宝。当年的宝安县白石龙村,是秘密大营救的其中一个重要策划点和接待站,见证了这段不寻常的历史。广东党组织和东江纵队在秘密大营救中所表现出来的不避艰险的革命精神,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对于我们今天无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还是破解已进入“深水区”的国内改革开放的难题,都有着深刻的启迪。
土洋会议是华南敌后抗战一个重要转折点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和“土洋会议”旧址所在地。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在惠阳县土洋村(今属深圳市)公开宣布成立。从此东江纵队这面鲜艳的抗日旗帜,高高飘扬在华南敌后战场上。朱德在中共“七大”的军事报告中,把以东江纵队为首的华南几支人民抗日游击队,统称作“华南抗日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提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向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主要领导人发出电报指示,指出:华南大块国土将沦入敌手,拯救华南人民的责任,不能寄希望于国民党,而是要依靠共产党和华南广大人民。“因此,你们在华南的作用和责任将日益增大。”7月25日,中共中央向广东临时省委和广东军政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具体指示。据此,省临委和军政委于是年8月初在大鹏半岛的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里举行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全面发展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决策和具体措施。土洋会议是华南敌后抗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促进华南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全面开展华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夺取华南抗战的最后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东江纵队执行土洋会议的决定,担负北进和东进的战略任务。
东江纵队顾全大局北撤山东
大鹏半岛沙鱼涌:东江纵队集中北撤遗址所在地。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两党签署的“双十协定”,东江纵队北撤山东。东江纵队胜利北撤,经历了艰苦复杂的谈判斗争。1946年6月30日,东江纵队主力集中沙鱼涌乘坐军舰离开广东家乡北撤山东烟台,军民送别的场面感人至深。位于大鹏半岛沙鱼涌海滩边的北撤纪念碑以及纪念公园内的纪念墙和纪念亭,犹如一组凝重的历史画卷,向人们展示北撤斗争的悲壮历程。东江纵队主力胜利北撤,为争取实现国内和平、顾全国家大局作出了贡献。北撤的实现,也保存了广东人民武装骨干力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为广东乃至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历史贡献。
建议: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建议党史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联合规划好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例如,1945年5月迁移到博罗的东江纵队司令部坐落在广东四大名山——罗浮山上,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集中北撤地点就在大鹏半岛沙鱼涌海边,我们在打造这两处红色旅游景区时,要在“山”字和“海”字上做文章,让游客在赏心悦目观光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新闻推荐
博罗立足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坚持“一盘棋”突出招大引强 “走出去请进来”推进精准招商
惠州日报讯(记者李燕文朱丽婷贺小山)日前,在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博罗组织该县17家企业进行观展,并推介博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