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作去粗取精 惠东渔歌创新传承
由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创作的《疍家组歌》首次登台演出便获创新金奖。图为《疍家组歌》的剧照。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摄
以舟为室,浮海而生;以浪为枕,对月而歌。这是10年前南方日报对惠东渔歌的诗意解码。老少传唱,张口就来;二次创作,有口皆碑。这是10年后惠州人对惠东渔歌的传承创新。
从海到岸,前有老一代原生态渔歌手的收集整理,后有新生代力量的改编创作,在几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惠东渔歌从惠东唱到惠州、广东,再到浙江、北京、四川、香港和新加坡,还登上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中央电视台等舞台演出,屡获殊荣和好评。传唱千年的渔歌,如今越唱越新潮。
南方日报记者糜朝霞
二次创作《疍家组歌》采用5种原生态曲调联唱大获成功
自宋代起,如海水般清洌质朴、明快嘹亮的渔歌响彻惠东沿海。这是惠东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渔家小调,篇幅不长,以4句为主,唱词均以地方方言“福佬话”或“学佬话”演唱,均无乐器伴奏,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韵味。
与其他地方的渔歌相比,惠东渔歌虽然语言简朴,但旋律优美婉转,感情色彩丰富细腻。早在2008年,惠东渔歌就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众多渔歌中的第一个。
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团长李福泰坦言,惠东渔歌的歌词很简单,一首歌一件事。原来都是渔民们口口相传,新中国成立后才慢慢整理出词、曲。由于惠东渔歌“歌词老套,曲调短小”,对于惠东渔歌的表演宣传,进行二次创作非常重要,要对原生态渔歌进行“扬长避短,去粗取精”的创作改编,让观众既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渔歌曲调,又能听出与时俱进的歌词和音乐。
“惨难言,夫妻相对泪涟涟,心如刀割心知道,骨肉分离怎相连?不是爹娘黑心肠,忍心不养宝贝心肝,爹爹没钱娘病重、把你养大实在难……”2019年10月9日,在惠东渔歌首场专场晚会上,由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表演的《疍家组歌》(情景表演唱)惊艳四座,主唱为李福泰、张喜英、钟婧。疍民在旧社会因无力抚养女儿而被迫骨肉分离的场景,让观众忍不住潸然泪下;当新时代到来,疍民上岸居住、迎来幸福新生活,观众的欢喜之情也溢于言表。
《疍家组歌》创新采用5种原生态曲调联唱,便源自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团长李福泰的创意。“惠东原生态渔歌的篇幅短小,不适合舞台演出,所以我想到将5种曲调组合在一起,并请教多位音乐老师,再进行改编和创作。为了帮助更多观众理解和传唱,我们在原生态唱法的基础上,还采用普通话进行演绎。”李福泰说。
编曲基本成型后,由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副团长罗花负责编导,“我将编曲来来回回听了无数遍,发现整个曲子转折很大,前半段悲苦,后半段较为欢快,我便联想到疍民由旧社会进入新社会的鲜明对比,由此将《疍家组歌》的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设计为真实再现疍民的前世今生。”
李福泰介绍,这是惠东县渔歌艺术团对渔歌进行二次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对环境转换、方言和普通话转换、情绪突然转变如何拿捏,十分考验演员的艺术修养和表演功底。在2018年3月1日举行的广东省(汕尾)渔歌邀请赛上,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首次应邀代表惠州参赛,《疍家组歌》经过3个月的筹备后全新尝试表演,引起全场观众强烈共鸣,一举夺得渔歌创新金奖。
《疍家组歌》深深地打动了现场观众,并获得省音乐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金旭庚曾赞道,《疍家组歌》的5个渔歌唱段在音乐编排上很有特点,编曲也很有特色,有一定新意。渔歌的传承很重要,而创新更重要,《疍家组歌》在渔歌创新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民间团队平海渔歌艺术团创编10多首经典渔歌作品
除了《疍家组歌》,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在惠东渔歌首场专场晚会上还表演了童声小组唱《最美的传唱》、舞蹈《春满渔港》、女声三重唱《白丝丝》、男声小组唱《渔歌情》、渔歌表演唱《踏浪双月湾》和快板说唱《千年渔歌唱不停》等8个节目,撑起了整场晚会2/3的节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团,拥有如此强大的表演阵容和夺奖实力?
据介绍,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于2017年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是2004年组建的平海渔歌队,成员也由最初的十几人增长为现在的55人,现有广东省“民间歌王”李福泰、惠东渔歌传承人张喜英、苏方泰,以及惠东县优秀音乐教师等渔歌爱好者在坚守,还广纳了在演唱、编曲、作词、编导等领域各有擅长的音乐人才。其中,李福泰和苏方泰已达古稀之年,其余团员的年龄都在20—50岁之间,大家对渔歌传唱满腔热情。
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最广为人知的成员是《疍家组歌》的主唱张喜英,被大家称为“渔歌皇后”。她是惠州歌舞剧院独唱演员,声音明亮大气,音色甜美动听。自2003年偶然与惠东渔歌结缘后,她便常常往返广州、惠东,克服一切困难向原生态渔歌手学唱渔歌,受到当地渔民的肯定和喜欢。这个80后的年轻湘妹子凭借一把好嗓子,参加全国各类演出活动1500多场,主要是演唱惠东渔歌。惠东渔歌成就了张喜英,张喜英也把渔歌唱红了,在全国都唱出了影响力,还将唱向全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除了吸纳老中青三代外,还“收编”了王婉蓉(10岁)、周子钰(10岁)和胡杨可莀(8岁)3名小学生。她们的父亲或母亲在艺术团工作,自幼耳濡目染,周末和假期还经常跟着家长来团里参加排练,深受惠东渔歌的熏陶。《一对龙虾藏礁州》《白丝丝》《斗歌》等十几首新式渔歌,她们张口即来,原生态渔歌也能唱个六七首。
据《最美的传唱》的编曲人吴春媚介绍,她从这3名小学生所在的惠东平山一小合唱团又选拔了4名天生嗓音好的小学生,一起排练并公开演唱原生态渔歌《最美的传唱》,希望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小小传承者唱响惠东渔歌。今年4月,7名小朋友凭借《最美的传唱》参加惠东县2019小学生声乐展演获得一等奖;今年6月,她们还受邀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音乐节开幕式上表演,备受各界的喜爱和好评。今年11月,她们还将代表惠州市教育局参加2019年全省中小学校关于改革发展成果交流活动。
记者了解到,作为惠东县民间非盈利社会团体,惠东平海渔歌艺术团为惠东渔歌的传唱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艺术团的发展壮大史可谓是惠东渔歌得到传承创新的一个缩影。十几年来,这支队伍陆续创编和表演了10多首经典渔歌作品,并屡创佳绩,如《我的家乡好风光》《一对龙虾藏礁洲》《渔家世代向海洋》《渔家乐》等,先后三次参加全国渔歌大赛荣获一金一银二铜;三次参加广东省民歌比赛荣获三金三银。
发展机遇推动惠东渔歌进校园,县级教材正在编撰中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兴盛、“文革”时期的中断、1970年代末的复兴、1980年代被流行歌曲冲击之后,惠东渔歌在2000年前后得到政府部门的抢救和重视。通过惠东县文化部门的挖掘、搜集、整理,惠东渔歌于2006年和2008年成功入列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即迎来传承和发展的机遇期。
传唱千余年的渔歌,近些年来却因为惠东会讲纯正“福佬话”的人群日渐稀少,面临无人捧场的尴尬。好在为保存这门祖宗传下来的艺术,李福泰、苏方泰、张喜英、钟婧、罗花等民间渔歌爱好者行动起来,到各个渔村收集歌词、曲谱,并进行二次创作后搬上舞台。
但是,惠东渔歌要传承和发展,吸引年轻人是关键,尤其是青少年。只有让青少年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具有持久生命力。
《最美的传唱》的作词人向春宇表示,要在青少年中推广渔歌,必须推动渔歌进课室,靠老的传统渔歌很难促成,必须以现代渔歌的方式,创作新的歌词,再加上新的配器,古为今用吸引青少年。童声是最美的传唱,只有首先让孩子们喜欢上渔歌,才能谈下一步的传承。
记者从惠东县平海镇了解到,为支持惠东渔歌的传承和发展,镇政府每年给予约15万元的经费支持,并为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争取更多的参演机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渔歌专场演出,在各大中小学开展渔歌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并在平海中学成立一支10多人的渔歌合唱队,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传唱和喜欢上渔歌。
据惠东县平海渔歌艺术团副团长钟婧介绍,惠东县平山中学是惠东渔歌进校园的主阵地之一,早在2012年,惠东平山中学渔歌合唱团师生共同创作的歌曲《金色海滩、渔歌悠扬》获得惠州市中小学合唱比赛二等奖,并被收录进《惠州市乡土音乐教材》,被许多学校广为传唱。
为推进惠东渔歌进校园,提高渔歌的传唱度、普及率,惠东县平山中学的老师们联合惠东中学的胡子郴老师,计划编写适用全县中学学校教学的渔歌教材,并有配套的音频、视频资料,目前正在采风、编辑阶段,有望明年上半年出版。这本渔歌教材将以平山中学为主阵地,由本地音乐老师和渔歌传承人开展教学,并逐渐向全县中学推广实施。
新闻推荐
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揭晓10个一等奖项目将分别获得10万元补贴
惠州日报讯(记者付巨晗通讯员刘鹏)经过初审、复审、实地考察走访项目和终审PK赛,2019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十大...