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劳作即兴唱 嬉笑怒骂皆成歌惠东铁涌尖米山歌流传至今有300多年历史

惠州日报 2019-10-31 09:13

非遗名片

铁涌尖米山歌属民间歌谣,现流行于惠阳、惠东、海丰一带,惠东县铁涌镇溪美村尤盛。溪美村人爱唱山歌,用尖米话唱出的山歌被称为“尖米山歌”。尖米山歌口口相传,没有固定的唱词和曲谱,村民嬉笑怒骂皆成曲,流传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民俗资料,随着村民生活的改变,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尖米山歌成为记录村民生活的一种印记。2018年12月,铁涌尖米山歌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项目。

“唱条歌仔来开心啊,吾系唱歌来料人。主公藏在生龙口呀,代代出有唱歌人。”“上山就唱云遮日啊,落山就唱树遮阴……”在铁涌镇溪美村,当地人所说的一种方言被称为“尖米话”。尖米话不属于闽南方言、客家方言,也与粤语有别。在当地人听来,溪美村的“尖米话”是带有客家话色彩的方言,这可能与先祖400多年前从福建迁徙过来时,受沿途方言影响有关。溪美村人爱唱山歌,用尖米话唱出的山歌被称为“尖米山歌”。无论上山割草或是下地做农活,村民在劳作时喜欢开口就唱,歌声悠扬回荡,每一首山歌都是一段生动的生活记录。

唱尖米山歌的多是女性

一直以来,溪美村的人都讲尖米话(也叫占米话)。据2003出版的《惠东县志》记载:“占米话可分两大类,即客味占米和粤味占米,河潭、溪尾话属客味占米,它更接近于惠州本地话……”;2013年出版的《铁涌镇志》也有记载:铁涌主要有三种方言,分别是占米话(本地话)、福佬话(闽南话)、客家话,其中60%居民讲占米话。其尖米话又有别于惠州话,它融合了闽南、客家语系。也另有一种说法,溪美人祖先是古时从中原辗转而来的,在一路南迁途中,曾在福建栖息过,后扎根惠东。据溪美村方姓族谱记载,方姓人定居惠东已有30代,迁居溪美村也有20代以上,尖米山歌的流传有300多年了。

尖米山歌属民间歌谣,起源于何时何地已无可考证,据老一辈溪美村民介绍,他们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在溪美村的大榕树下听长辈们唱尖米山歌。特别是夏天,几乎每天晚上都很热闹。

“我从小就喜欢听尖米山歌,特别喜欢听长辈方积老唱尖米山歌。”在溪美村,唱尖米山歌的多是女性,出生于1950年的方承银是溪美村土生土长、为数不多的男山歌手,也是尖米山歌的传承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他十七八岁时经常上山割草,听方积老和其他人唱尖米山歌,后来自己就慢慢地唱上了。

源于生产生活,歌词千变万化

“尖米山歌旋律只有一种,歌词却千变万化,我们无所不唱。”方承银告诉记者,尖米山歌包含爱情歌、民俗歌、劳动歌等,旧时溪美人生活艰辛,他们触景生情,把日常劳作、所见所闻用山歌唱出来;把与人相处、追求爱情的故事唱出来;把看过的景、走过的路用唱歌来对答,内容诙谐,嬉笑怒骂皆由歌出。结婚时有婚嫁歌,亲人离世时有丧葬歌,忙碌时有劳作歌,追求心上人时唱情歌。

记者了解到,尖米山歌从产生到兴旺并流传至今,有其原因。在清朝,官府对民众苛刻,民众生活贫困、劳作艰苦,尖米山歌自然盛行,成为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不仅如此,尖米山歌源于村民的生产生活,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以前,溪美村每个女子要出嫁时,有唱尖米山歌哭嫁的习俗,不唱哭嫁歌就意味着对父母不恭不孝,所以这是每个未嫁女必须学会的本领。”方承银说,但凡村中有亲人离世,村民们也会以唱歌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哀思;先祖们在劳动时,如上山割草、下地劳作,都会唱歌、对歌,每逢节庆时更是歌声不断。

“村头村尾都是唱尖米山歌的”

“尖米山歌纯朴、充满原生态气息,是我们村很重要的传统文化。”方承银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村里开展保护古村落活动,村民便经常在村广场的大榕树下唱歌,从此恢复了尖米山歌演唱。每天中午,喜欢唱尖米山歌的人都集中在老榕树下唱歌。方承银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他唱尖米山歌随口可出,即兴可唱。

“我唱的尖米山歌,都是小时候唱过的,我把歌词都写在了练习本上。”方承银说。溪美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溪美村来听尖米山歌,方承银不厌其烦地为来者演唱尖米山歌,还到惠州在南国书香节上演出,到县、镇演出。现在,方承银还收了五六个徒弟。

“现在你来溪美村,除了看到广场舞,村头村尾都是唱尖米山歌的。”方承银说,目前,全村会唱尖米山歌的约有100多人,他们将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学会用本土方言演绎尖米山歌,让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遗项目代代相传。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新闻推荐

惠东乡镇行周四走进平海东篱俱乐部会员免费参加,详询0752-2859370、2859372

平海古城被誉为岭南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本组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摄双月湾左湾水平如镜,右湾波涛汹涌。上周,“美丽乡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